2月16日,有千萬粉絲博主發布視頻稱,在法國巴黎撿到兩本國內一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并喊話“一年級八班秦朗”。視頻發布后,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其間,還有自稱“秦朗舅舅”的男子開直播,吸引大量網友觀看,后經證實“秦朗舅舅”系蹭熱度擺拍。
4月7日,江蘇省公安廳公布十起網絡謠言類案件,其中包括南通楊某編造“外甥在巴黎丟寒假作業”網絡謠言案。據悉,“秦朗舅舅”已被江蘇南通警方行政處罰。
圖據江蘇警方微信公眾號
據江蘇警方通報:今年2月17日,楊某為博取關注、吸粉引流,在某網絡平臺“小學生寒假作業遺落巴黎廁所”短視頻下造謠某學校,并以“失主”舅舅身份擺拍、直播到書店購買新作業送給外甥,對相關學校造成不良影響,擾亂公共秩序。楊某已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
男子冒充“秦朗舅舅”蹭熱度被行政處罰。圖據江蘇警方
此前報道:
2024年2月16日下午,在全網擁有4000萬粉絲的某網紅短視頻博主發布了一段1分37秒的視頻,稱她在巴黎街頭,有人遞給她兩本寒假作業,稱是在“廁所”撿到的,請她幫忙“還給主人”。該博主稱,要將其帶回國物歸原主,并隔空喊話“一年級八班秦朗”,事件很快引起熱議,并沖上熱搜。
據北京青年報,2月18日,江蘇海安西場小學工作人員回應,沒有叫秦朗的學生,而且一年級只有4個班。眾多網友質疑“貓一杯”擺拍,并涌入“秦朗舅舅”的直播間質問,他回懟網友,稱自己是“蹭流量的”,歡迎大家“舉報”。
2月19日,“秦朗舅舅”承認系擺拍,其賬號被禁,視頻下架。
江蘇警方公布10起典型案例
網絡謠言、虛假信息嚴重擾亂社會公共秩序,侵犯公民合法權益。去年底,公安部部署開展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以來,江蘇公安機關認真貫徹落實公安部統一部署,持續強化線索摸排、案件偵辦、綜合治理工作力度,依法嚴厲打擊涉虛假警情、熱點事件、經濟民生等領域網絡謠言違法犯罪活動,切實維護網絡空間秩序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截至目前已偵辦網絡謠言類案件1670起?,F將今年以來查處的10起典型案例公布如下:
案例1:南京孫某、蘇州李某等人編造傳播“義務教育改革縮短學制”網絡謠言案。今年1月4日,南京孫某、蘇州李某等人為達博取關注和提高樓盤銷量等目的,編造傳播“義務教育改革縮短學制”“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南京在玄武區試點”等謠言信息,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擾亂公共秩序。孫某、李某等7人已被公安機關分別予以行政處罰。
案例2:南通楊某編造“外甥在巴黎丟寒假作業”網絡謠言案。今年2月17日,楊某為博取關注、吸粉引流,在某網絡平臺“小學生寒假作業遺落巴黎廁所”短視頻下造謠某學校,并以“失主”舅舅身份(“秦朗舅舅”)擺拍、直播到書店購買新作業送給外甥,對相關學校造成不良影響,擾亂公共秩序。楊某已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
案例3:鹽城偵破“女子相親點餐三萬多元”網絡謠言案。今年1月10日,鹽城公安機關工作發現,李某某、孫某某等人為吸粉引流、非法牟利,在網上搜集“女子相親點餐花費三萬多元,相親對象氣憤離場,女子刷爆信用卡”文案,添加時間、地點等虛假內容進行改編并出鏡拍攝,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擾亂公共秩序。李某某、孫某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案例4:無錫偵破某女子照片被惡意拼接遭受網絡暴力案。今年2月19日,陳某某為博取關注,將下載的某社交平臺一女子生活照與某熱點事件涉事女教師照片進行拼接,并配以不當言論合并發到網上,導致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大量滋生擴散,對該女子個人名譽、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陳某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案例5:無錫翁某某編造“某小區天臺發生不當行為致一女子墜亡”網絡謠言案。今年3月14日,翁某某為博取關注,在網上散布“某小區天臺有不當行為,致使一名女性墜樓死亡”不實圖文信息,混淆視聽,導致網上大量傳播,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擾亂公共秩序。翁某某已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
案例6:徐州程某編造“長深高速無錫段發生重大車禍”網絡謠言案。今年2月18日,程某為博取關注,通過下載2019年某交通事故現場圖片并配以文字、修改時間方式制作短視頻,在網絡平臺散布“2月17日長深高速無錫段發生重大車禍”謠言,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擾亂公共秩序。程某已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
案例7:南通偵破“某市場售賣有毒蔬菜”網絡謠言案。今年1月,湯某等人為泄私憤,編造發布“南通某農副產品市場一攤主長期售賣有毒蔬菜”謠言信息,并批量注冊小號推高熱度,引發群眾恐慌,造成不良影響,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湯某等3人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案例8:連云港張某編造“深夜街頭遭三人持械襲擊”網絡謠言案。今年3月17日,張某為博取關注、吸粉引流,通過某平臺編造發布“昨天晚上吃夜宵回來路上遭三人持械襲擊”謠言信息,并利用白紗布、創可貼、口紅等道具擺拍制作受傷視頻,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擾亂公共秩序。張某已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
案例9:泰州漆某某編造“海陵90歲老人分手縱火獲刑”網絡謠言案。今年3月5日,漆某某為博取關注、吸粉引流,利用AI技術生成發布“海陵區一90歲老人分手后去前女友家縱火獲刑”謠言信息,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擾亂公共秩序。漆某某已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
案例10:常州嵇某某編造“欠錢車輛被砸”網絡謠言案。今年2月2日,嵇某某為博取關注、吸粉引流,在未核實事情原委的情況下,將路邊隨手拍攝的因家庭矛盾導致的車輛被砸現場視頻,故意配文稱“欠錢的下場”,通過網絡平臺發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擾亂公共秩序。嵇某某已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
公安機關提醒,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謹言慎行要牢記。對網上各類“博眼球”信息,廣大網民要加強鑒別、識別,關注權威發布信息,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同時歡迎向“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站”()積極舉報網絡謠言線索。如公民自身合法權益受到網絡謠言侵害,要第一時間留存相關證據,可向平臺投訴舉報阻斷謠言傳播擴散,也可以通過法律訴訟等渠道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來 源丨江蘇警方、北京青年報、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