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日)是第28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據統計,全球約有450萬帕金森病患者。說到帕金森病的癥狀,相信大部分人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手抖”。其實,帕金森病不僅是“手抖”,一起來了解!
一段時間以來,官先生開始出現左上肢動作僵硬、活動不靈活等癥狀,夜里也經常睡不著覺,有時還會出現幻覺。經過診斷,最終被確診為帕金森病。
醫務人員介紹,帕金森病最典型的癥狀是運動癥狀,例如行走、書寫、吞咽、扣紐扣等動作困難;靜止時手腳、頭部,甚至嘴唇下頜不自主地震顫,緊張時加??;身體失去柔軟而變得僵硬等。
帕金森病的運動癥狀固然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罪魁禍首”,然而容易被大家忽視的是,其非運動癥狀也往往對患者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胡永生:帕金森病癥狀有兩大類,一類是運動癥狀,一類是非運動癥狀。非運動癥狀比如有一些早期的嗅覺減退、失眠、便秘,還有一些情緒變化,甚至說有些人可能認知上有改變,這些都是帕金森病相對比較早期的一個表現。
睡眠障礙是患者最常見非運動癥狀之一
醫務人員提示,睡眠障礙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見的非運動癥狀之一。
根據患者的主要表現,可分為以下幾種:如在睡夢中會大喊大叫、拳打腳踢等動作;在與人交談期間會突然睡著,10到20分鐘后自然醒來;入睡困難,頻繁覺醒和早醒。
此外,還表現為夜間休息時反復出現雙腿難以忍受的不適,活動后得到緩解或消失等。
帕金森病常被誤認為是正常的老化
最新的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為1.37%,且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在疾病早期,帕金森病常被誤認為是肌體正常的老化過程。對此,醫務人員提示,帕金森病的早期實際上是有跡可循的。
研究發現,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且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影響神經系統及受神經支配的身體。由于帕金森病早期癥狀可能很輕微,因此常被患者及家屬誤認為是正常的老化,不會被注意到。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胡永生:帕金森病的起病大多數都是單側起病,一側先起來,然后越來越重,逐漸地會影響到雙側。它不是一個正常的老化,這個病最根本的原因是腦子里分泌的多巴胺不夠。長此以往,病人最大的問題是運動功能受影響。比如,穿不了衣服、翻不了身,走路的時候自己不能在外邊獨立走路。還有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往往情緒會容易抑郁,不愿意去和別人交流。
帕金森病無法治愈 藥物手術可改善癥狀
目前,盡管帕金森病無法治愈,但藥物治療可能會顯著改善患者的癥狀,外科手術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補充。因此,及時發現疾病的早期癥狀,及時治療尤為重要。
此外,臨床中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心理負擔較重,約35%到45%的帕金森病患者伴發焦慮、抑郁。家人應多給予鼓勵與贊賞,以增強患者康復的愿望。
帕金森病不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病
提及帕金森病,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病,對于年輕群體來說還很遙遠。但根據近幾年的調查顯示,這種在老年人身上常見的疾病,也盯上了年輕人。
醫務人員提示,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還不清楚,醫學界主要認為是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性死亡。環境污染、感染、藥物和化學物品也可能引發該病。研究發現,年輕人群帕金森病發生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胡永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群也出現這種疾病,這種疾病現在有一些年輕化的傾向,大多數是和遺傳因素相關。家族當中如果有帕金森病的病人,相對來說得帕金森病的概率就要大一些,而且發病的年齡可能會年輕一些。
生活規律多社交 有效預防帕金森病
醫務人員強調,預防帕金森病,要盡量多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加強語言的鍛煉、生活規律,避免勞累而且要戒酒。
此外,若出現帕金森病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咨詢。
(總臺央視記者 李斌 董良言 孔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