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發布涉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部分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愈演愈烈,對當地農村家庭建設和基層社會穩定均產生明顯沖擊。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分析原因時表示,一是經濟社會發展,大量農村青壯年男女去大城市務工,女性通過婚嫁等各種因素留在城市。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比女性多3490萬,這是城市結構性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彩禮問題。有調查顯示,有些農村彩禮,包括房子、車子等加起來五六十萬甚至更高。而去年全國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2萬多塊錢。
對于這個問題,丁長發認為最重要的是能不能開放國際婚姻。國內很多男青年去了俄羅斯、柬埔寨、越南、巴基斯坦等,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引進海外適齡的女青年。
其次,是經濟社會發展,“我們經常講的農民工市民化、市民國民待遇化,很多青壯年男性務工完,留在城市找對象的機會可能好一些?!倍¢L發表示。第三,丁長發稱,通過鼓勵建立生育友好社會,促進男女性別比例對稱,從而建立比較和諧的社會。所以解決大齡男青年的婚嫁問題,需要多措并舉。
小情侶因30萬彩禮無奈分手
焦點訪談聚焦“高額彩禮何時休
”針對彩禮問題,央視焦點訪談也做了相關調查。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彩禮金額越來越高,甚至有了流行的所謂標準。對于那些適齡男性而言,彩禮負擔已經成為婚姻大事中的“不可承受之重”。為了給農村彩禮“降溫”,中央文件多次提及推進高額彩禮的綜合治理,很多地方也在探索用各種方式給高額彩禮“踩剎車”,減輕農民婚嫁負擔。不久前,記者前往一些地區對高額彩禮現象進行走訪調研。
在江西贛州一家商場內,記者遇到了一對年輕的情侶。男方家準備了十來萬元的彩禮,而女方家要大概三十萬元左右,因為彩禮問題雙方準備分手了。
詢問之下記者得知,小謝和小鄒分別來自贛州的尋烏縣和會昌縣,是異地戀,也是初戀。在小鄒的要求下,已經瀕臨分手邊緣的兩個人,在周末相約市區再見一面。
小鄒:不能用錢衡量一個人,不是在嫁女兒,而是在賣女兒,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其實在家里我一直沒有太多話語權,只能盡量去爭取。因為我還有兩個弟弟,我爸爸生重病,所以我更多還是要為家庭考慮一點。
接受完記者的采訪,兩個年輕人就離開了商場,搭乘長途車各回各縣了。幾天后,記者在尋烏縣再次見到小謝,他說他和小鄒真的分手了,從贛州回來后再也沒有聯系過。
小謝:因為那邊習俗,她們家要的彩禮那么高,我們這邊給不了,所以只能是分開。我們因為這個事情交流過,相互也試探過,看家里什么反應。一溝通就吵架,不能心平氣和聊。
今年25歲的小謝大學學的是體育專業,目前在當地縣城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做助理籃球教練,每個月工資4000多元。小謝說,他爸爸在廣東打工,媽媽在本地打工,還有兩個上學的妹妹,此前為了供自己讀大學家里花了十多萬元?,F在面對30萬元的彩禮,自己攢不到,家里拿不出,小鄒的家人又不松口,于是兩個年輕人就這樣被裹挾在彩禮的漩渦之中。
小謝和小鄒的故事只是當地高價彩禮現象的一個縮影,女方討要高價彩禮的現象其實在當地非常普遍。翻看一些新聞報道事例記者發現,流行在民間的高價彩禮,有的使情侶分手,有的使家庭“因禮返貧”,還有的以婚戀之名行詐騙之實,甚至滋生出刑事案件的發生。
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張翼:增加夫妻雙方矛盾以后,會導致婚姻破裂、離婚現象發生,離婚率居高不下;第二,往往導致兩個親家之間互不往來,原來存在的家庭網斷裂了。
高價彩禮有多高?哪里的彩禮最高?諳熟這一規則的非“媒人”這個行當莫屬。記者在江西贛州地區走訪時發現,這里的婚介所數量眾多,不少人在做專職或兼職紅娘。線上線下,婚介行業非?;馃?。
江西贛州某婚介所工作人員:我們這邊彩禮有點偏貴,在二十八萬元到三十五萬元之間,最多的彩禮三十八萬元。
記者采訪發現,這些將彩禮當作婚姻的“籌碼”,甚至明碼標價的做法,給當地適婚青年及其父母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參照江西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3年該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0余元,其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相較之下江西部分地區彩禮金額可達人均收入的五六倍乃至十幾倍。在山東聊城莘縣,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孟莊村的老孟一家,去年他孫子訂婚,光彩禮就花了30萬元左右。這個數字相當于魯西南地區正常農村家庭兩個勞動力外出打工幾年的收入。
當地一位婚戀中介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孟家的彩禮數額在當地很普遍,農村的彩禮要高于縣城。記者調查發現,高價彩禮現象多發于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彩禮數額普遍高于城市,這是第一個特點;其次,“通過女兒出嫁為兒子換回彩禮”也是高價彩禮多發地區的一大顯著特點。
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張翼:女方家有哥有弟,家里面希望通過女兒要的彩禮再去支付兒子女友家要的彩禮,通過婚嫁過程中的彩禮補足自己家庭的不足。縣城以下基層社會的女生少,選擇余地就大,彩禮是多少、家庭經濟情況怎么樣、縣城有沒有房,增加了婚姻選擇中的非愛情因素。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共同把彩禮的價格往高推。
高價彩禮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治理難。例如2020年,山東莘縣實施發布了“杜絕高價彩禮 從我做起”倡議書,倡議書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全縣878個村莊的婦聯主席擔任義務紅娘,力圖通過這些措施來治理高價彩禮現象,但成效并不明顯。
彩禮多寡,看似小事家事,卻是影響社會風氣的大事。近年來,除了山東、江西等地陸續出臺倡議,國家層面也頻頻出手。2019年,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文件中首提治理“天價彩禮”,2020年,民政部印發《關于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2022年,八部門聯合發布《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但從記者的采訪看,高價彩禮在一些地方依舊存在。
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張翼:它取決于社會在婚嫁過程中所形成的習慣。我們做這個事情已經快二十年了,反對天價彩禮,倡導婚姻自由,婚姻自覺,希望婚姻在男女雙方之間平等的基礎上達成愛的結果,實際上到現在為止這個現象還沒有消除。
讓彩禮歸于禮,除了有關部門倡導、公眾移風易俗等措施外,法律的介入也必不可少。今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正式施行,對返還彩禮的多種情形做了明確規定。其主要原因就是近年來因彩禮引發的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日益增多。例如在其公布的一起典型案例中,原告祁先生和被告李女士經人介紹認識,男方在支付女方家10萬元彩禮后兩人于2022年4月結婚,婚后兩人經常吵架,李女士于2022年底提出離婚。
2023年11月,法院經審理認為,雙方雖已辦理結婚登記,但共同生活時間較短, 且共同生活期間無大額支出。綜合考慮全案情況,酌定女方向男方返還三萬元彩禮。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 王丹:讓婚姻始于愛,讓彩禮歸于禮。一個婚姻,最重要的還是感情基礎,雙方的價值觀。所以彩禮數額高低,既不能體現出感情,也不能體現出重要程度。高額彩禮不僅讓婚姻埋下了隱患,而且會物化自己的子女。高彩禮不是面子,而是傷害自己子女的一把隱形的劍。
讓婚姻始于愛,讓彩禮歸于禮,這是對美好婚姻的祝福,也是對社會文明的守護。如果彩禮是給姻緣定價,這樣的婚姻注定不會圓滿?;樗最I域的陳規陋習,背后交織著家庭觀念、社會風俗等復雜因素,確實難以靠一紙禁令扭轉,治理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深化婚俗改革,還需要拿出更多務實有效的舉措,促進人們的觀念更新,推動文明新風落地生根。
(據新聞晨報綜合)
彩禮越來越高,部分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怎解?
近日,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發布涉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部分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愈演愈烈,對當地農村家庭建設和基層社會穩定均產生明顯沖擊。
在調研的119個樣本村莊中,有51個村的村干部反映當地存在較為嚴重的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占比42.9%,其中,東、中、西部地區分別占比38.6%、50.1%和40.3%;在1785個農戶中,有825個受訪農戶認為當地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較為嚴重,占比46.2%,其中,東、中、西部分別占比38.6%、54.8%和43.2%。
農村男青年婚配難背后的癥結何在?如何讓村規民約促進鄉村青年婚配移風易俗?法治力量如何引導健康婚俗?帶著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我從二十四五歲開始相親,現在三十出頭了,還沒找到合適的對象結婚。不是不想結,實在是結婚的費用太高了!”來自江西農村的程為(化名)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感嘆道,這些年,其所在農村地區僅結婚要的彩禮就從30萬元左右漲到了50萬元左右,“越想攢錢結婚,結婚‘花銷’卻越來越高,越來越結不起了”。
在農村,像程為這樣因為結婚費用太高而結不起婚的男青年不在少數。記者近日調查采訪發現,在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結婚除了高昂的彩禮外,男方還被要求在縣城買房、買車等,導致出現男青年婚配難現象。
受訪專家認為,部分農村地區適婚男女數量不均衡,攀比和從眾心理催生高昂結婚經濟成本,導致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愈演愈烈,建議加大推進移風易俗力度,通過完善村規民約等方式治理高額彩禮;弘揚法治精神,通過發揮鄉村“法律明白人”“一村一法律顧問”等作用,預防化解涉彩禮等糾紛,依法倡導健康婚俗。
彩禮水漲船高
娶媳婦太難了
來自河南商丘農村的李龍(化名)今年35歲,從事蔬菜銷售工作。除了日常工作外,他的個人生活與千千萬萬個打工人一樣簡單——空閑時間跟朋友聚聚餐,手機上刷短視頻打發時間。
他還有個親弟弟,今年30歲,近些年,兄弟倆的婚事讓父母和親友操碎了心。談及自己一直沒結婚的原因,李龍掰著手指一一列出: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工作一般、收入一般;訂婚彩禮太高,要30多萬元,家里負擔不起等。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農村彩禮要價太高了。”李龍嘆口氣道,家里出不起這筆錢,靠自己打工攢30多萬元又遙遙無期。
李龍的境遇王強(化名)感同身受。
單身漢王強來自山東菏澤農村,今年33歲,目前在一家電子廠打工,年收入3萬元左右?!皬?0多歲就開始相親,彩禮越來越高,名目越來越多,什么‘仨八萬’‘三十二萬’‘五個九萬九’,這幾年自己漲工資的速度都趕不上彩禮漲的速度?!?/p>
“因為付不起彩禮錢,媒人給介紹的相親對象的條件也越來越差,有的是二婚帶娃的,有的是有殘疾的?!蓖鯊姛o奈道,這幾年媒人的介紹費用也越來越高,媒人禮錢都花了不少。
現實中的挫敗感讓王強將情感寄托到了網上,去年下半年開始和一位“女網友”談起了戀愛,對方說不在乎他的經濟條件,這讓王強很欣慰?!皯賽邸敝?,王強陸續給對方買東西轉賬,花了8萬多元。“突然有一天聯系不上她了,親友勸我報警,警察告訴我這是詐騙。”
記者采訪多位農村大齡單身男青年發現,他們沒有結婚的理由各異,但高額的彩禮是大家共同的阻力。有受訪者指出,不僅僅是高額彩禮,女方還要求男方在城里買房買車,導致結婚負擔過重。
李龍所在村的村支書苗偉(化名)坦言,大齡未婚男青年婚配難的主要原因是結婚費用過高?!爸苓吙h城彩禮至少十八萬八,有的還流行‘五個九萬九’,形成競爭攀比關系,這對很多農村家庭而言都是一筆巨款。此外還有‘三金’‘五金’‘一鉆’等,女方還往往要求男方在城里有房有車?!?/p>
何為包袱錢?苗偉解釋說,是訂婚時男方給女方家里親戚用紅色包袱包的一兜禮品。“不少人視為面子問題,煙至少用中華煙,酒至少要海之藍,貴重的一個包袱可達萬余元。”
“哪里都要花錢,在我們村,娶個媳婦太難了?!泵鐐ジ锌?。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的調研報告顯示,總體來看,四成以上的村莊和農戶認為本地存在嚴重程度不同的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且中部省份相較于東、西部地區而言,問題更加突出,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呈現出東、西、中地區難度遞增的趨勢。
“當前我國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十分普遍,對農村家庭建設和基層社會穩定均產生明顯沖擊?!比A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教授黃振華說。
好面子易攀比
帶來沉重負擔
根據2021年《中國統計年鑒》統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7,全國鄉村人口性別比為107.91,顯示我國男女人口性別比失衡現象在鄉村地區十分明顯,農村男性更容易陷入婚配難題。
在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的調研報告中,將農村大齡青年婚配難的成因歸結于“一少一高三低”,即農村適齡結婚女性少、農村結婚彩禮成本高、個人及家庭收入低、學歷及職業素養低、對傳統婚姻觀念認同低。
在苗偉看來,他們村的不良婚俗并非一時形成的,治理不良婚俗也難以一蹴而就。
那么,這種不良婚俗背后的癥結在哪?
“特別是在農村,大家都比較好面子,也容易進行攀比。比如,他家閨女結婚彩禮16萬元,我家閨女結婚彩禮為啥才12萬元,難道他家閨女比我家的好?”苗偉舉例說,就這樣一點一點攀比,整體彩禮水平就被逐漸拉高了。
在黃振華看來,一些農村地區出現高額彩禮乃至天價彩禮,其主要原因還是由于目前農村適婚男女數量不均衡,在“男多女少”的背景下,男方為了解決婚姻問題不得不推高彩禮金額。
他告訴記者,農村男多女少現象的出現,一方面是農村男女人口性別比失衡,男性數量多于女性;另一方面是打工經濟興起,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其中青年女性外出后更傾向于在外結婚,進一步加劇了農村男女人口數量的失衡,導致農村適婚女性數量越來越少。
“因此,外出務工人數多的省份,往往也是高額彩禮乃至天價彩禮現象比較突出的省份?!秉S振華說。
“農村的社會關系相對穩定,思想觀念較為相似,極易受到攀比和從眾心理的影響,而彩禮數額往往與面子畫上等號,由此催生高額彩禮。”上海瀛東律師事務所婚姻家事部主任方潔認為,部分農村高額彩禮問題是傳統彩禮發生功能性異變的體現,不僅無法起到有效的婚姻規制作用,還引發了諸多彩禮糾紛,影響基層社會穩定。
至于在部分農村,結婚前女方要求男方在縣城買房買車的現象,黃振華認為,雖然從性質上看買房買車不屬于彩禮,但這也是“婚姻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買房買車的金額普遍高于一般的彩禮金額,對男方來說是很大的經濟負擔?!百I房買車要求的出現與高額彩禮的出現相似,也是在男多女少背景下女方提高要價的一種表現?!?/p>
“之所以提出這些要求,主要是女方家庭希望女兒能夠搬離農村到縣城生活,成為城里人。通過男方在縣城買房買車可以實現三方面的轉變:一是身份的轉變,從農民轉變為市民;二是生活條件的改善,過上城市生活;三是通過進城享受縣城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以后生育的子女也可以在縣城生活成長?!秉S振華分析說。
納入村規民約
推動移風易俗
如何解決部分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多位專家認為,可以從完善村規民約推進移風易俗、遏制高額彩禮入手。
黃振華說,比如在村規民約中增加限制彩禮的數額和形式等條款加以調節。但需要注意的是,村規民約要真正發揮效用,必須得到村民一致認可,且不能違反法律法規。為此,在制定相關條款時,一定要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并通過會議討論、表決、簽字等方式確立下來。
“為增加效力,最好制訂一些激勵或者懲罰措施,并由村里有威望的村民或村干部執行落實。”黃振華說。
“將彩禮問題納入村規民約范疇,具體可以包括界定彩禮限額、明確給付機制,并制定配套的調解方案和懲治措施等?!狈綕嵮a充道。
在苗偉看來,移風易俗符合該村實際需求,但需緩步而行:“就單獨一兩個村很難搞起來,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得大家一起把這個風氣搞好,移風易俗急不得?!?/p>
受訪專家還指出,解決難題需要發揮法治的力量。
黃振華告訴記者,民法典為鄉村青年婚配行為提供了基本的行為規范和準則。當現有道德規范不能發揮約束作用時,法律能夠起到最后的屏障作用。例如,民法典明確規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對于高額彩禮問題就具有遏制作用?!皯哟蠓ㄖ涡麄髁Χ?,讓民法典貫穿于人們的日常生活,讓更多的農村青年了解和認識民法典的內容,并自覺以法律要求和導向規范婚姻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于2024年2月1日正式施行,開篇便明令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同時對彩禮的認定、返還規則、訴訟主體等作了進一步明確規定。
在方潔看來,該司法解釋傳遞出理性看待彩禮、弘揚健康婚俗的法治精神,起到了良好的社會導向作用,今后還可以將鄉村青年婚配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細化,在立法中預防化解沖突,實現鄉村婚姻家庭領域之良法善治。
受訪專家提出,鄉村“法律明白人”是活躍在群眾中的法治人才隊伍,“一村一法律顧問”服務廣大基層群眾,是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應當在建設良性、健康婚俗中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群眾中的‘法律明白人’,應該學習好婚姻相關法律法規,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狈綕嵳f,可以通過文娛表演、村民集會等村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對法律規定、典型案例進行宣傳,弘揚文明節儉的現代婚俗;參與村民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結合村民實際情況化解婚姻矛盾;在處理糾紛過程中鼓勵群眾切身參與,讓更多群眾感受到抵制高額彩禮的合理性。
方潔說,“一村一法律顧問”應當以當地習俗為基礎、法律法規為依據,推動村規民約完善,實現高額彩禮到低彩禮的逐步轉變。而一旦出現因彩禮引發重大糾紛甚至刑事案件,則應及時向相關部門尋求法律幫助,引導當事人尋求法律途徑依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