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小米汽車在其官微發布小米SU7答網友問(第九集)。就保險費用和50多萬油車接近問題,小米汽車回應稱,新能源車和燃油車商業險條款不同,新能源車專屬《條款》既為“三電”系統提供保障,又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且還會根據新車/舊車、品牌、車型、上戶類型、險種、保額等多種因素綜合計算,保費價格也不盡相同,不能簡單只通過車價進行比較。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背景下,新能源車險漲價現象引發關注。部分車主反映,即使無出險記錄,保費卻較去年上漲,漲幅甚至可達上千元或翻倍,部分保險公司因風險過高拒絕承保部分車型。
保險公司表示,新能源車險保費上漲是基于上一年賠付率計算,部分車型賠付率高導致今年保費上升。部分因車企經營問題停產的車型,因售后難以為繼,保險公司不予承保。
據了解,新能源車險賠付率平均接近85%,保險公司普遍面臨虧損壓力。新能源車因智能化、自動駕駛功能復雜,以及駕駛特性差異(如單踏板模式),導致事故發生率和損失可能大于燃油車,車險平均保費比燃油車高出約21%。
同時,新能源汽車保險產品面臨保費定價難度大、維修成本高等問題。不同車型、品牌、用途的新能源汽車風險差異大,相關數據和經驗有限,定價困難;智能化應用多,輕微事故可能造成高額財產損失。
解決新能源車險“貴”與“難”問題需多方合力。多位專家建議,改革車險,降低不出險車主費率;利用科技手段分析駕駛行為,引導改善以降低事故;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車風險特征,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建立風險評估體系;政府研究優化保險費率、提高賠付額等優惠政策,鼓勵購買新能源車險;提升新能源汽車社會化維修服務能力。
事實上,新能源車主還面臨車險續保難題,部分車主因行駛里程超過2萬公里而被多家保險公司拒保。這種現象在一些地區尤為突出,且不僅僅限于車型問題,次新車也遭遇類似問題。保險公司的這種做法部分原因是因為存在大量按私家車投保的營運車輛,導致新能源車險整體費率過高。
專家建議,應區別對待網約車和家庭自用車的定價機制,開發不同的定價模型,推出多元化定價策略,如按天、按里程計費,以及針對特殊場景的保險產品。這將有助于降低低風險用戶的保費,同時為高風險用戶提供合適的保險產品。
上一篇:多家中小銀行逆勢上調存款利率!
下一篇:多家銀行密集宣布下調存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