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因懷孕而被監外執行的女子卻在醫院將剛剛生下的孩子“送養”給一對從未謀面的夫妻,將獲益的4萬余元償還信用卡;當法院啟動收監程序時,該女子又將孩子接回到身邊,以唯一撫養人身份為由,企圖逃避牢獄懲罰。
困境兒童誰來監護?法律權威如何維護?近期,上海閔行區檢察院多部門聯動,融合履職,一案多查,通過滬、甘、贛、粵四地協作,跨越2000多公里,為困境兒童落實政府監護,妥善化解唯一撫養人收監難的矛盾。
監外執行橫生枝節,
初生女嬰下落不明
2022年1月,閔行區檢察院第七檢察部檢察官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邊傳來第四檢察部檢察官焦急的聲音。依托閔行區檢察院案件線索池移送機制,第七檢察部主任程慧接到了這條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線索。
經過了解后發現,服刑人員羅某聲稱因自己生活困難而將剛出生的女兒送養給他人了。面對女嬰的下落不明,當事人淚眼婆娑的辯解……多個疑點在未檢檢察官腦海中盤旋,是送養還是拐賣?孩子是否安全?
經初步調查后發現,該服刑人員羅某曾因在江西、上海等多地實施詐騙犯罪而被判處有期徒刑。因其在取保候審期間懷孕,后被裁定監外執行來到居住地上海閔行接受社區矯正。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懷孕期間竟輾轉找到一對無法生育孩子的夫妻。雙方一拍即合,約定孩子一出生就立即交付給遠在甘肅的下家。
2021年12月,一名叫小寧(化名)的女嬰來到這個世界上,但是她卻沒來得及享受媽媽的懷抱,就被以4萬元的價格“送”到一對陌生人手中。錢款到手后,羅某隨即填補了自己信用卡欠款的窟窿。
一案多查融合履職,
從嚴打擊監護侵害犯罪
檢察官經審查后,從主觀故意、客觀行為認定羅某的行為并非因生活困難所迫的民間送養,而是拐賣親生女兒的犯罪,隨即啟動了立案監督程序,通過引導公安偵查取證,夯實證據。
針對羅某在監外服刑期間多次請假外出,實際外出地點與申報地點不符等問題,及時向相關單位制發檢察建議。針對羅某在監外執行期間重新犯罪,閔行區檢察院又將線索通報至原判決單位江西省吉安市某法院,后該法院出具《收監決定書》決定對羅某收監執行。
2023年5月,閔行區檢察院將羅某以涉嫌拐賣兒童罪起訴至區法院。羅某因犯拐賣兒童罪,與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并罰,最終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并處罰金。
同時,鑒于收買方因無生育能力,收買小寧之后悉心撫養其成長,無任何虐待行為,并配合警方將小寧送回,故對其作出相對不起訴的決定,通過落實寬嚴相濟的政策實現精準打擊。同時,督促公安機關遠赴甘肅將女嬰小寧解救回上海。
跨越三省多部門聯動,
助力困境兒童獲得政府監護
女嬰小寧被公安解救回來了,但又有一個難題擺在了檢察官的面前:其父親也在監獄服刑,外婆年事已高無力撫養,此時羅某聲稱自己是唯一撫養人,承諾自己會承擔撫養責任,并強烈要求將被解救回來的小寧接回身邊生活。
收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羅某接回小寧后,檢察官聯合社工啟動督促監護程序,監督其承擔對小寧的撫養義務,但未過幾日卻發現,羅某只身一人帶著小寧離開了上海遠赴深圳打工,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卻是閃爍其詞,對小寧的生活狀況更是支支吾吾,聲稱是保姆在照顧,經與深圳公安聯系后發現,羅某去深圳后并沒有親自撫養孩子,而且可能再次涉嫌經濟犯罪。
為了盡快解決小寧的監護困境,確保服刑人員羅某順利收監,維護司法權威,檢察官隨即通過跨省異地協助機制,聯系了小寧戶籍地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民政局,啟動第三方監護權調查評估工作、經過檢察官、民政部門聯合調查后發現,兩地均無其他適格直系親屬能夠監護小寧,根據政策決定依托西鄉縣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與漢中市福利院合力落實國家監護事宜。
小寧的回家之路終于有眉目啦!
臨近歲末,冬寒料峭,但救助小寧的愛心接力并未停止,在2024年的新年鐘聲即將敲響時,閔行公安遠赴深圳,與檢察官、陜西民政等多部門協作,在深圳一居民樓將羅某抓獲歸案并執行收監程序,而女嬰小寧被同步交由趕赴現場的陜西民政干部,小寧經一路護送,順利達到她的新家——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
針對羅某監護侵害的行為,檢察機關已向當地民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作為臨時監護人,向當地法院提出撤銷監護權的訴訟,切實維護未成年人的訴訟權益。
2024年新春佳節期間,檢察官再次與小寧視頻,看到她粉嫩的小臉上重新綻放出無憂的笑容,再也不用擔心媽媽何時回家,再也不用害怕被“送”到陌生人家里,小寧終于可以在政府媽媽的呵護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