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擘畫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美好藍圖。從藍圖到現實,各地銳意進取、真抓實干。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2024年開春之際,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實干·2024》系列報道,多維度聚焦各地新氣象、新作為、新突破和新展望,振奮龍馬精神,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央廣網福州2月29日消息 2023年福建鋰電池出口規模首破千億元,躍居全國第一;2024年開春以來,福建以鋰電池為代表的優勢商品出口,仍保持強勁勢頭。2月1日,隨著滿載1100標箱的“海豐四日市”號貨輪開出海天碼頭,廈門港始發的“絲路海運”航線累計開行突破1萬艘次……
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畫卷已經鋪開。2023年的福建,穩中求進,連續第二年GDP超過5萬億元、穩居全國第八,呈現持續回升向好態勢。
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宏偉藍圖10周年。奮力建設新福建,八閩兒女鼓足干勁,持續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取得新突破。
東南風來,春意滿眼。兼具區位、政策、生態等多重疊加優勢,新時代新征程上,福建躊躇滿志,主動作為。
2024年開年,廈門海天碼頭運輸繁忙(央廣網記者 龔雯 攝)
盡管地處東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福建深知,沒有“建”,難得“?!薄?/p>
2024年1月2日,開年首個工作日,全國目光又一次聚焦福建。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辦的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泉州晉江召開。對于中國民營經濟發展來說,晉江具有重要指引意義。晉江人曾憑借愛拼敢贏的精神,從閑房、閑資、閑散勞動力“三閑”創業起步,探索獨具特色的縣域發展道路。
今日的晉江,已造就1個超3000億元(鞋服)、1個超1000億元(紡織)、2個超500億元(建材、食品)、2個超300億元(智能裝備、醫療健康)的產業集群,被譽為“中國鞋都”“世界夾克之都”。
晉江國際鞋紡城(央廣網發 晉江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年第一會’在一個縣級市召開,指引意義明顯。”福建省南方科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開明表示,“晉江經驗”的核心內涵就是發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實體經濟。他指出,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啟示作用。
民營經濟一直是福建的特色、活力、優勢所在。泉州多年來在福建各地市GDP排名前二,呈現“78999”特征——貢獻全市七成稅收、八成GDP、九成技術創新成果、九成城鎮就業、九成企業數量。而過去的2023年,作為民營經濟重要發軔地和大省,福建也上交了“民營經濟貢獻全省近70%的地區生產總值、解決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的亮眼成績。
2024年,福建拼什么?繼續拼民營經濟。早在2022年底,福建就率先在全國提出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全力拼民營經濟。圍繞民營經濟提質增效,福建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僅2023年一年就出臺19份配套政策文件,推出300億元專項貸款。2024年福建省兩會,再提“深入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并強調“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
面對經濟下行和轉型壓力,此番推動民營經濟大省向民營經濟強省轉變,前進道路上仍有許多新的“婁山關”“臘子口”。王開明認為,福建需要重拾敢拼會贏、攻堅克難的精神,也需要積蓄化危為機、承壓前行、開創新局的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邁步從頭越。
泉州通過舉辦展會,展示行業創新產品與科技成果(央廣網發 石獅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壯闊潮聲,萬里風勁。2024年新年伊始,民企也釋放積極向好信號。在晉江經濟開發區(五里園),看著車間里一排紡織機械臂井然有序地運作,晉江某鞋服紡織企業負責人蔡文榜欣慰地說:“訂單已排到4月,客戶雖天天催交貨,但心情很好。”
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的迅速發展,拉動了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電容器薄膜也迎來了風口期。全國“電容器薄膜”賽道領跑者就在泉州,該電子企業負責人洪杰民對未來充滿信心:“2024年公司的第7、8號生產線即將投用,還將新增6條生產線?!?/p>
始于晉江,不止于晉江。深知產業強經濟、產業穩大局,福建積極布局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實施項目,夯實福建高質量發展的實體根基。202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持深耕毅力,鼓勵引導企業心無旁騖做實業、一心一意創品牌,努力把一片葉、一根竹、一張紙等做到極致,把一雙鞋、一塊玻璃、一組電池等做得更好,堅實地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上。
泉州一家民營企業生產的電容器薄膜厚度僅1.7微米,能承受105℃的高溫(央廣網記者 李姍姍 攝)
為此,福建省立下2024年“任務書”: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2萬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突破1.3萬家,引導每個縣域做強1-2條重點產業鏈。并指出大力抓產業,持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產業、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
王開明表示,晉江之會,意義深遠。民營經濟強省戰略的深入實施,將釋放出民營經濟的更多活力,激發出創新創業的豪情,福建民營經濟的“大森林”將更加生機盎然。
共贏共富內外兼修 構建港航貿一體化新發展格局
福建是中國對外開放最早省份之一,改革、開放、合作、交流融入福建人血液,福建“朋友圈”越來越大,交流合作正趨向深入。
從2023年的對外貿易雙向投資上看,福建保穩提質:跨境電商出口增長18%,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1.9%,鋰電池等“新三樣”出口增長49.8%;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增長36.2%,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5.8%。在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上,福建正在挖掘自身的優勢。
2024年,福建定下出口增長5.5%左右的目標,并提出謀劃: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統籌推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鞏固發展市場采購、跨境電商、保稅物流等新業態。
為實現“開門紅”,福建多部門出臺多項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應用外貿避險工具措施、擴消費穩外貿穩外資的11條措施等。日前,又出臺《外貿出口優勢產業提升行動方案(2024-2025年)》。一開年,福建就以“起步即沖刺,開局即決戰”的奮斗姿態,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基本盤。
福州港江陰港區致力打造國際深水大港(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
新年以來,福建各大港口車輛穿梭,貨物進出繁忙。1月11日,船舶“華禹69”輪,從寧德港賽江港區開航奔赴印度尼西亞,成為寧德港今年首艘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寧德造”船舶。1月15日,“仁建8”輪啟航,泉州港首次開通至菲律賓達沃集裝箱運輸直航線……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不斷支持企業走出去,搶訂單、拓市場。同時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推動開放平臺提檔升級,高水平建設中印尼、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和金磚創新基地,提升中歐(亞)班列規模效益。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表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這些都為新形勢下福建積極利用外資、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思路。
2023年福建舉辦首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搭建僑資源合作交流平臺(央廣網記者 龔雯 攝)
對外開放“共贏”,對內協作“共富”。
2024年的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高質量發展布局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福建“依山傍?!保】偯娣e的80%以上被山地、丘陵覆蓋,經濟發展以福州、泉州兩大萬億級城市和廈門經濟特區為核心,而閩東、閩西、閩中、閩北區域則總量較小。山海差距,始終是福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鄉村振興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區域經濟如何協調發展?福建根據省情實際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即山海協作,加快構建山區與沿海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格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福建近年來不斷創新舉措,山海協作呈現出多層面、多領域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山海情深,青山永照”,是泉州晉江-龍巖長汀對口幫扶的真切寫照,也是山海協作工程的生動實踐。
2012年至今,晉江掛鉤幫扶長汀的協作模式不斷創新、山海合作不斷加深,構建起“市鎮村”三級聯動、“產供銷”深度合作、“科教文衛”全面提升的幫扶格局。截至2023年,晉江累計援助長汀3.02億元,推動196家晉江籍企業到長汀創業投資,幫助當地4萬多人就業。通過結對幫扶,這些企業還為當地村鎮不斷輸送人才、技術、資金、管理經驗。
晉江(長汀)工業園區(央廣網發 長汀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江夏學院原人文學院院長、區域經濟研究專家黃陵東認為,山海協作就是尋找海洋與山區、沿海與內地產業互補空間,探索共同發展之路,攜手走向共同富裕。
202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新時代山海協作,調整優化市、縣結對協作關系,老區蘇區加快振興發展。
福建“山”的發展機遇不僅在于省內“山海和鳴”,還在于與省外地區的對口合作。福建革命老區重點城市龍巖市、三明市,正在不斷搶抓龍巖與廣州、三明與上海對口合作機遇。2024年,福建提出將深化滬明、廣龍對口合作,促進省際協作深化,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區的協調協作。
“滬明、廣龍對口合作走深走實,紅色圣地、開放高地雙向奔赴,前景廣闊?!蓖蹰_明表示。
點綠成金向美圖強 從生態優勢找發展勝勢
當產業項目、經濟增長速度與生態環境發生沖突時,怎么辦?
福建的答案是:“寧可放棄項目,寧可速度降下來一些,也要保護好生態環境。”這句話連續兩年在福建省兩會上被提及。生態,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
福建以“優等生”的姿態在生態省建設中交出亮眼答卷。2023年,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綠水青山“顏”“值”同升——生態質量指數居全國前列,新增5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福建堅持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并舉。
2023年,福州榮獲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央廣網記者 龔雯 攝)
行走在中國“碳票第一村”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金溪河碧水潺潺,兩岸層巒疊嶂,一棟棟小洋房整齊排列,常心湖上的涼亭里村民聚在一起話家常,不遠處的草坪上孩童正在嬉戲……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畫卷。
發端于戴云山脈的木蘭溪,曾經平均每10年發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一次中洪水,小災年年有。1999年木蘭溪開啟了治理進程,多年的全流域治理不僅讓“千年水患”畫上休止符,還讓生態得到改善,木蘭溪沿岸變成人水和諧共生的宜居樂園。如今木蘭溪成為全國第一條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河流,譜寫了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木蘭溪樣本。
木蘭溪成為全國第一條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河流(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
點綠成金,生態價值加速“變現”。在三明市尤溪縣,曾拿到社會化碳匯造林項目第一期收益分紅的林農方發棟,2023年繼續引領綠色新風尚,“賣空氣掙錢”讓他腰包更鼓。從生態美麗到百姓富裕,2024年,福建將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完善生態保護補償等制度;支持南平建設國家碳計量中心,支持三明、龍巖、南平建設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進一步深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示范建設和改革。
2024年,福建提出“奮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示范省”。福建省委政研室相關人士指出,美麗中國先行示范省,就要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美麗中國建設中打造可供借鑒推廣的福建樣板、福建示范。生態“優等生”勇擔新使命,爭當“示范生”。
如何當好“示范生”?2023年,福建提供了全面綠色轉型的“福建模式”:70家工廠、5個工業園區入選國家綠色制造名單,全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啟動建設,推廣新能源汽車標準車20.4萬輛等。2024年福建省兩會上透露,福建今年還將培育壯大綠色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動船舶、新型儲能、海上風電、光伏發電等產業,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
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發展海上風電產業(央廣網記者 龔雯 攝)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福建聚焦綠色生產力,緊緊抓住新質生產力這一新增長極,競逐“新賽道”。202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氫能等未來產業。
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鄧啟明表示,福建正以“綠色”為底色,加快綠色發展轉型,從生活方式、消費場景、產業體系、體制機制等多方面,提升社會經濟發展的“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實現高質量發展積厚成勢。
從“優等生”升級“示范生”,福建“向綠圖強”“向美圖強”。眼下,福建正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發展之勢轉化為競爭之能。美麗中國建設的福建圖景,也將動起來、活起來。
征程萬里風正勁。海中之“閩”,正揚帆啟航。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宮歆慧
統籌:陶玉德
記者:龔雯 李姍姍 羅曉英
視頻:李姍姍
編審:李紅笛 卜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