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南昌強對流天氣,有3名居民不慎從偉夢清水灣小區的樓層墜落,經業內人士判斷,居民被吹墜樓房屋疑為“串串房”,趕工三個月完成裝修!這起事件再次將人們的目光投向了疑似由房販子廉價裝修的“串串房”。這類住宅在市場上也被稱作“陷阱房”或“販子房”,其在內部裝修和使用材料方面的低質量標準,導致居住安全隱患。
根據業內人士的介紹,這些住宅在裝修時往往以最短的工期和成本進行改裝,使用低質量建材,之后以較高價格售出,由此中介人員獲取高額差價。雖然“串串房”外觀時尚,裝修風格華麗,家裝水電配置齊全,但卻暗藏眾多隱患。而事故現場的20樓房屋,據資深業內人士搜集的內部信息顯示,該房屋從2015年竣工,疑似在2021年5月至8月期間被快速改裝并出售。
此外,據了解,該房屋的陽臺改裝落地窗時,并未按照規范操作,未使用螺絲固定,僅依靠泡沫膠粘合,即使是簡單的大風也足以造成損壞,這種偷工減料的現象在“串串房”中并不罕見。
目前,對于“串串房”這一現象,監管仍然處于空白狀態,中介平臺對此大多無具體約束。在正規中介機構之外,一些炒房客專門通過低價購入后再以高價售出的方式進行投機,其中一些甚至以家族為單位在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期賺取了不菲的利潤。
對于購房者來說,“串串房”最明顯的特征是什么?
串串房多數位于較老的小區,但交通和生活設施配套便利;裝修風格通常是歐式或現代風格,喜歡用ins風、現代風墻上掛著幾幅畫,外表看上去富麗堂皇,家具家電雖全新但多為雜牌,且通常這些房屋從未有人居住過,宣傳關鍵詞“拎包入住”。
對于不太了解市場的購房者,特別是一些首次在城市購房的農村家庭來說,“串串房”的風險和隱患往往不為他們所知。即便是一些有所了解的購房者,也可能因為價格相對便宜而選擇購買。然而,一旦出現問題,中介往往已經消失,留下購房者自行承擔后果。
在監管尚未到位的情況下,這些“串串房”的交易仍然在多個平臺上進行。因此,購房者在購買房屋時需要格外小心,仔細辨別房屋質量,盡量避免掉入“串串房”的陷阱。
如何識別“串串房”?
1、看房主和房產證上的人。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跟你簽合同的人和房產證上的人若不是同一個人,則有可能是“串串房”。
2、看宣傳語和房子風格。打著“婚房”“全新”“業主出國”等宣傳關鍵詞,屋內像樣板間一樣又新又好看的房子,很有可能是“串串房”。
3、看裝修細節。面對一些故意做舊的“串串房”,就得仔細看裝修細節:重點看看廚房、衛生間那些會打玻璃膠的地方。如果玻璃膠是新的、白色的,就沒住過人;如果發黃或者有霉點,就是住過比較久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