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圖源: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官網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南都記者肖玥攝
2011年,黃花崗起義100周年紀念日,馬英九在臺北獻花致祭。資料圖
4月1日,馬英九一行抵達深圳,開啟在大陸為期11天的參訪交流之旅。其中在廣東,帶著和平與友誼的心愿,馬英九一行將前往中山大學交流。同時,走進“碧血黃花”的歷史,回看百年黃埔精神。
在這些參訪的廣東地標之中,馬英九雖然此前沒有到過,卻與它們有著深厚的關聯。這當中有哪些往事?隨行的臺灣青年在廣東又有哪些新見聞、新感受?南都、N視頻記者采訪了臺灣世新大學副校長、曾在中大就讀的臺生、專家學者等多方人士。
2011年黃花崗起義100周年
在臺北春祭典禮擔任主祭并獻花
3月31日,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介紹,馬英九一行除了參訪中山大學與師生交流外,還會瞻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參觀孫中山先生故居紀念館與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等。
4月1日下午,南都記者在寧靜肅穆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看到,許多市民在園內參觀。講解員帶領他們在七十二烈士墓前默哀、敬獻花圈,而后繞向孫中山手書的“浩氣長存”四個大字。
園內處處可見環衛工人在諸位烈士的墓前修整草坪、清掃枯葉、沖洗地面。一名工人告訴南都記者,他們正在為此后將在園內舉辦的“重大參觀活動”作準備。
馬英九與黃埔軍校、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淵源匪淺。
“碧血黃花”,濃縮了百余年前72名烈士的正義與憤怒。1911年4月27日(農歷三月廿九)下午,黃興率130多名敢死隊員直撲清政府兩廣總督署,發動了同盟會的第10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
眾多革命黨人被殺害后暴尸街頭,同盟會會員潘達微不顧清朝當局禁令,冒死收斂烈士遺骸七十二具,收葬于廣州東郊紅花崗。他將這里改名為“黃花崗”,以秋日黃花喻烈士不屈的品格。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如今也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其背后,是粵臺青年義士曾攜手并肩、為民族大義置個人生死于度外的血淚故事。
2011年,適逢黃花崗起義100周年,臺北市舉行春祭典禮,馬英九擔任主祭,并參加了隨后的向先烈致敬獻花活動。
時任新黨主席郁慕明一行也向烈士陵墓獻上了題為“碧血黃花”的牌匾和花圈,行致敬禮、三鞠躬,同時唱讀部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祭文》。
馬英九當時說,雖然黃花崗起義失敗了,但事后孫中山給予了極高評價,強調“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
他還在致辭中提到臺灣同胞在黃花崗起義中的作用。談起彼時,板橋林家人曾幫助19位留日學生從日本回到廣州,參加黃花崗起義,其中一位就是寫下《與妻書》的林覺民。臺灣苗栗人羅福星和臺南人許贊元也都有參與。
2012年,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還代表馬英九率團來到廣州,向100多年前參與黃花崗起義的烈士獻花致敬。
2008年黃埔軍校建校84周年
在高雄主持慶祝儀式講述黃埔精神
臺灣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湯紹成也向南都記者表示,馬英九此次行程安排巧妙,廣東行程中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孫中山先生的故居都承載了兩岸共同的歷史印記。
臺灣“陸軍軍官學?!鼻吧頌槌闪⒂?924年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保蚱湫V吩O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
2008年是黃埔軍校建校84周年,同年6月,紀念大會在臺灣高雄舉辦。彼時,馬英九在高雄鳳山主持慶祝儀式,講述黃埔精神。
而后,他還帶領現場2300余人高唱已被停唱的黃埔校歌。伴隨著“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的旋律,不少黃埔老將潸然淚下。
馬英九還曾數度出席黃埔軍校建校周年紀念大會,在致辭中多次表示,要“緬懷黃埔建軍艱辛過程”,傳承黃埔精神。
其間,馬英九還留下了不少故事。
建校84周年紀念大會前夜,馬英九來到位于高雄鳳山的黃埔賓館住下。臺媒當時報道,6月16日清晨5時30分,馬英九就起床了,但原本和學生一起晨跑的計劃,因大雨而改為在游泳池“晨泳”。
建校90周年紀念大會時,馬英九剛做完白內障小手術。即便如此,他還是堅持全程戴墨鏡出席。
2024年是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臺灣黃埔軍校同學會、香港黃埔軍校后代親友聯誼會等團體,紛紛推出紀念活動,期待促進各地黃埔交流,踐行“天下黃埔是一家”理念。馬英九此次再訪大陸走入軍校舊址,回看黃埔,也正是一次跨越百年的交流。
對此,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后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也發表評論贊道,曾經身為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赴黃埔,更應該表達不忘歷史的深意。
行程中包括參訪中山大學
“盡一己之力推動兩岸青年交流”
馬英九此前提到,訪問大陸時發現兩岸青年的融合“渾然天成、欲罷不能”,一見面就交換微信,希望保持聯絡,讓他很有成就感。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也曾表示,希望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走一走、看一看、闖一闖,相信一定能開闊視野、把握機遇,在親身參與兩岸融合發展、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找到自身更大價值,實現自身更大夢想,成為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
南都記者注意到,此次跟隨馬英九來大陸的臺灣世新大學學生蘇偉恩在參訪完大疆公司后表示,自己是大疆的“粉絲”,經常用大疆的手持穩定器拍攝視頻。
“和國外品牌比起來,大疆的產品好、價格也便宜。”蘇偉恩表示,回臺灣后會做更多關于大疆無人機用法的研究,也會更多地了解大疆的新產品。
“對臺灣的同學來說,了解大陸制造業的發展有絕對正面的意義?!迸_灣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向南都記者說道,“毫無疑問,大陸的制造業已在世界名列前茅。行程中的這些安排,可以幫助臺灣年輕人了解大陸的進步和發展?!?/p>
當提到學生們即將前往由孫中山親手創辦的中山大學時,李功勤表示,兩岸青年交流至關重要,島內教育界人士都對此次交流保持樂觀和期待。
“希望通過兩岸高校師生的交流,可以讓臺灣的同學了解大陸同學的勤奮好學,也讓大陸的學生看到臺灣學生的多元性和創造力?!崩罟η谡f。
“我可能最想讓馬英九看到廣東的美食吧!”曾在中山大學就讀的臺生派派向南都記者分享道,“帶臺灣學生來大陸學校交流,可以讓臺灣人更進一步了解大陸。部分臺灣年輕人可能因為一些不實的報道不去大陸。相信這次交流會促使更多臺灣青年來了解真實的大陸。”
事實上,近年來中山大學與臺灣世新大學曾多次在國內外辯論比賽中相互切磋。李功勤介紹,世新大學業與多所大陸高校締結姐妹校,兩岸師生交流不斷。他舉例說,今年6月,他將帶領世新大學學生在西安美術學院參加暑期研習活動;7月時,世新大學也將邀請大陸姊妹學校的學生到臺灣參加新聞學相關的暑期研習營。
青年是民族的未來,也是兩岸的未來。馬英九在此次行程出發前說,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盡一己之力推動兩岸青年交流、推動兩岸民間減少敵意、累積善意。
統籌:南都記者向雪妮何嘉慧
采寫:南都記者楊苓妍肖玥何嘉慧
梁令菲實習生翁寶瑄余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