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天的到來,一股“打野”熱潮正在悄然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進大自然,親手挖野菜,以此尋找更健康、更自然的生活方式。
杭州富陽城區的孫大媽,每年春天都會回農村老家挖野菜,以此為家庭提供一周的蔬菜供應。她堅信,這些新鮮、純天然無污染的野菜,是養生的最佳選擇。然而,今年的春天,孫大媽的養生之路卻走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
孫大媽今年也如往常一樣,隔幾天就往農村跑,每次都有不小的收獲。她連續一周每天都會炒一碗野菜豆干作為主食。然而,不久后,孫大媽卻發現自己大便發黑,甚至出現了吐血暈厥的可怕癥狀。家人見狀,驚恐萬分,立即將她送往醫院緊急救治。
經過醫生的詳細檢查和診斷,孫大媽被確診為胃潰瘍,并伴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醫生表示,孫大媽的病情與她連續大量食用野菜有著密切的關系。野菜雖然富含營養,但其纖維含量極高,過量食用容易損傷胃黏膜,加重消化道疾病。
在野外、綠化帶、公園內采摘的野菜,其生長環境和過程均不可控,“身世”不像人工種植的蔬菜那樣可追溯,食用有很大的安全風險。
1、在重金屬含量較高的土壤中生長的野菜,富集了一定量的重金屬,大量食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傷。
2、長在路邊的野菜,可能長期被汽車尾氣侵害,含有高含量的致癌物多環芳烴。
3、許多公園和小區為控制觀賞性植物的蟲害或清除其周邊野草,會定期噴灑除草劑、殺蟲劑等,普通市民很難辨別自己采摘的野菜是否浸潤過這些有害物質。
4、采摘、食用野菜其實有較高的植物學門檻,有些有毒植物的長相酷似野菜,沒有經驗根本看不出來。
5、多數野菜性寒、味苦,吃多之后容易引發腸胃不適,不建議大家過多食用野菜。
6、部分野菜含有可致敏物質,某些體質特殊的人群大量食用后,可能出現皮膚瘙癢、紅腫等癥狀。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