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便捷背后存安全隱患#,#消費者不能糊里糊涂被免密#】“我不知道什么時候開通的‘免密支付’功能,直到手機頻繁收到賬單提醒,才發現平臺賬號被盜,對方通過‘免密支付’消費了5000多元。這種事關會員安全的操作提示應該設置在明顯位置,不能讓消費者糊里糊涂‘被免密’。”近日,山東青島市民李先生向《工人日報》記者講述了自己賬號“失竊”的經歷。
李先生介紹,自己曾邀請21歲的信用卡業務員楊某上門辦理信用卡和POS機業務,許多流程需要在本人手機上完成,李先生將手機交給楊某操作,自己則在店里忙其他工作。
在辦理過程中,楊某幫李先生在網購平臺開通了“免密支付”功能。此后,楊某又使用李先生的手機驗證碼在楊某的手機上登錄了李先生的賬號,而李先生并不知情。隨后半個月,楊某利用李先生的賬號進行了18筆消費,累計5000余元。收到賬單提醒的李先生立即報警立案,隨后楊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數字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網絡購物平臺紛紛設置“免密支付”功能,給用戶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不法分子帶來了可乘之機。伴隨著免密功能的迅速普及,與之相關的盜竊案件、烏龍事件屢見不鮮,安全情況堪憂。(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