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經濟”升溫是文旅等消費熱潮的表現之一。提振“春日經濟”需要從打造更加豐富多元的消費場景入手,進一步激發公眾消費潛能
踏青賞花、嘗春菜、品春茗……伴隨著多元消費場景的融合煥新,接棒“年味經濟”的“春日經濟”持續升溫,全國各地圍繞“賞花+”紛紛上新各種新玩法,同步推出形式多樣的惠民活動,推動“春日經濟”熱力十足。
春暖花開,文旅消費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相關旅游平臺數據顯示,3月以來,“踏青”“賞花”搜索熱度環比增長超460%,清明假期賞花游相關景區門票預訂量同比上漲超6倍,國內自駕租車預訂同比增長240%。
今年賞花景區、賞花品種、賞花出行的選擇更加豐富多元,多樣化賞花模式“吹暖”春日旅游熱潮。天貓銷售數據顯示,入春以來,戶外鞋服持續熱賣,戶外裝備成為消費者開春的第一波“心頭好”。而在線上線下,各地春菜春茶搶“鮮”上市,“春天的味道”撲面而來。
文旅消費無疑是“春日經濟”的重頭戲。人們出游賞花不再只滿足于觀賞和拍照,而是追求更為多元的消費體驗。不少地方與時俱進打造“賞花+”模式,形成“賞花+市集”“賞花+體育”“賞花+夜游”等融合業態。同時,順應“春日經濟”消費趨勢,推出形式多樣的惠民活動。北京發布“九大花事”,給市民游客提供更多出游選擇;湖北發放200萬張惠民券,游客線上搶券、線下核銷,熱門A級景區均可免費入園;上海各家商場結合城市露營、體育運動等主題舉辦多樣體驗活動,打造更多消費新場景。
“春日經濟”也是消費者與傳統文化的一場“雙向奔赴”。不難看到,地方傳統民俗活動正成為春季旅游的一大吸引點。比如,4月中旬云南舉辦潑水節期間,飛往西雙版納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兩倍,芒市、普洱的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四成。在南京,以體育賽事為依托,將文體旅相結合的活動成為一大亮點。浦口區舉辦的一場融合傳統非遺民俗手獅舞、馬燈表演、舞龍表演等的文體活動,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去觀看。數據顯示,僅3天時間,當地就接待游客近50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9.49%和93.04%。
“春日經濟”包括飲食、旅游、購物、娛樂、體育健身、藝術欣賞等多元形態,是一種多業態融合的復合型經濟,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線上線下融合,如線上線下春茶春菜搶“鮮”上市、線上線下更多文旅產品上新;二是不同業態融合,如商旅文等業態綜合發展,更好滿足消費者的多元消費需求。
同時,也要看到,“春日經濟”火爆的背后,仍存在消費場景單一、業態不足、融合不夠等問題,難以滿足消費者品質化、多元化消費需求。因此,提振“春日經濟”需要從打造更加豐富多元的消費場景入手,進一步激發公眾消費潛能。
“春日經濟”升溫是文旅等消費熱潮的表現之一。各地多元消費場景的融合煥新以及促消費政策的持續落地,有效提振了消費信心。實踐表明,只有創新拓展更多適于消費的場景、提供更加豐富的體驗,為商家和消費者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消費環境,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增強消費者的獲得感和滿足感,才能讓“春日經濟”更紅火,進而達到“流量”變“留量”的效果。( 作者:付彪;編輯:宋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