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在積石山縣舉行新聞發布會,甘肅省應急管理廳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韓樹君,省地震局副局長高曉明,省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戚文軍,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白玉萍,臨夏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魯澤,通報震情災情和抗震救災工作最新進展情況,并回答媒體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主持人
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新聞發言人 劉曉文
發布人
甘肅省應急管理廳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 韓樹君
省地震局副局長 高曉明
省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 戚文軍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白玉萍
臨夏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 魯澤
省應急管理廳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韓樹君:
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積石山縣柳溝鄉,距離臨夏州積石山縣8公里,距離臨夏市39公里,距離蘭州市102公里。蘭州、慶陽、平涼、天水、隴南、定西、武威、金昌等地震感明顯。截至12月19日8時47分,地震共造成105人遇難,186人受傷,房屋損毀4782間。
地震發生后,省委書記胡昌升、省長任振鶴第一時間帶領省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連夜趕赴災區一線,指導抗震救災工作。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程曉波堅守省應急廳指揮中心調度指揮救災工作。經省政府同意,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立即啟動甘肅省地震Ⅱ級應急響應。省級相關部門、臨夏州和積石山縣迅速行動,各方救援力量緊急馳援,排查搜救、傷員救治、轉移安置、災情核實、基礎設施搶修等抗震救災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
截至目前,已調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1500余人、公安干警1500余人、部隊官兵1000余人趕赴災區。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協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緊急向災區調運第一批應急物資,棉帳篷2600頂、棉被10400床、棉褥10400床、火爐1000套(含煙筒);省財政廳緊急下撥抗震救災資金2000萬元,幫助災區妥善安置受災群眾。震中及周邊地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不等不靠,迅速開展先期處置和自救互救,力爭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目前,搶險救援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進行,震區隱患排查、群眾避險安置、受損設施修復工作已全面展開。同時,由于震區交通條件限制,請社會志愿者、震區外群眾、社會車輛等不要前往震區,避免造成交通擁擠,確保救援通道、生命通道暢通。下一步,指揮部將緊緊圍繞受災群眾需求,切實保障災區群眾生活,穩定災區群眾情緒,全力組織開展災情排查和救援工作,全力防范地震次生災害,切實打贏打好抗震救災攻堅戰。
//
記者問答
//
甘肅日報記者:請介紹下積石山縣6.2級地震的具體情況。還有沒有再次發生較大余震的可能?
省地震局副局長高曉明:
積石縣6.2級地震及序列基本情況: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在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地震具體參數為北緯35.7度、東經102.79度、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19日6時,共記錄到3級以上余震9次,最大震級4.1級,其中3.0-3.9級7次,4.0-4.9級2次。
鄰區歷史地震情況及發震構造:
積石山縣6.2級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東北緣,位于柴達木共和地塊的北邊界,發震斷裂為拉脊山北緣斷裂,該斷裂及鄰區歷史地震活動頻繁,1900年以來該地震鄰區100公里范圍內先后發生過7次5級以上地震,最近一次5級以上地震是2019年10月28日夏河縣5.7級地震,距離這次地震約72公里,震中周圍100公里范圍內的最大地震為1936年2月7日康樂縣6.7級。
會商研判情況:
甘肅省委省政府和中國地震局高度重視6.2級地震的震后趨勢及鄰區震情形勢的研判工作,積石山縣6.2級地震發生后,甘肅省地震局立即聯合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測所、青海省地震局等相關單位快速開展震后趨勢研判工作,1900年以來鄰區地震序列統計結果顯示,積石山縣6.2級地震鄰區200公里范圍內有3次6級以上地震,均為主余型地震,另外根據6.2級地震鄰區的區域構造、歷史地震活動、地震序列類型等特征,綜合分析認為,12月18日積石山縣6.2級地震原震區近幾日仍存在發生5級地震的可能。
后續我們將嚴格按甘肅省委省政府和中國地震局的要求做好6.2級地震余震序列的監視跟蹤工作,加強地震鄰區各類觀測資料的跟蹤分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我們了解到地震發生后,省衛生健康委已經調集醫療救援力量支援積石山縣,目前,傷員救治情況是怎樣的?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白玉萍:
目前,省州縣各級醫療救援隊伍抵達臨夏州、積石山縣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的各級醫療救治隊伍共19支386人,救護車99輛。其中,州縣緊急調派救護車輛66輛、醫護231人,前期到達災區迅速開展傷員搜救、檢傷分類、轉運、救治;省上抽調省級醫療隊伍9支、各類醫療救援車輛33輛、醫護155人趕赴現場開展轉運和救治,省級傳染病防控隊已趕赴現場準備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其余隊伍正在趕赴現場。
地震發生后,全省衛健系統立即應急響應,迅速成立抗震救災省、州、縣醫療救援工作組,下設綜合協調、信息發布、傷員轉運、醫療救治、衛生防疫、水質監測、心理疏導、物資保障等8個工作小組,省、州、縣醫療救援力量混合編組,扁平化調度指揮,全面開展傷員搜救、轉運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傷員救治“四集中”原則,充分調動全省醫療衛生資源,全力組織開展傷員救治工作,組織開展災后衛生防疫、水質檢測和健康宣傳教育,切實減少和降低傷殘率,確保災后無大疫。
后續情況隨報。
臨夏州融媒體中心記者:今天凌晨各方救援力量陸續抵達,目前,投入的救援力量能不能滿足現在的救援需求?
省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戚文軍:
地震發生后,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立即啟動一級響應,首批調派蘭州、隴南、臨夏、甘南、武威、白銀、定西、新區、訓保9個支隊,2支重型、7支輕型地震救援專業搜救隊共564名消防救援人員、166輛消防車、6頭搜救犬,攜帶生命探測儀等地震救援裝備器材1萬余件(套)集結趕赴震中。
陸軍總隊長和我以及張鴻斌副總隊長帶領全勤指揮部共計4車16人趕赴現場,2時30分抵達震中大河家鎮,總隊蔡建波政委率后方指揮部在指揮中心遠程指揮。
19日0時35分,總隊再次調集嘉峪關、金昌、張掖、平涼、慶陽、天水6個支隊,340名消防救援人員、210名戰勤保障人員、66輛消防車、8頭搜救犬趕赴災區現場??傟牴灿嬐度刖仍α?130人,車輛236輛,搜救犬14頭。
此外,國家消防救援局統籌調派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9人6犬趕赴增援,另外我總隊和甘肅周邊兄弟總隊共計1600余人集結待命,隨時做好增援準備。
目前,總隊救援力量在受災最嚴重的大河家鎮10個行政村開展拉網式搜救,截至12月19日9時30分,累計營救被困人員61人(其中生還人員38人,遇難人員23人),轉移疏散682人,清理路障79處,排除危險隱患166處。在反復搜救被困群眾的同時,積極做好人員物資轉移、救助帳篷搭建等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國家消防救援局和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部署要求,全力營救疏散被困人員,根據救援進展,及時調整救援方案,最大限度搶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新華社記者:地震發生后,臨夏州委州政府具體采取了哪些救援措施?
臨夏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魯澤:
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我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積石山縣柳溝鄉,距離縣城8公里,距離臨夏回族自治州39公里,距離蘭州市102公里。截至12月19日8時47分,共記錄到余震32次,最大余震震級4.0級,地震造成積石山縣105人遇難,186人受傷,房屋受損4782間,災情還在進一步核查中。
地震發生后,省委書記胡昌升、省長任振鶴第一時間調度救災工作,帶領省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連夜趕往災區一線,指導抗震救災工作。經省政府同意,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啟動甘肅省地震Ⅱ級應急響應。臨夏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州委各常委、州政府各副州長第一時間趕往災區一線組織抗震救災,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臨夏州政府啟動抗震救災Ⅱ級應急響應,全力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一是全力開展人員搜救。安排17名地級領導干部、17個州直部門主要負責人與縣鄉村干部和救援隊伍混合編組,包抓積石山縣17個鄉鎮,對重點村開展拉網式摸排,搜救受傷和被困人員。
二是全力救治受傷人員。發揮省州醫療救援專家隊伍作用,在鄉鎮衛生院設立救治點,在州級和各縣醫院設立綠色通道,及時分類救治傷員,輕傷人員就地就近治療,重傷人員立即轉移到州縣醫院救治。
三是全力搶修受損設施。地震造成部分鄉村道路塌方受阻、部分區域停電、部分村電話線路故障,經相關部門連夜搶修,目前道路、電力、通信等救援生命通道已基本修復。
四是全力調運救災物資。從蘭州中央救災物資庫、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庫、州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及時調運第一批救災物資:棉大衣件11300件、棉被褥10700套、棉帳篷12900頂、火爐1000套(含煙筒)運往災區,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在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匯集社會各界力量,緊緊依靠災區群眾,全力救治受傷人員,全力開展生活救助,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確保受災群眾有臨時住處、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