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我國將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耕地保護紅線決不能觸碰,但最近在湖北的部分鄉村,一些基本農田被侵占,安裝上了光伏板、建起了光伏電站。
耗資八百多萬元建高標準農田
兩年后推倒建設光伏電站
湖北省安陸市有著全國商品糧基地、產糧大縣的稱號。木梓鄉是當地的一個農業大鄉,是安陸市糧食主要產地之一,道路兩旁隨處可見連片的稻田,“稻香田園、安陸糧倉”的標語清晰可見。
但在群眾舉報的具體地點,記者發現了與田園風光格格不入的一幕,一大片光伏陣列,矗立在連片的稻田里,格外顯眼。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自家被占的地都是好糧田。
公開資料顯示,木梓鄉的這個光伏發電項目占地約2000多畝,是一個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記者查看衛星地圖發現,木梓鄉這個光伏發電項目的光伏陣列至少有5塊連片區域。
村民拿出了自家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證書上清楚地寫到,該片土地的性質屬于基本農田。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規定,基本農田是指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因此,基本農田也被老百姓稱之為“吃飯田”“保命田”。
木梓鄉這個光伏發電項目從2021年開始建設,村民反映,當時他們并不樂意,但村里三番五次進行動員,勸說大家在村委會集中簽字,把自家的基本農田租賃給了光伏項目,村民們拿到手的租金每畝只有500元。
不僅是收入減少,村民們還要忍受光伏項目發電工作時逆變器等設備持續發出的噪聲,這種噪聲讓人感覺特別焦躁。
村民告訴記者,當初村里在做動員工作時,特別介紹該項目是一個農光互補項目,就是在搞光伏的同時,還會配套農業種植項目,但實際上,光伏板建起來之后,農業項目并沒有一起實施。
湖北省安陸市木梓鄉村民:搞光伏的人自己種了,一畝田稻谷就收300斤。收益很低,我們的田以前都是一千四五百斤。
村民告訴記者,所謂的農光互補,實際上就是走一個形式。
但在木梓鄉,光伏發電項目的工作人員卻稱,他們占用的并非基本農田。
△湖北省安陸市木梓鄉80MWp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的說法和村民們反映的情況大相徑庭,真實的情況又究竟是什么呢?就在距離這片光伏陣列僅一路之隔的地方,記者看見了一塊湖北省安陸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公告牌。
公告牌顯示,2019年,安陸市木梓鄉建新村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耗資829.17萬元,主要內容是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