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雷軍在微博發文,就小米汽車發布會相關的問題進行了回復。
對于第一輛車為什么叫SU7的問題,雷軍表示,SU,Speed Ultra 縮寫。高性能是小米的基因,特斯拉說不造慢車,我們也是這樣做的SU7性能非常出色,大家可以期待一下。至于如何念,我們內部也認真討論過,最后大家都覺得,還是叫“蘇七”,就像叫一個朋友名字一樣比較親切。
雷軍還稱,小米SU7 沒有準確的對標車輛。我們做了大量調研,我們希望做一輛能承載大家所有向往的夢想之車;在駕駛性等機械素質上,我們希望能媲美保時捷Taycan Turbo;在智能化上,我們希望能媲美Tesla Model S;同時還有最領先的科技和最豐富的生態。
關于小米SU7的價格,雷軍回復道,答:小米SU7 正在試產爬坡階段,正式上市還需要幾個月時間,大家耐心等等。關于定價,我們還沒有最終決定。不過,小米SU7確實有點貴,但請相信,我們做的是“有理由的貴”,在體驗上一定會超過大家預期。
12月25日,雷軍發文稱,今天是小米宣布正式造車的第1000天,我們正式官宣12月28日舉行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
雷軍表示,距離小米官宣造車已經過去1000天了,有不少人問他“小米造車怎么這么慢”,還有朋友說,“聽說電動車造起來很容易,兩三百人的小公司,不到兩年就可以出車?!?/p>
他對上述疑問回復稱,今天的汽車工業,攢一輛車的確不難。就是找輛對標車,做逆向工程,改改外觀,很快就可以完工?!暗裉焓袌錾厦磕臧l布兩百輛的新車,還需要小米再來攢一輛嗎?”
所以,小米汽車團隊剛組建時,我們就一起開了三天三夜的會,只討論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加入小米,你想造一輛什么樣的車?
雷軍表示,“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就是汽車工業與消費電子工業、智能生態的融合,而小米汽車將全面重新定義汽車工業的技術棧,這將是汽車工業技術范疇的一次重大跨越。這次技術發布會將是小米創辦13年來,技術積累的集大成展示。”
據央視新聞12月18日報道,雷軍告訴記者,他覺得小米做汽車有很多天然的優勢,因為今天智能電動汽車的本質就是汽車工業跟消費電子工業的整合,是一個大融合,所以進入汽車行業對小米來說有挑戰,總體來說難度可控。
雷軍表示,我們第一輛車投了3400名工程師,整個研發投入超過了100億,我們是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有這樣的把握以后,反正我是抱著志在必得的方式來做的。
過去6年,小米研發投入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8.4%,預計2023年全年的總研發投入將超過人民幣200億元,未來5年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雷軍微博、小米汽車、央視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