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萍
“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雨水節氣過后是春耕備耕的好時機?!稗Z隆隆……轟隆隆……”連日來,我國春耕從南到北大面積展開,各地紛紛開足馬力,開啟春耕“加速”模式。
農業穩,天下安。確保農業穩產增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農業生產必須始終抓緊抓好的大事要事。近日公布的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優化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支持重大創新平臺建設。這其中,各地要始終緊盯“科技”這個關鍵點,竭力提高生產效率,才能為農業現代化生產提供有力支撐。
春耕備耕,種子先行。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源頭”。中國科技工作者在種源自主可控、種業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取得了諸多新突破。中國超級雜交稻單季畝產達到1200公斤,再次刷新超高產世界紀錄;中國水稻研究所、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繪制了基于1萬余份水稻樣本的群體變異圖譜;江蘇鹽城,曾經弱土薄收的“鹽堿地”變身高產田……從雜交水稻到耐鹽堿小麥,科技創新讓“好種子”在更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為中國糧食安全提供堅強保障,讓我們端穩端牢“中國飯碗”。
在傳統春耕中,大多數農戶往往根據“杏花朵朵開,春播巧安排”等農時諺語進行農業生產,總是起早貪黑,與天氣“賽跑”?,F如今,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植入”,智能科技裝備持續“亮相”在田間地頭。自動駕駛、耕作科學高效的智慧農機,極大提升了傳統農機的耕種效率;無人機灑藥、機械化播種,將農戶從繁重的體力活中解放出來;智能化集中育秧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北斗“天眼”助陣、無人插秧機下田、數字技術加持……無處不在的“黑科技”,大大提升了春耕備耕效率,一幅充滿“科技范兒”的現代農業春耕圖給田野帶來無限希望。
春耕有科技,人才來助力。發揮科技助力春耕的最大效果,關鍵在于人才。當前,各地圍繞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強化科技引領作用,組織引導農技推廣人員、農業種養大戶、農業企業骨干參加專業培訓工作,提高科技春耕水平。同時,發動農技專家、專業人才等力量深入田間地頭,因地制宜開展指導服務,通過線上集中授課、田間實訓和精準服務等方式,面對面、手把手解決新問題、傳播新技術、普及新成果、培育新農民,確??萍贾r落在實處、細處,為春耕生產提質增效。
一年之計在于春,農業豐收在春耕。春耕備耕是確保全年糧食穩產保供的關鍵,當前,華夏大地正在繪就一幅充滿“科技感”的春耕畫卷,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堅實基礎,為“稻花香里說豐年”貢獻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