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蘇網訊 又是一年開學季。每年的這個時候,也是“校園詐騙”及其它各類針對學生群體侵財案件的高發季節?!靶@詐騙”的方式,可謂五花八門:兼職刷單、網絡購物、冒充客服、冒充大學生、發放貸款、假冒助學金或獎學金……而無論哪種方式,都是抓牢了學生的脆弱心理。廣大學子因社會經驗少、防范意識差等各類因素成為騙子作案的目標。
如何識別騙子的陷阱和各類潛在安全隱患,保護自身的人身、財產安全,就成為了踏入校門后不得不學的一門課程。南京市公安局雨花臺分局的民警們針對近期發生的一些侵財案件進行了梳理,精心制作和準備了一份“防詐公式”。今天(9月5日)上午,民警們來到了南京中華中等專業學校,為學生們上了一堂防詐騙“必修課”。
校園陌生人+自稱“校工、老師”收費=假冒師長詐騙、網絡招工+“刷單”賺錢=網絡刷單詐騙、自習教室、圖書館+電子產品未隨身攜帶=遺失風險、宿舍、籃球場、公共浴室+手機錢包隨意放置=各類被盜體驗……據介紹,這是南京市公安局雨花臺分局的民警們在反詐宣傳中的一點小創新:將“一封信”凝練成“一句話”、將“法制課”變成“有獎競賽”,幫助廣大學生更生動、更直觀、更深入樹立安全觀念。
活動現場,民警先是結合日常接處警工作中校園可防性案件特點,有針對性地選取了校園貸詐騙、網絡兼職詐騙、網絡游戲詐騙等6類具有代表性的案件,用問卷答題結合有獎競猜等方式與同學們互動,每類案例結束后均會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向同學們講述簡要案情。
“這些案例都是我們通過對歷年來校園案件的梳理、歸納、總結而成的,這樣整合后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此外我們還會在此類校園活動中詳細分析嫌疑人的作案方式,并為同學們預防此類案件做出提醒。”活動現場民警介紹。
“剛進教室看見這么多展板和水杯、文化衫,我還以為是在搞什么慶祝活動呢,后來看清上面的'公式'才知道是警察叔叔在做防詐宣傳,這個形式很好,印在衣服和被子上,平時用到的時候自然會看到‘公式’,強化記憶總會在可能被騙時給自己提個醒!”剛剛拿著印有“防詐公式”杯子和文化衫的小楊介紹。
活動現場也有不少新生的師哥師姐參加活動,據學校老師稱,“老生們”之所以也能踴躍參加此類活動,是因為其中有部分同學在校園生活中曾遇到過網絡詐騙,個別被騙的學生會讓同學們更加重視此方面的宣傳,當聽說警方在辦此類防詐進校園活動后,便主動前來參加學習,防詐騙的意識相當高。
據悉,南京市公安局雨花臺分局的民警們根據轄區校園及周邊發案特點,梳理各類已發案件特點總結提煉“防詐公式”,通過印制水杯、文化衫等方式,印有【自習教室、圖書館+電子產品未隨身攜帶=遺失風險】、【宿舍、籃球場、公共浴室+手機錢包隨意放置=各類被盜體驗】等公式,有針對性地選取此類具有代表性的地點,配以提高學生防范意識,對再次步入校園生活的學生進行提醒。下一步,南京警方還將陸續將此類活動向轄區各類高校推廣,不斷將校園安全防范深入廣大學生心中。
南京警方為學生定制的“防詐公式”:
1、校園陌生人+自稱“校工、老師”收費=假冒師長詐騙
案件回放:去年9月6日,剛到學校報到的大一新生小王報警稱,當天下午,有一男兩女冒充學校老師,潛入新生宿舍以辦理校園卡的方式騙取20名學生每人200元。事后小王向班主任老師確認后才知道,新生的校園卡都是學校統一辦理的,不收取費用。由于小王與其他同學對學校老師不熟悉,這才讓騙子有機可乘。
騙局揭秘:這一類騙局的目標往往是剛到大學校園入學報到的新生。大學新生集中入學報到時間段,宿舍進出人員復雜,宿舍管理較為松散。另外,新生剛入校,對學校老師和教職工都不熟悉,防范意識薄弱。只要騙子從其他渠道獲得新生的基本信息,再加上從眾心理,新生們便一個接一個落入騙子的圈套。
民警提示:一般情況下,大學新生入學后,學校會統一為新生辦理門禁卡或一卡通等校園卡,學生或家長繳費后,學校也會出具統一的收費憑證。如遇到有人進入學生宿舍兜售各種學校所用卡片而無法確認真偽的,可以打電話到新生報到處進行詳細的咨詢,以免上當受騙。
2、網絡招工+“刷單”賺錢=網絡刷單詐騙
案件回放:2019年3月,大二學生小孫在網上認識了江某,江某介紹小孫網上兼職刷單,購買產品需墊付本金,江某聲稱交易成功后立即返還并且還有提成。于是在江某的指導下,小孫花了1006元購買了指定產品,等到小孫要求退還本金時,江某卻表示需要再支付5倍的資金才能返還。小孫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騙局揭秘:騙子利用高校學生經驗少、急于賺錢補貼生活的心理,通過網站、QQ、微博、微信等方式發布虛假網絡兼職信息并聲稱給予受害人高額傭金,先做成幾單小額業務騙取當事人信任,再突然提高刷單金額,受害人刷單后不再返還刷單本金及傭金并將受害人拉黑。
民警提示:網絡兼職刷單、刷信譽都是騙子設好的陷阱,尤其是需要先行墊付資金的完全都是詐騙,騙子多會以高利潤為誘餌,利用受騙人想賺錢的心理,騙取更多資金。大學生兼職要選擇正規的平臺和企業,提高防范意識,不輕信,不盲從。
3、網游“好友”私聊+“代練”、“裝備賬號低價賣”=網絡游戲詐騙
案件回放:2018年9月5日,大三學生小楊在游戲里認識一個網友,網友說他可以用優惠價格幫小楊代充游戲幣。小楊加了對方的QQ,轉賬給對方600元,并且將自己的游戲賬號和密碼都給了對方,但是后來小楊發現對方并沒有幫自己充值游戲幣,反而將自己游戲里的裝備都賣了。小楊找對方還錢,沒想到對方卻早已把他拉黑了。
騙局揭秘:大學生業余時間較多,網絡游戲已經成為其業余生活的一部分。而為了更好的游戲體驗,學生們往往會充游戲幣購買裝備。此類案件中,騙子往往潛伏在游戲中,一旦發現目標,就利用學生想買便宜游戲幣的心理,謊稱自己有特殊渠道,以各種理由要求轉賬匯款,或者發送釣魚鏈接,誘導同學到詐騙網站注冊、充值、購買。收到錢后便銷聲匿跡。
警方提示:網絡游戲中需要購買或出售相關產品,應該在游戲官方平臺進行交易,不要輕易相信第三方個人賣家或買家。更不要輕易在不明網站上注冊,泄露個人隱私信息。
4、 “免抵押、零利息”+各類押金手續費提前收=校園貸詐騙
貸款做“銷售代理”+高額利息、滯納金=校園貸詐騙
案件回放:2019年5月,大二學生小劉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某手機代理商李某,李某告訴小劉,可以利用其學生身份通過分期平臺買手機,幫平臺刷業務量,每一單都能賺取傭金。小劉便以個人身份幫李某先后在9個校園網貸平臺上辦理了貸款業務,李某承諾公司會按時還貸。但是到了7月份,小劉卻發現李某沒有按時還貸,卻怎么也聯系不上李某了。
騙局揭秘:校園貸詐騙主要有三種:用“免抵押、低利息”為誘餌誘導學生貸款,要求繳納貸款手續費、管理費、保證金等費用;聲稱能通過培訓提高綜合技能,夸大培訓效果,簽訂培訓合同,誘導學生貸款支付學費;與兼職詐騙結合,要求學生貸款購買手機等產品做“銷售代理”,貸款的利息和滯納金很高,學生如不能如期還款,將迅速背上難以承受的債務壓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和法律意識淡薄等特點,采取以上幾類借口,誘騙大學生以個人名義進行網絡貸款。
警方提示:大學生要真實評估自己的經濟實力,不要利用信用借貸滿足自身的過度消費,要多學習關于借貸消費和金融風險的知識,珍惜個人信譽,不留信用污點;同時,不要隨意出借自己的身份證件給他人使用,不要隨意做他人的借貸擔保人,更不要隨意透露自己及家人的私密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5、“非知名”網購平臺+拼團低價購“好物”=網絡購物詐騙
微商好友+朋友圈“高端生活”+曬“工資、銷量”=微商詐騙
騙局揭秘:大學生因為可調配資金不多,且缺乏社會經驗,所以一些不法商家會用低價拼購、微商代理賺錢等借口為誘餌,打著低價甚至免費的旗號或者曬收入、曬豪車騙取學生信任,最終以各種名目收取手續費或押金,最終騙取學生的生活費。
警方提醒:做網絡兼職前,不妨先做市場調研,了解兼職具體是從事何種工作,切莫輕易將精力及金錢投入其中。此外網絡購物更應選擇正規網購平臺,此類平臺擁有比較完善的售后維權機制,有效防止落入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