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德國總理感嘆:中國建城迅速,德應加速發展】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貝塔斯曼基金會的討論會上提出,中國的城市建設速度讓人稱贊,而德國在審批建筑方面則顯得緩慢。他認為德國需要實現加速發展,以提升國民的樂觀情緒和經濟表現。同時指出,雖然德國在技術上有所進步,但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建設進度仍然滯后。朔爾茨強調,面對中國電動汽車等領域的競爭,德國需要制定及實施有效政策,以維持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
正文:
當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討論會上提起中國建設城市的速度時,他的語氣中滿是震撼。他回憶起去年去紐約參觀帝國大廈的情景,讓他感慨于德國建筑審批的漫長過程。朔爾茨提到,中國的城市建設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令德國的審批速度相形見絀。他強調,德國亟需實現發展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加速”,以增強民眾對未來的信心和樂觀。
近年來,德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方面遭遇不少挑戰。柏林新機場、斯圖加特火車站等項目進展遲緩,而與此同時,中國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重大建設項目迅速完成并投入使用,展現了“中國速度”和“中國效率”。德國的經濟狀況近期也顯得頗為黯淡,全國GDP出現下降,甚至曾陷入“技術性衰退”。
面對中國在汽車、太陽能等領域的迅速發展,朔爾茨表示,德國應以此為激勵,而非畏懼。他提出,德國政府已經計劃了大規模的激勵措施,支持本國的電動汽車行業和清潔能源領域,以期在全球經濟中保持競爭力。中國的發展速度和進步,成為了朔爾茨及其政府尋求發展動力和構建對外政策的參照。
小編點評: 德國總理朔爾茨的感嘆是對當前全球經濟和建設效率差異的一種生動反映。中國城市建設的高效率和德國在審批等環節的緩慢,暴露出了不同國家在發展理念、管理體制、以及行政效率上的巨大差異。事實上,這種差異不僅僅是在建筑審批上的表現,它還深深影響著兩國在經濟、技術、甚至國際競爭力上的表現。
朔爾茨的言論可以看作是一種觸動,提醒德國需要審視自身的體制和政策,找到制約發展的瓶頸,并加以改進。這不僅是為了建筑或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更是為了德國在全球化時代中的競爭力。德國的慎重和規范固然是其經濟穩健的基石,但在快速變化的世界面前,這種慎重也可能成為阻礙發展的桎梏。
同時,從朔爾茨的言論中我們也能看出,他并不是簡單地盲目羨慕“中國模式”,而是希望在充分認識到自身國情的基礎上,尋求改進和加速發展的方式。例如,在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領域的激勵措施,就是德國政府試圖結合自身優勢,迎頭趕上的一種表現。總的來說,朔爾茨的這番討論充分體現了一個老牌工業大國面對新興經濟體時的思考和行動,也是對未來國際經濟格局變動的一種預見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