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6月27日)晚間,據港交所披露,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銀集團為聯席保薦人。而在該消息披露的稍早些時候,據彭博消息,衛龍擬再赴港闖關,將重啟5億美元(約39.25億港元)的IPO計劃,少于去年市場傳出的集資規模。
公開信息顯示,衛龍主營辣味休閑食品,產品主要分為調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三類,主要的單品有大面筋、小面筋、魔芋爽、軟豆皮等。
2021年5月,衛龍完成了Pre-IPO輪融資,由CPE源峰和高瓴領投,紅杉、騰訊、云鋒基金等跟投,投后衛龍估值超過600億元。不久后,衛龍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
快消君曾報道過,由于申報會計師報告的最后一個會計期間的結算日期距上市文件刊發日期不得超過6個月,衛龍的赴港上市申請截至11月12日已經正式失效。不過,衛龍隨即再次交表并于三日后通過聆訊。
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衛龍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別錄得收入人民幣約33.85億、41.2億和48億元,分別錄得年內利潤約6.58億、8.19億和8.27億元。
從品類來看。報告期內,衛龍調味面制品所得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由2019年的73.1%減至2020年的65.3%,并進一步減至2021年的60.8%;有關蔬菜制品的收入分別占該等年度總收入的19.6%、28.3%及34.7%。
報告還引述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1年零售額計,公司在中國所有辣味休閑食品企業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6.2%,且在調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閑蔬菜制品細分品類的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
渠道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與逾1900家線下經銷商合作且公司經銷商的銷售網絡覆蓋了中國約690000個零售終端,未來擁有巨大的拓展空間。同時,公司加強對各大電商平臺的布局,線上渠道的收入由2019年的人民幣2.508億元增加52.2%至2020年的3.818億元,并繼續增加45.1%至2021年的5.538億元。
產能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衛龍在河南省擁有四個工廠,分別為平平工廠、漯河衛來工廠、駐馬店衛來工廠及衛到工廠。
雖然衛龍的業績仍處于穩步增長的態勢,在辣條品類上也擁有很大的市占率優勢,但需要注意的是,衛龍想要支撐更超600億元的估值,僅靠辣條顯然不夠。
事實上,當下我國辣條市場已近700億元的產業規模,但集中度依然較低。對衛龍而言,辣條不具有核心技術,很難形成技術壁壘。而作為第二曲線,新零食品類擴張的成敗,將決定衛龍的市場空間。雖然早在多年前衛龍就開始多元化轉型,但罕有單品像辣條一樣成為全網爆款。
另外,除了營銷驅動,近年來衛龍并沒有太多的其他競爭策略。但產品外包裝上的用語屢屢引發公眾對其“低俗營銷”的質疑,也成了衛龍發展路上的一大隱患。例如,今年3月,有網友反映,衛龍辣條外包裝上印著的“約嗎”“賊大”等字眼屬于低俗營銷。彼時,在社會輿論的口誅筆伐之下,衛龍也在微博進行了道歉,并決定停止有爭議文案包裝的生產。
分析人士稱,衛龍業績與毛利率持續攀升之下,對于研發的投入并不多。而食品安全問題更是食品企業持續經營的重中之重,衛龍后期應十分重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作者:李珂,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