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貴州道真縣舊城鎮關壩村衛生室村醫董澤忠,發生了一起醫療事故,未予醫療事故鑒定,雙方選擇私了,賠償12萬。衛生室一共有兩人,一人承擔6萬。
事發后,董醫生就被送精神病院三個月。出來不久,就喝完農藥,跑到衛生院院長辦公室倒下。3月26日在道真縣人民醫院救治無效死亡,年僅43歲。
一場醫療事故,就能輕而易舉的摧毀一名醫生。這絕對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為什么?
你看每年交通事故那么多,我們從沒聽說過哪個司機,因為交通肇事死人后,被嚇得住進了精神病院。更沒聽說過因此自殺。
所以,在醫療事故這一塊,我們的處理機制和反應,存在一定的問題。
也因此,醫生自殺的悲劇,已經不是偶發的事件,而是時有發生?!搬t護多”隨便檢索了一下,就發現了不少:
1、2012年5月8日,南陽醫專附屬第二醫院28歲的女醫生張娟,因患兒死亡,不堪忍受患者家屬的侮辱和高額索賠,在家中服下了700粒地高辛以求自殺。
2、2013年4月29日下午,一位7歲左右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突然發病,送往館陶縣人民醫院,經多方搶救無效去世?;純杭覍俨荒芙邮埽m集多人在就診醫院滋事,硬是把一位年僅30多歲的女醫生王萍打罵至一個屋子里,王醫生在極度恐懼與絕望之下,4月30日凌晨1時許,從醫院3樓醫生辦公室跳下,于5月1日凌晨2點左右經搶救無效死亡。
3、2015年4月1日,四川省人民醫院普外科周曉輝主任醫師,因醫療糾紛遭遇患方醫鬧長達8個月,導致壓力太大,在家中自縊身亡。自殺前,他已在網上賣車賣房準備賠償病人。周主任在省醫工作近30年,家有一個患卵巢癌的老婆和一個90多歲的老母。據同事介紹:“當時那個病情嚴重,沒有醫生收她,是周主任可憐她,就把她收進來了,她在外院已經做過三次手術了,結果要求做手術,術后就好的不理想,家屬就開始鬧了,打了好幾個值班醫生,把護士當奴隸一樣,天天完全沒把醫護人員當人,主任被他逼得精神壓力太大,覺得對不起大家,就自殺了。”
4、2018年9月22日,山東省梁山縣一位村衛生室醫生,在給同村一60歲的村民輸液時,發生不良反應,急送縣級醫院搶救,治療無效,當日死亡。次日清晨,即中秋節前一天,這位村醫被人發現自殺身亡,年僅40余歲。
……
“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董澤忠醫生的去世,讓人悲痛的想起了女醫務工作者吳思臨終前在日記里寫下的話,令人無限傷心與淚目無奈。
不勝枚舉的悲劇,讓人看到醫者的生活,真的經不起端詳。攪亂一顆仁心,殺死一個醫生,有時候,一場突發醫療事故就夠了!
醫患關系最大的悲劇就是恐懼。絕對的善不會在恐懼中產生。日丹諾夫有一首描寫相遇的小詩:鳥兒死去的時候/它身上疲倦的子彈/也在哭泣/那子彈和鳥兒一樣/它惟一的希望也是飛翔。這首詩就是在探討“相遇”。作為具有同一愿望的主體,醫患的相遇,本應該相得益彰,互相去愛,彼此溫暖。但在現實中,有的時候,醫患的相遇卻是糟糕的,他們彼此猜疑,抵消了前進的動力,猶如子彈的軌跡和小鳥的飛行。盡管讀來有一種殘忍,但這常常就是現實,也正是醫患關系惡化的所在。
醫者渡人,卻難以自渡。
只要出了意外,似乎就都是醫生的錯!這樣的謬論充斥著整個國人內心,無形中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壓力。醫生,如果沒有相應的一套成熟應急系統的后盾支持,與其說自殺,不如說是他殺,是這股壓力造成的死亡!
其實,醫生從來都不是生命的執法者,只是生命的維護者。醫生這個職業,是一個常常無奈又常常遺憾的職業。說到底,藥到病除,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只是一種良好的愿望。
疾病本身復雜多變,結果有時難以預見,醫學一直以來,本質上都是在不斷糾錯中不斷進步。
從某種意義上講,治病更像是一種嘗試的過程,同人同病同藥同治卻可能不同結果,這不是醫生無能,而是病因太復雜。
這個世界上沒有神醫。醫學界也沒有總是能過五關斬六將的常勝將軍,更多的是不斷地走麥城,只不過好的醫生是在不斷地失敗中總結經驗頑強成長起來罷了,這就是醫生這個職業與其他行業的最大不同之處。
醫療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有賴于成千上萬名患者的參與。但是,中國醫生的悲哀就在于永遠作為圣教徒被人們在精神道德上奴役著。什么“大醫精誠,起死回生,妙手回春,藥到病除”,這些無形枷鎖逼迫醫生必須萬無一失,百密無疏,一點差池也不能有,一滴過錯也不可犯,不管是難以預料的還是意料之外的醫療事故,都不能發生。
這是醫學的悲哀,也是醫生的不幸。
在一場醫療事故賠償之后自殺的董澤忠醫生,令人無限唏噓!
唏噓感嘆之后,還有許多的不解。
比如,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醫療事故,為什么要將他送精神病醫院三個月?
到底是什么原因,他口服農藥后,要跑衛生院院長辦公室死亡?
等等這些,我們希望官方能盡快通報予以說明。
一來以慰亡魂在天之靈;
二來也讓人們對醫生的職業壓力所造成的內心精神世界的困擾引發關注。
因為,首先,這不是第一起,也絕對不會是最后一起。其次,但凡是有自殺觀念和自殺行為的人,毫無疑問,肯定都在精神世界和心理境界上產生了一種自我無法逾越的障礙,精神心理出現了裂縫,然后生活的巨變或某種壓力成為了一個助推器。但這種外界的種種因素永遠只能是推力,內心健康才是剎車系統。所以,我們應當關注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健康,而不是一味的對他們進行道德綁架。那么多自殺的醫生寶貴的生命,告誡我們,再也不能讓醫生成為心理健康被忽視的一個“燈下黑”的人群。
話又說回來,走過臨床的荊棘遍野,誰不是千瘡百孔的成仁?與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燈前行。既然身披白衣,就要學會堅強!我們可以喊累,可以叫屈,甚至可以痛哭,但絕不能認輸,更不能選擇對自我生命的放棄。
面對人生困惑,如同雪松遇雪,我們要懂得彎下身來自我調解,讓自己變得更柔軟更有韌性,不以硬碰硬。這不是妥協,也不是向人生示弱,這只是與生活與自我達成一種和解。
所以,不管怎么說,對于一遇到人生陰雨就放棄未來自殺輕生的人,是極不應該的。生活就是一場較量,臨床是拼搏的沙場。作為一名醫生,更應該懂得生與死的意義。更應該深知,身在情常在!因此,歷盡創傷,也要擁抱生活。
最后,“醫護多”還是希望人們能對醫生更多傾注些關愛。因為,理解和愛,對于他們來說,就像陽光雨露對于花朵一樣重要和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