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沈述紅 財聯社
3月7日成立的興銀創盈一年定開,在經歷了91天的“頂格”發行期后僅有管理人“1戶”認購,無外部投資者認購;2月27日成立的國壽安保高端裝備,在10000026元總發行規模中,管理人自身認購1000萬元,其余26元為公司員工自購,同樣沒有外部投資者認購。
從實際情況,年內成立的193只新基金中,依舊有65只發起式產品,占比33.68%,有效認購戶數和發行規模大多較為平庸。
談及上述情形,有業內人士透露,在市場低迷時,投資者信心不足,渠道銷售難度大,基金公司出于“保成立”的需求,往往會自討腰包買自家新產品,以謀求能及時低位布局,通過后續的精耕細作,在業績向好做持營,把產品規模做大。
但在現實的角度,這類產品需要面臨三年“大考”。不少產品由于業績不達預期,規模較低,清盤風險高發。在同等條件下,隨著期限將至,中小型基金公司的運營壓力或更大。
新基金發行又現0戶外部認購
3月6日,興銀創盈一年定開債成立。從過往公告看,這只產品自去年12月6日啟動發行,隨后經歷了91天的“頂格”發行,最終僅有1戶認購,認購規模為1000萬元,這也是發起式基金成立的底線規模。
這1戶恰為管理人自身。興銀基金承諾,將自合同生效之日起持有興銀創盈一年定開不少于 3 年。除了管理人自購外,這只產品在3個月發行期間并無任何外部投資者認購。
近期成立的主動權益類產品也出現了類似“零戶”外部認購的現象。2月28日成立的股票基金——國壽安保高端裝備僅有5戶認購。在其10000026元發行規模中,國壽安?;鹱再?000萬元,其余4戶為公司員工自購,自購金額僅26元。
這也意味著,這只僅限于2月26日當天發行的產品并無外部投資者認購。
FOF產品發行難上加難
從實際情況,今年以來,發起式基金仍舊是基金公司布局的重點。
截至3月11日,年內成立的193只新基金中,依舊有65只發起式產品,占比33.68%。其中,3月初至今成立的37只新基金中,有14 只發起式基金,有效認購戶數和發行規模大多較為平庸。
這之中,尚未受到諸多投資者認可的FOF產品發行更是難上加難。今年以來,不少FOF產品為發起式基金,且成立數據較為慘淡。
如3月5號成立的偏債混合型FOF——華富泰合平衡 3 個月持有,成立規模僅1007.91萬元,有效認購戶數為15戶。
這之中,華富基金自購1000.17萬元,且承諾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公司員工自購199.87元,僅有7.72萬元為外部投資者認購。
高鶯管理的目標日期型FOF——平安養老目標日期2050三年持有,自2023年12月26日起發行,今年3月5日截止發行,認購天數長達71天。最終,該產品成立于3月7日,有效認購戶數為115戶。
在1011.91萬元發行規模中,平安基金自購了1000.04萬元,占基金總份額的98.83%,其余11.87萬元為外部投資者認購。
逆市布局喜與憂
發起式基金,也即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經理作為基金發起人認購不少于1000萬元金額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滿足上述條件的基金便可發行募集成功。由于這類產品對認購戶數和金額均要求較低,是基金公司在市場低位是逆市布局的選擇,也是他們將持有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捆綁的一種方式。
對于發起式基金頻現的現象,華南一家大型公募人士直言,發起式基金頻現,是市場情緒較為低迷時的常態。這種時候,投資者信心不足,渠道銷售難度大,基金公司出于“保成立”的需求,往往會自討腰包買自家新產品,以謀求能及時低位布局,通過后續的精耕細作,在業績向好做持營,把產品規模做大。
他表示,這類產品中,不乏認購規模僅1天的產品。“既然已經是發起式基金,公司對投資者外部認購不會像普通產品發行時那樣渴求,成立規模也普遍比較低。其中還有一些基金為機構定制產品。”
一家中型公募人士透露,發起式基金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中小型基金公司發行壓力,性價比較高。
另外,部分基金公司在監管對獲批待發的基金數量及時間上有限制,且公司待發行的產品數量較多、面臨“不得不發”的情形下,也可能選擇發起式產品形式。
不過,在現實的角度,發起式基金成立3年后,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的,基金合同自動終止,這類產品需要面臨三年“大考”。不少產品由于業績不達預期,規模較低,清盤風險高發。對于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隨著期限將至,其運營壓力在此類情況下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