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
全民看短劇,不再是傳說。
最直觀的印象是一系列“造富神話”。今年一季度的熱搜榜上,就曾頻繁出現這類故事,爆款短劇編劇月入10萬、咪蒙寒假收入過億、夫妻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在目前的大環境下,短劇成為逆市增長的全新答案。
也因為如此熱度和價值,原本穩步增長的短劇吸引了大批資本下場,并推動行業進入“戰國”時代。
短劇的內容出口已經從原本的幾個深耕玩家,變成了多家勢力領銜的行業生態。處處有短劇,家家吹業績,誰才是目前的頭號玩家?
不妨來一起認識一下,短劇江湖的“五大門派”。
所謂“門派”,也就是目前輸出短劇的平臺或出口集群,以其不同的渠道和內容特色,可以分為快手、抖音、長視頻平臺、小程序和其他平臺五大類。
“凈衣派”
不妨按照丐幫的分法界定下,五大門派中有三家屬于“凈衣派”。
這些平臺做短劇,不止求財,更是基于自身的流量或用戶屬性,或有意在未來賽道上獨占鰲頭,或希望通過引領短劇制作實現更多價值。
先說說快手。
這目前是短劇孵化和輸出的最大單體平臺。根據其今年初發布的數據,快手短劇日活用戶數達到2.7億;截至去年底,快手平臺短劇創作者已超13萬,粉絲量超過100萬的創作者近3000人。
“快手的思路是最清楚的,”MCN短劇制片人謝漣對搜狐娛樂介紹,“2020年前后就把短劇做起來了,之后其實一直是按照做行業老大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p>
如謝漣所說,快手于2019年4月推出“快手小劇場”,把劇情類內容匯總到一起,并于2020年推出引入精品短劇計劃“星芒計劃”。這是快手能夠快速積累創作者和用戶的基礎,而背靠平臺屬性,其內容開發思路也很清楚。
“我印象很深的是,當時行業都在提短劇制作升級,只有快手說‘卷故事,不卷制作’,他們是懂自己用戶,而且對需求拿捏很清楚的。”謝漣說。
靠“土味”起家的快手,“卷故事”的思路其實已經和大多數土味短劇不一樣,“他們現在是最關注故事的,我記得2022年開始,他們就有《胡同兒》《仁心》這些現實題材的東西,甚至女性題材的短劇,一樣播放量10億+,主打跟‘老鐵’價值共鳴?!?/p>
曾在某平臺任短劇策劃的山洪表示,“不管是抖音還是快手,作為一個數億用戶的平臺,都必須對平臺內容提出價值要求,或者是價值觀,或者是審美,它需要拿得出手的正向價值作品,這是有上宣需求的?!?/p>
抖音走的是和快手截然不同的道路。
相較于快手,抖音在短劇領域的反應要慢一步,正式進軍短劇已經是2021年。其最為人關注的業務,是與其泛娛樂業務打通,聯手多家頭部影視公司打造IP短劇。
比如檸萌影視制作的爆款《二十九》、長信傳媒的《女神酒店》《天涯小娘惹》、華策的《我的歸途有風》、北京精彩的《超越吧!阿娟》等,后三部作品還入選了北京廣電的“首亮微光”扶持計劃首批名單。
“抖音就是要做精品,按影視標準打造短劇,”山洪表示,“這是他們基于自己娛樂生態找到的最合適的方向,而內容的差異化,就是想做一種上臺面的、作為主流娛樂方式的短劇內容?!?/p>
但問題是這些公司缺乏對短劇和短視頻生態的認知,如路陽的自由酷鯨此前為抖音制作的《錦衣迷蹤》,請來劉芮麟主演、吳京的武指團隊打造,但后來的播放數據平平,其制片人曾直言,需要向短劇創作者學“選題”、“效率”。
“抖音想做的就是《逃出大英博物館》這樣的東西,價值、審美、專業性都領先,而找專業影視公司是他們認為可行的方式。如果其他平臺先做出這樣的東西,抖音會非常難受的?!鄙胶楸硎?。
而第三波勢力,是主要的幾家長視頻平臺。
“長視頻平臺開始做短劇的時候,大家其實都比較好奇他們的邏輯能不能成立,完全不是一種東西。”影視制片人焦陽介紹。
“短視頻平臺的創作者其實還是短視頻思維,內容漲粉,然后帶貨、做品牌變現,早期的御兒、一只璐都是如此;但長視頻呢,短劇走的是分賬模式。還有內容形式,短視頻過去是三分鐘豎屏,而長視頻就做十分鐘橫屏。”
而無論是《大媽的世界》還是最新的《盲心千金》,抑或曾慶杰導演的一系列爆款短劇《念念無明》《虛顏》《招惹》《風月變》等,先后靠千萬級的分賬證明,這些內容是有其市場的。
焦陽認為:“一方面,觀眾不會在意你是什么內容形式,點開你,你能留住多少觀眾就是本事;另一方面,長視頻平臺其實是打造了一種中間態產品,為習慣長視頻審美、但又缺乏時間的用戶提供內容,可能主要價值是站內促活。”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頭部公司扎堆抖音,長視頻平臺主要的短劇供應商,反而是此前的網絡電影、分賬劇創作者們,由此,或許也能理解長視頻短劇的消費群體畫像。
“污衣派”
如果說“凈衣派”的特點是家大業大,不只考慮經濟價值,“污衣派”就代表著更廣泛下場撈金、撈流量的個人和平臺。
背后的門道,去年底搜狐娛樂曾有過深度介紹。而在彼時已經開啟的監管潮,給小程序劇的各方勢力套上了籠頭。
對于小程序平臺,官方要求注冊主體提供《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或《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備案》資質,除了限制注冊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等欺詐行為,也意味著內容監管的路徑打通。
“一是過去‘撒狗血’的東西吧,跪在地上打耳光不能有,也不許罵臟話、吐口水;二是一些主流價值的東西,重生其實原則上已經不能搞了,另外主角也不能沒有底線、黑白模糊?!敝x漣表示。
雖然如此,小程序劇的土味、質量低劣依然是普遍問題,總裁、戰神、天才、離婚等關鍵詞分別指涉一種或幾種高度套路化的故事模板,讓相關生產機構可以在一到兩周內快速炮制內容。
而去年開始的“造富神話”,如今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增長飛輪。開年以來,橫店群演不足、工資提升的消息,正在成為行業內外人士跑步入局的一種縮影。
目前對這類內容的商業模式還在持續探索,比如近期出現了多個免費網劇平臺如紅果短劇、河馬劇場等,主要內容就是在小程序劇七天“活躍期”之后,大量搬運到站內,用戶通過觀看廣告或購買會員看劇,改善原來的一錘子買賣。
同樣跑步入局的,還有多家行業平臺。
近來官宣過短劇計劃的,包括騰訊旗下的微信、閱文,阿里旗下的淘寶、支付寶,以及京東、拼多多、小紅書、知乎等諸多平臺。因為起步較晚,重點普遍放在了以短劇吸引用戶留存和在線時長的流量玩法。
比較有代表性的淘寶,發力“新內容電商”已有近兩年,這類平臺的訴求是,不能繼續讓用戶只來買東西,得把決策過程內化、拉長,所以要做視頻化。
“他們的扶持政策都很好,很多創作者也會把內容分發出去。但問題是,要養成用戶的消費習慣太難了,很多抖音幾百萬粉的過去,甚至只有幾千粉,所以也基本不會做獨家,除了少數有一些商業廣告的定制短劇?!敝x漣表示。
如此追逐而來的個人與平臺,接下來只會更多。
“卷”出個黎明
根據艾媒數據,2023年,短劇市場規模達到373.9億,預計2024年將超過500億,且有可能在三年內在翻一番。
如此經濟效益,在目前的大環境下釋放著巨大吸引力,卻也因為短劇本身內容低質,形成了來自大眾層面的廣泛質疑。
這也就形成了目前“五大門派”里的兩種合力:一種是想帶動行業往長遠走,無論是提升價值還是提升審美,都試圖提升短劇的正面認知,在未來賽道定型后掌握話語權;另一種是看重眼前利益,無論是錢還是流量都是“我所欲也”,觀眾愛看什么就做什么。
目前,短劇行業正在逐漸進入合規、有序的狀態,比如小程序掛靠、內容收緊等,還是都在改善前期的一系列亂象。今年的兩會,短劇相關話題也成為一大熱點。
但問題依然存在。
首先,目前短劇仍然沒有形成內容價值和觀眾偏好之間的契合點,不同門派各做各的,也都有各自的短板,誰能給這個“戰國”時代“統一度量衡”,恐怕還有得打。
其次,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二八效應已經越來越明顯。曾經買流能保證1.2-1.3的ROI,如今效能已經越來越差。加上競爭加劇,快手去年已經宣布斬斷外鏈,原本的商業邏輯會漸漸變得脆弱。
最后,去年快速收割觀眾付費,正在如今形成反噬。一直有年輕人替父母、或觀眾自己反映,短劇付費涉及欺詐、虛假宣傳,背后反映出的,就是對短劇定價的不認同,而這很可能影響未來的市場增長。
目前,短劇市場的盜版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這正是觀眾對付費不認同的表現。無論是在購物平臺買網盤鏈接,還是視頻平臺上湊一湊能看全劇的“打地鼠”式盜版上傳,都直接影響著短劇正常發行。
“大家只能繼續‘卷’,沒別的辦法,最終有幾家掉隊了就有勝出者了。但這個過程,現在看來恐怕會很久?!敝x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