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家庭里,爸爸和媽媽誰更焦慮?
近日發布的《家庭教育藍皮書(2024):中國家庭養育環境報告》通過數據收集和分析提出,焦慮問題在爸爸中更為普遍,背后的原因是爸爸對孩子的控制欲要顯著強于母親,不僅希望能夠掌控孩子的教育方向,也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期望發展。但是,許多爸爸在孩子的日常教育和溝通中常?!叭蔽弧?。當期望與孩子的現實表現差距過大時,爸爸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和焦慮。
《家庭教育藍皮書(2024):中國家庭養育環境報告》,均為問向實驗室供圖
男孩爸爸對孩子的行為干涉最普遍
該藍皮書由問向實驗室與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聯合出品,教育家顧明遠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秘書長馬國川和問向實驗室創始人張藍心擔任主編,由中國出版集團中譯出版社出版。
問向實驗室創始人張藍心介紹,該報告的數據來源于中國數百萬家庭,通過數據收集和深度分析發現,中國家長在認知上符合現代教育理念,但在情緒與行為上無法跟上,呈現“知行不一”,80%的家長對孩子的學業表現感到焦慮;焦慮問題在爸爸中更為普遍(爸爸:70%;媽媽:55%);男孩家長更為焦慮(男孩家長:64%;女孩家長:55%);綜合來看,男孩爸爸最焦慮(76%),對孩子的行為干涉最普遍(65%)。
相較其他學段,初中生父母最焦慮(初中:64%;其他學段:58%),同時干涉行為也最多(初中:50%;其他學段:43%),而親子互動溫暖度最低(初中:25%;其他學段:18%)。在小升初階段,出現心理問題孩子的比例從10%上升到20%。
教育孩子,是“夫唱婦隨”好?還是“慈父嚴母”好?調查顯示:相較于“互補”式教育,夫妻雙方在教育風格上保持一致,對孩子心理發展更有幫助。
調查還關注了中國孩子的睡眠問題,隨著學段上升,學生睡眠時間出現斷崖式下降:小學和初中,50%的學生睡眠時間少于8小時。到了高中,睡眠時間少于8小時的比例上升至90%。睡眠不足有三大原因:學業壓力過高、手機成癮、不良的家庭環境。
失控感加劇爸爸的焦慮感
問向實驗室調查研究專家進一步解析說,在對父親和母親在焦慮問題上的具體分析顯示,父親的育兒焦慮程度(得分:3.3分,滿分5分)明顯高于母親(得分:2.7分,滿分5分)。這個現象背后可能有兩個潛在的因素:更強的控制欲和更高的學業期望。
本次研究發現父親對孩子的控制欲要顯著強于母親。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家長制觀念中,父親在家中往往擁有更高的權威性;對家庭成員,尤其是孩子的行為控制傾向也普遍更高。父親更有可能將孩子的成功與否直接關聯到他們作為父親的責任和社會地位。然而,隨著孩子日益獨立,和家長在觀念和行為上出現沖突,劇烈的失控感也有可能進而加劇父親的焦慮感,由此陷入惡性循環。
數據分析的結果還顯示父親對孩子的學業期望也明顯高于母親。當這些期望與孩子現實中的表現差距過大時,也會讓父親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和焦慮。高期望的家長在面臨孩子的學業問題時,往往也更傾向提高對孩子的控制來改善問題,這又反過來加劇了他們原有的焦慮感。
關于父母焦慮程度差異的問題,問向實驗室的特別研究員、數字人東方翊利用AI數據分析給出了補充解釋:焦慮問題在爸爸中更為普遍,男孩的爸爸最焦慮,有研究表明,針對家里一些重要決定,爸爸一般擁有主導決定權,針對孩子教育方向這樣的大事,爸爸不由自主地希望擁有主導控制權,爸爸不僅希望能夠掌控孩子的教育方向,也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期望發展。然而由于爸爸工作繁忙等原因,會造成爸爸與孩子的日常教育、溝通出現缺失,在子女教育中的參與度會相對較低,導致現實中爸爸是無法完全控制子女的教育進程時的,這種期望與現實情況的沖突,會引發爸爸更多的焦慮情緒。
家庭養育環境的三個因素
針對這項中國家庭教育的大數據調查,專家們也紛紛發表了他們的觀點。
專家熱烈討論中國家庭教育的問題和對策。
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后慶表示,該藍皮書基于大量數據深度分析了家庭養育環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積極心理品質以及日常生活行為的影響,有助于推動家庭積極養育環境的建設和家長及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首任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認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顯而易見,并多有政策支撐,當下的問題是缺乏實證研究以及據此的分析研究,尤為重要的是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
教育部基礎教育家庭教育指導專委會主任委員張志勇介紹,該藍皮書基于國內外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和大樣本實證調查,首次建構了中國家庭環境養育指數,從家長、學生和教師視角深刻分析了家庭教育風格、家庭教育與學生成長、家校共育等熱點難點問題。
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指出,“家庭環境”在之前的教育研究中極易被忽視。教育之前必須有養育,養在前教在后。父母對整個家庭養育環境的塑造包含三個因素。一是經濟基礎,良好的經濟基礎是孩子歡樂成長的必要條件。二是陪伴時間,父母陪伴子女時間的長短和質量,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性格和觀念的形成。三是教育理念,正確恰當的教育理念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良好助力。
基于該藍皮書的研究成果,問向實驗室已研發完成問向學生關愛·家庭教育系統平臺,并已在全國40余個區域教育局落地應用,覆蓋近千萬學生和家庭。計劃在明年推出《家庭教育藍皮書(2025):中國青少年身心健康報告》,這也有望成為國內首個針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做出的百萬數量級的科學性數據研究報告。
下一篇:熱搜!周杰倫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