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中的“夏夏”。圖源網絡
近日,一位推車徒步進藏的女孩受到廣泛關注。視頻畫面中,一男子在路邊休息,遠遠看到一名女子拖著簡單的行李徒步走過來,女子留的是短頭發,面龐黝黑,沾滿了歲月的風霜。男子好奇向女子發問“從哪里來”“今年多大”,女子稱她來自湖北,今年28歲。視頻發出后,不少網友驚嘆“28歲女子像58歲大媽”。但這位女子表示,她從未在乎過自己的容貌變化,更沒有容貌焦慮,徒步期間靠直播收益維持生計。
真正的徒步進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位女子被太陽曬被風吹過的臉龐也是有力的說明。僅靠一個推車、四罐煤氣、一個睡袋、一個煮鍋,她兩次徒步進藏,路程超15000公里,這需要何等堅定的決心與信念,又需要何等強大的勇氣與意志,毫無疑問,這過程中也必然充滿艱險與挫折,但她堅持下來了,且依然“在路上”,這也是一場特別的“勝利”。
對于她的行為選擇,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也不明白她為何要如此“折騰”自己,甚至是“糟?!弊约?。漂漂亮亮不好嗎?好好旅游不香嗎?
在此情況下,就不得不再提馬斯洛五大需求層次理論,前三個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是相對基本一些的需求,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也基本圍繞著這三個需求打轉。后兩個分別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也是更高層次的價值和精神追求。
這位28歲女孩徒步西藏,可以視為為滿足后兩種需求的一種個體選擇和方式。她能突破自我的限制、環境的限制,走出“舒適區”,擴展和提升自己的認知,從這個角度看,徒步去西藏這事,無論旁人看起來有多傻,只要對她有意義,那就是值得做的事。
作為一名 “精神求索者”,在追尋價值的過程中,值得興奮的點在于,能夠更好地“見天地”。這位女子用腳丈量祖國的山川河岳,親身感受河山之美,遇到熱心的粉絲與村民,還遇到過土撥鼠,與狼對視過。在種種奇特經歷中,她能對世界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甚至還可能對世界的運行與發展,以及我們在世上的立身之道,有自己新的感觸與體會。
在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見自己”。正如她自己所說,這樣做的初衷,除了感受世界,還有挑戰自己。而挑戰自己,也是在認識自己。在徒步中,她愈發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乎什么,對自己有了一個更清醒準確的認知,并學會自洽,與自己和解。然后堅定去做想做的事,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努力,找到并實現自己的價值。
如今,女子回應說,徒步不僅治好了她的精神內耗,讓她完整地接受自己,而且所有的曬傷都是她的勛章,也只會讓她更愛自己。相比于外表,她更在意自己的自尊與自信、精神的豐盈、價值的自我實現,這就屬于典型的“活明白了”,從她身上,我們看到的不是孤獨,而是一種難得的輕松與享受、樂觀與豁達。
見天地,見自己,也是人生的兩個重要境界,如今她正在抵達,人生也變得更為廣闊,真心為她感到高興。不過,這并不是說要讓大家都和她一樣去徒步西藏,對她的選擇,我們應當包容和尊重,但不必盲從。因為到達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那么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活這一生,見自己的天地,見自己的本心,就不算白來人間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