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绷暯娇倳浀脑捳Z擲地有聲。
綠色打底,發展更優。連日來,代表委員們把關注點投向技術創新、產業轉型、綠色金融等不同領域,聚焦綠色生產力的催生、演進與壯大,在暢抒己見中匯聚共識。大家認為,綠色發展是一本大賬、長遠賬,也是一本整體賬和綜合賬,生產力向更高版本迭代,把綠的底色鋪好,才能有未來發展的高歌猛進。
向“綠色”要發展效益
從竭澤而漁,到順應自然、保護生態,新質生產力作為一種先進生產力質態,必須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中求得效益。
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源動力”在哪兒?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代表給出的答案是技術創新。
“當前我國綠色技術已經具有了一定儲備,但難點在于如何讓技術真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鏈、從小范圍示范應用到大規模商用?!痹谒磥?,走好這關鍵一步,提升技術創新的經濟效益至關重要。
賀泓認為,經濟效益顯現不出來,很多時候還因為政策不配套、創新鏈條有短板,以及應用場景不豐富。他舉例說,我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已超過火電,但火電發電量依然占大頭,特別是在用電高峰時刻,主要依賴的還是火電。制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儲能環節,目前儲能設施建設跟不上、運行成本高,長時儲能技術等也存在短板。
“讓綠色技術既實惠又好用,真正產生經濟效益,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辟R泓建議,加強政府引導,不斷完善綠色技術創新方面的政策供給,在綠色能源設施布局、新能源技術落地應用等方面做好配套,為創新成果提供更多應用場景。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要從全鏈條著眼,統籌考慮產業鏈、創新鏈的上下游、前后端,聚焦薄弱環節快速攻關,進一步促進技術銜接、產業協同,消除短板效應。
每一次綠色技術革新都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機遇?!碍h境友好型生產方式的崛起反映了新質生產力的‘新’特點?!敝袊茖W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景虹委員認為,循環經濟中蘊含著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密碼”。
近年來,他多次就廢塑料化學循環技術和產業實踐提出意見建議。在他看來,通過化學循環等資源循環利用新技術,對各種低值廢塑料進行集中回收利用,“白色污染”也能成為“白色油田”。
他以2022年數據為例,據測算,這一年我國產生廢塑料超過6000萬噸,其中焚燒或填埋量約4200萬噸,如果能夠對其中的50%實現化學循環,就相當于開發了一個超過6000萬噸的油田。與此同時,如果能對這4200萬噸廢塑料全部實現化學循環,與焚燒相比可減少碳排放2814萬噸,碳減排效益十分顯著。
“國內外相關技術路線逐漸成熟,目前已進入產業化示范應用關鍵階段,成為國際化工企業競爭的新熱點?!彼ㄗh,優化循環經濟規劃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規劃,對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高度重視、搶先布局,在碳排放指標、用能指標、用地指標上優先保障,推進示范試點工程建設。
從“綠色”中尋競爭優勢
“綠色”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在報告中被數十次提及。以“綠”賦能,為產業提質,在實現“雙碳”目標大背景下尤顯重要。
增“綠”就是增加競爭力。隨著全球加速邁向碳中和時代,如何加快建設制造業綠色低碳供應鏈,是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代表關注的問題。
他認為,我國制造業在實現“雙碳”目標中擔負著重要責任,同時也面臨著供應鏈全鏈路貫通困境、國內行業碳數據庫缺失以及供應鏈低碳轉型壓力等問題,“如何破局,成為我們打破綠色壁壘,進一步鞏固、強化我國創新引領能力的關鍵。”
“綠色低碳管理是一項貫穿整條產業鏈的系統工程。”在雷軍看來,應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在實現研發、生產、流通、服務、消費等全流程業務信息貫通的同時,加強全流程綠色低碳指標和減碳措施融入,提高供應鏈智能化、綠色化決策能力。
發展的“含綠量”,正在通過碳足跡數據清晰展現出來,這成為評價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指標。雷軍發現,我國很多消費電子類產品在“出海”過程中面臨的碳足跡管理要求愈發嚴格,缺少官方的碳足跡背景數據庫,限制了我國在全球產品碳足跡管理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動性。
他建議從速從快建立制造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推動與國際數據庫的銜接與互認,并逐步建立中國深度參與、主導的全球碳足跡管理體系。同時建立完善的碳足跡數據共享機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數據庫建設運營,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政策資金扶持。
實現“雙碳”目標,不只是約束條件,更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有著極具想象力的發展空間。
中國綠色技術、綠色產業的蓬勃發展,為全球特別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更多綠色解決方案。在中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彤宙委員看來,這其中蘊含著巨大機遇。
如何搶占發展先機?王彤宙建議支持鼓勵綠色技術研發推廣應用,打造一批綠色“一帶一路”典型項目標桿,以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項目的實施向全球傳遞中國綠色發展信心。
“加快綠色標準對接很關鍵?!彼ㄗh,積極推介國內綠色投資標準,參與國際綠色標準制定,推進中國規則標準“出?!?。鼓勵企業通過項目建設,積極探索推動中國標準和技術國際化模式和路徑。
為“綠色”供“源頭活水”
綠色生產力的培育形成,需要優化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工具箱,需要綠色金融牽引,引來“源頭活水”。
“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敝袊C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局長賈文勤代表認為,綠色金融應與綠色產業實現“同頻”,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綠色低碳發展的能力,在節能降碳、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等方面加大精準支持力度。
綠色公司債(含碳中和債)、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等創新品種,碳中和、低碳綠色等主題基金,工業硅、碳酸鋰等新能源產業重要原材料期貨產品……賈文勤列舉出資本市場近年來已經開展的一系列探索。
北京有著發展綠色金融的優良條件。她表示,我們將繼續支持北京綠色產業企業股債融資,鼓勵企業直接融資用于綠色低碳項目建設運營,推動擴大綠色債券規模。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鼓勵證券基金期貨機構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探索生態產品資產證券化的更多路徑和模式。
綠色生產力的培育形成,還需要全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
北京首農食品集團知聯會會長唐俊杰委員引用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總量占到年碳排放總量的22%,綠色建筑對全社會節能減排將發揮重要作用。
“低碳、零碳建筑是綠色建筑的更高階段?!碧瓶〗苷f,相關國家標準已經完成編制,即進一步提高節能降碳性能,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并結合碳排放權交易和綠電交易等方式,實現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目標。
“希望推動建筑領域實現碳中和,讓人民群眾住上高品質的好房子?!彼ㄗh,進一步完善低碳、零碳建筑建設制度體系,加強推廣技術路徑專業指導,在新建政府投資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公共機構中落實低碳、零碳建筑技術要求。
上一篇:王妃失蹤2月,真相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