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燁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在一個看似是“瑞幸咖啡加盟”的網站上填了自己個人資料后,呂清接到了一個“400”開頭的電話,對方聲稱自己是瑞幸的招商人員,看到信息后來與呂清聊具體情況。
2023年1月30日,瑞幸咖啡發布了2023年度首輪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計劃,覆蓋全國15省80個城市,但相較此前的招募范圍,最大的變化是這一輪招募中出現了諸多縣級城市。
呂清想要開店的地方正在云南省一縣級市。2023年初,呂清看到瑞幸擴大了加盟城市范圍,而自己所處的縣級市正位于其中,這讓他萌生了加盟的想法。
與這位“招商人員”的溝通前期很順暢。但得知呂清只有30萬元預算后,對方表示,以瑞幸目前的加盟政策來說,這并不能夠到門檻。對方向呂清介紹稱,雖然他所在城市已經開放加盟,但瑞幸要求驗資150萬。
隨即,對方向呂清提出了“全幸咖啡”這一品牌,稱這是瑞幸內部正在孵化的品牌,正在尋找試點,預計24年正式放開加盟。而加盟全幸這一品牌的費用,正好與呂清的預算差不多。
呂清稱,自己撥打了疑似是“瑞幸官方”的電話,居然得到了對方對“全幸”及該招商人員的確認。隨后他在百度上找到了“全幸咖啡”的官網,致電過去詢問,對方也表示他們的團隊與瑞幸“是同一撥人,包括招商,包括供應鏈與原材料”。
全幸給呂清列出的加盟條件是17-18萬加盟費,其中包括贈送5萬元的設備費用,并承諾后續負責裝修設計、派駐“瑞幸咖啡師”進行人員指導與門店運營等事項,所有投入大約在30萬。
但簽署完合同后,呂清始終沒有等來“瑞幸咖啡師”,實際派過來的是雇傭的第三方咖啡師。
呂清才意識到,全幸實際上與“瑞幸咖啡”并無關系。
全幸咖啡門店效果圖
呂清查閱當時匆忙簽下的合同時發現,有許多和前期口頭承諾不一致之處。
全幸承諾贈送呂清一筆價值5萬元的設備,但是后來呂清發現,這筆設備實際上只有一些抹布和杯子,實際并不值5萬元。若需要咖啡機等必需品設備,呂清需要向對方用12萬再次購買,否則就是自己找其他渠道采購。
在物料方面,全幸要求呂清每月從他們那里購買價值2萬元的物料,稱每月正常物料消耗就是這么多。但呂清在實操中2萬元物料可以用半年;此外,對方稱該物料與瑞幸同供應鏈,但事實上這些都是淘寶上可以直接購買到的物料,且價格比全幸報價還要便宜一半。
此外,全幸方前期承諾“統一視覺AI”,但現實中這項服務并不負責裝修落地,所以呂清后續又自己負責了裝修費用。
所有投入加起來,呂清前后投資70萬,才把這家店開出來,遠超預算。
在呂清的案例中,全幸利用瑞幸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內部孵化”等信息不對稱的手法,誘騙沒有任何經驗的加盟商入伙。
而類似呂清這樣,缺乏加盟經驗,對合同和相關法律法規不熟悉,且疏于研究合同條款的“小白”加盟商,則很容易被誤導。
呂清這家店還在運營,但生意不太理想。
在開店過程中,全幸咖啡的小程序出現故障并溝通無果,且在本地生活平臺上的團購也莫名被下架。目前,他已經聯系不上當初和他對接的全幸咖啡團隊。
全幸咖啡產品效果圖
這樣的案例不止一個。
北京一全幸加盟商告訴界面新聞,他在2023年5月左右加盟了全幸,與他同批次的加盟商大約有40人,皆是與呂清類似的情況,當下大家的門店大多都已倒閉。據該加盟商,有不少受害加盟商是在看似是瑞幸加盟的網站上面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隨后便接到了全幸的電話。
事實上,全幸是一家合法注冊的餐飲公司。
天眼查顯示,全幸咖啡所隸屬的“杭州全幸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企業注冊資本1000萬,旗下有多個“全幸”商標,類別涉及餐飲住宿、廣告銷售、食品與方便食品等。
但和其他快招公司一樣,它們的共同特征是蹭大牌,通過夸大自身品牌的影響力,吸引加盟商投資吸金。
最重要的是,這些公司并不具備放開加盟的資質,即它們并未有在商務部的特許經營備案。在商務部“商業特許經營信息管理”網站,界面新聞以“全幸”“全幸咖啡”進行搜索,也并未發現該品牌的特許經營備案。
對于被冒名頂替的現象,瑞幸方面曾作出官方聲明,強調“瑞幸咖啡旗下未開發任何子品牌,網絡上關于瑞幸及其子品牌加盟或代理的信息均為虛假信息”,且強調“各大平臺有企業藍V認證的才是瑞幸咖啡官方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