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加沙1000多英里的地方,一場海上危機正在上演,并且可能會將加沙的戰爭轉變為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的全球性事件。
正在中東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19日在巴林宣布,將展開一項紅海護航行動,組建一支新的多國部隊,以保護在紅海過境的船只,使其免受也門胡塞武裝控制區發射的無人機和彈道導彈的襲擊威脅。
奧斯汀表示,英國、巴林、加拿大、法國、意大利、荷蘭、挪威、塞舌爾和西班牙將加入美國的新任務,其中一些國家將在紅海南部和亞丁灣進行聯合巡邏,另一些國家將提供情報支持。
這支多國部隊主要是應對巴以沖突的外溢風險。
從軍事方面來說,新一輪巴以沖突以來,也門胡塞武裝多次襲擊紅海及附近水域目標,涉及包括以色列、英國、日本、挪威、德國等多國貨輪,并有加劇之勢。
紅海是國際航運要道,扼守亞、非、歐三洲交通要道,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因此,紅海成了也門胡塞武裝向以色列甚至美國施壓的重要“戰地”。胡塞武裝曾表示,若以色列持續地打擊加沙地帶,該武裝就將所有目的地為以色列的商船列為打擊和扣押目標。也就是說,只要以色列不停止對加沙地帶的軍事打擊,胡塞武裝在紅海的行動就不會停止。
要知道,胡塞武裝擁有彈道導彈、無人機、巡航導彈等可以進行遠距離打擊的武器,對紅海范圍內的船只和以色列都構成直接威脅。
所以,最近幾周,美國、英國和法國軍艦都有所行動,攔截了胡塞武裝發射的無人機和導彈。如今又耗錢耗力地組建多國部隊,可見巴以沖突外溢風險正在加劇。
但是,從美國角度看,雖然控制沖突不外溢是首要目標,但華盛頓也不愿意與胡塞武裝爆發正面大規模沖突,畢竟當前美國的大事是大選備戰,再卷入更多的地區沖突,顯然不符合兩黨利益。而且,胡塞武裝的彈道導彈力量可不弱,可以對部署在中東地區的美國海外駐軍進行遠距離攻擊。所以,雖然美國組建多國部隊在紅海巡航,但更多的是一種威懾或者是軍事博弈,有一定沖突風險,但整體可控。
從經濟方面看,美國也有“下場應戰”的必要性。美國中央司令部稱,“胡塞武裝的行動給國際海運造成巨大風險”。
紅海不僅是軍事重地,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水道必經地,紅海通過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又通過曼德海峽連接亞丁灣,以此連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也是世界最繁忙的航路之一。公開數據顯示,全球12%的貿易運輸都要經過紅海區域。
由于擔心受胡塞武裝行動影響,近日,四大國際航運企業(德國赫伯羅特公司、丹麥馬士基航運集團、地中海航運公司和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宣布暫停紅海航行,這四家公司合計占全球集裝箱貿易量的53%。隨后多家跨國企業,包括英國石油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大型能源企業,也都陸續宣布停航。
大規模的停航、改道等勢必增加運輸成本、減少市場運力,保險費用也會上升,航運天數也隨之增加,加上年底貨物運輸需求會迎來較大的爆發,如果該區域的局勢進一步惡化,船舶繞行或停航對全球供應鏈將造成極大沖擊。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12月16日報道指出,如果紅海安全危機被認為威脅到附近阿拉伯海的航運,那么經濟代價還會更大,因為全球三分之一的海運石油要經阿拉伯海運輸。
一個引人擔憂的巧合是,另一個航運要道——全球航運“大動脈”巴拿馬運河,由于干旱導致的通航困境仍在持續,很多船舶只能選擇繞行。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發布的數據,11月運河通行船舶數量783艘次,比10月下降了22%,預計12月和2024年1月預計通航量還將進一步減少。
文 丨記者 冷爽
圖 丨外媒、網絡、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