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的新能源車價格戰已經開打,小米依舊沒有走進戰壕。
如今,小米首款汽車已經亮相,但它的價格,可謂是吊足了市場的胃口。在眾多汽車品牌中,能讓大家等價格這么久的,小米是獨一家。
在小米2月22日發布會當天,市場又流傳出一張小米汽車定價表,從爆料來看,小米汽車SU7青春版為22.9萬元起,SU7高性能版為35.9萬元起。和此前對待價格傳言的態度一樣,小米汽車很快便出面予以否認。
雷軍將造車視為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近期,雷軍將手機業務交給盧偉冰,自己則專心汽車業務。從進展來看,現在的小米汽車還差一個價格。
通常來說,產品的定價,不只是依賴于成本,還與市場競爭營銷策略密切相關。雷軍一再強調,小米汽車貴有貴的理由,但在汽車行業的一輪輪價格戰面前,小米又該怎樣以新手的形象去搶占市場份額呢?
不同于小米手機,小米汽車的價格不是雷軍連夜說服高管就能決定的。作為一家造車新勢力,以往的同行無一不是在燒錢鋪路,小米也做好了連虧五年的準備。
小米汽車出現在最好的時代,但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出身互聯網的小米,從不缺少關注。無論是小米的營銷策略,還是在等待行業變化,一次又一次登上熱搜榜的“小米汽車價格”,都能看出市場對小米及雷軍的期待。
時代在變化,小米要將科技普及的愿景,并不適用于汽車,小米首款汽車遲遲未來的定價,終究還是因為雷軍缺了一絲先定價的底氣。
謹慎的雷軍
小米造車從啟動到首款產品亮相用了1000天,可產品發布到到現在的兩個月,似乎比之前的1000天還要長。
小米首款車SU7發布會之前,9萬9、14萬9、19萬9等一個個極具誘惑的價格的呼聲此起彼伏。小米汽車價格一時間成為熱議的焦點,不過雷軍也呼吁大家尊重科技,同時強調小米汽車不會太便宜。
在去年底的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雷軍不留余力地展示技術,就是想告訴大家,小米汽車不會太便宜。小米汽車雖然被掀開了面紗,但用戶最關心的還是價格。
此前市場上關于小米汽車價格熱搜、流言不斷,先有曝光的36萬多的上險價,再有現在22.9萬的起售價,小米都一一反駁。2月23日,據網易科技援引消息人士稱,首批購買小米汽車的車主,如果沒有北京牌照,可能會贈送牌照。這類傳言自然被小米及有關部門否定。
小米是公認的營銷高手。作為互聯網產品營銷的開創者,小米善于制造話題。小米SU7雖然亮相了,但留下了最終定價、上市時間等諸多懸念。
讓市場討論價格,也是小米營銷的重要一步。小米官方對價格的沉默,也讓市場上關于小米價格的傳言,一次次地試探市場神經,但小米每次都會出來辟謠。
市場對于小米汽車價格的討論,至今樂此不疲,但小米依然十分謹慎地讓大家等待。號稱“價格屠夫”的小米,為何現在會對價格如此謹慎?
與2021年決定造車時的市場環境不同,小米SU7在發布時,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格戰已經打得天昏地暗。小米汽車從發布到量產交付的時間段內,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
這是小米汽車的首款產品,對于小米汽車的行業地位和未來發展規劃非常重要,對比市場上現存的幾家造車新勢力,理想one一輛車撐起理想汽車的起步階段,蔚來的首款量產車ES8也成為了當時電動車領域的爆款。因此,小米SU7也需要像小米初代手機一樣,成為爆款。
第一步很重要,所以雷軍走得很謹慎,更重要的是,雖然小米造車進程很順利,但依然沒有達成雷軍的預期。網易科技報道稱,小米汽車的技術信息曝光計劃在2023年8月的雷軍年度演講中亮相,但最終的時間還是晚了,而且整個時間節點比雷軍夢想的至少晚了一年半。
戰機稍縱即逝,每晚一天都會面臨更多的未知。網易科技稱,小米汽車首場技術發布會后,小米舉辦了經銷商晚宴,當時定的目標價格是26.99萬,最終會以其他形式讓用戶拿到更低的價格。但最終價格,雷軍還是會拖到最后一刻。
供應鏈成熟,競爭激化: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與多年前的造車新勢力相比,小米汽車要面對的是“前輩們”用生命趟出來的市場共識,以及特斯拉和電車品牌帶來的完善的國產供應鏈,甚至整車廠對一些關鍵零部件的漸漸凸顯的議價權。如,成本已經膝斬的動力電池成本,價格大幅下降的汽車半導體價格等。
對于善于整合供應鏈的小米,當前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
當小米汽車路測曝光后,小米“縫合怪”的名號也隨之而來,這與輿論對小米技術實力的質疑很像。但小米造車是水到渠成,很多人相信,小米汽車會是一條“新鯰魚”。
小米汽車的出場,正值新能源汽車市場洗牌之際。深圳有比亞迪,上海有特斯拉,在北京,小米的地位非同一般。從項目啟動到落地,小米幾乎沒有遇到阻礙。
此外,小米汽車進展加快的原因,在小米汽車工信部照片也可看出端倪,小米SU7的尾標是“北京小米”。
對于小米來說,這也算不上是一個那么好的時代。
時隔1000天,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徹底變化。據工信部公布信息,2023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新車銷量滲透率達到31.6%。新能源汽車頭把交椅的比亞迪,在2023年的銷量達到300萬輛,規模效應已經生效。
與傳統汽車產業相比,新能源汽車開發周期、迭代升級時間的大幅縮減,汽車產品漸漸透露出消費電子的屬性。因此,每一年、甚至每一個季度的技術發展和迭代趨勢,都會淘汰一批產品。
市場的發展速度,已經超越了決策的執行速度。剛出場的小米,如何與已經量產交付,成本平攤下來的對手競爭?
小米SU7定位豪車電動轎車,這一領域競爭對手很多,小米并不被看好。并且這一市場也不具備走量的特點,除非價格極具吸引力。
小米汽車工廠目前剛開始小規模量產,產能尚未爬坡,正式上市之后還要面對之后的交付問題。不過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小米汽車該怎樣定價才能穩住口碑呢?
等對手先出牌,雷軍如何復刻小米成功模式
從小米的發家史來看,性價比和互聯網營銷是兩大招牌。在最初做手機時,小米會在產品上市前劇透一些亮點,制造聲量,通過關注度轉化銷量。其中,王牌是性價比,營銷只是輔助手段。
但現在,小米汽車在營銷端做足了工作,用戶最關注的性價比,似乎已經不是小米的專屬。當前的新能源汽車覆蓋的價格范圍非常廣,比亞迪前幾天的新一輪降價,殺入了走量的8萬元級別的A級燃油車勢力范圍。
雷軍的目標是要小米汽車成為全球前五車廠,對此他解釋的是:智能電動汽車跟軟件行業一樣,贏家通吃,我們覺得不干到全球銷量前五可能就生存不下去。
提升銷量,合適的價格是必須拿下的一關。造車新勢力,基本都是虧損運營,小米雖然也是初來乍到,但龐大的現金流,讓小米有燒錢的底氣。
銷量預期是小米當下最關心的問題。如果價格高,沒有性價比,小米汽車銷售情況堪憂,如果價格定得很低,性價比有了,又需要考慮如何平衡收益問題。此前有觀點認為,小米汽車或許不會從硬件或車輛的物理部件中賺錢,小米汽車的利潤率僅為1%,未來小米會通過軟件或者車機系統創收。
但在造車領域,1%的硬件利潤率要遠遠低于同行,此前,理想汽車CEO李想曾發文稱,車企在產品立項的時候普遍會把產品的穩定毛利率設定在15%-25%之間,“15%-25%的產品毛利率是一個健康生存的汽車企業的基準要求?!?/p>
小米將價格提前放在市場進行討論,一方面加速產品完善和生產的準備工作,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從市場中得到一個更合理的價格區間。
與已經規模化交付的同行相比,短期內,小米汽車的成本大概率還要高于同行。在行業洗牌階段,小米需要拿出一些誠意。
今年年初,有消息稱小米宣布未來超5年虧損的準備。小米造車已經沒有退路,只有活下來這一個選擇。
新能源汽車市場變化快,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說,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實質是“快魚吃慢魚”,小米汽車晚一天上市,不可預料的事情就多一些。有消息稱,其實,小米汽車的節奏其實比雷軍預想的要晚很多,但雷軍回應道,“晚有晚的好處,有后發優勢?!?/p>
與此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讓汽車性價比不斷提高,鋰電池成本的下降,加大了電車售價的下探空間。
小米的“后發優勢”,有點像看友商出完牌,自己再打。小米要是還想打性價比的牌,需要在價格上進行妥協,做好超5年虧損的準備,也能看出其要在未來洗牌中勝出的決心。
小米汽車遲遲未定價,是因為現在雷軍沒有“定價權”。等一等,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本文源自:獵云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