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海仲裁案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作為社會主力,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力量捍衛國家主權。下面考研幫韓老師為我們解讀南海問題考研政治你應該知道的知識點。
一.中菲南海問題爭議的由來
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核心是菲律賓非法侵占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而產生的領土問題。此外,隨著國際海洋法制度的發展,中菲在南海部分海域還出現了海洋劃界爭議。
菲律賓的領土范圍是由包括1898年《美西和平條約》(《巴黎條約》)、1900年《美西關于菲律賓外圍島嶼割讓的條約》(《華盛頓條約》)、1930年《關于劃定英屬北婆羅洲與美屬菲律賓之間的邊界條約》在內的一系列國際條約確定的。中國南海諸島在菲律賓領土范圍之外。
20世紀50年代,菲律賓曾企圖染指中國南沙群島。但在中國堅決反對下,菲律賓收手了。表示,克洛馬此舉菲律賓政府事前并不知情,亦未加以同意。
自20世紀70年代起,菲律賓先后以武力侵占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并提出非法領土要求。1970年8月和9月,菲律賓非法侵占馬歡島和費信島;1971年4月,菲律賓非法侵占南鑰島和中業島;1971年7月,菲律賓非法侵占西月島和北子島;1978年3月和1980年7月,菲律賓非法侵占雙黃沙洲和司令礁。
1978年6月,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簽署第1596號總統令,將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并連同周邊大范圍海域稱為“卡拉延島群”(“卡拉延”在他加祿語中意為“自由”),劃設“卡拉延鎮區”,非法列入菲律賓領土范圍。菲律賓還通過一系列國內立法,提出了自己的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主張。其中部分與中國在南海的海洋權益產生沖突。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于南海仲裁案的聲明
關于應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簡稱“仲裁庭”)于昨日(12日)作出的裁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鄭重聲明,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三.涉及到的考研政治考點
?中美關系
1.美國戰略重心東移使中國的周邊環境更加復雜化:
①中國周邊的軍事安全壓力正在不斷增大;
②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日益增多的變數;
③中國在地緣經濟上面臨新挑戰。
2.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①不沖突、不對抗。要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堅持做伙伴、不做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沖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
②相互尊重。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彼此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③合作共贏。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3.落實“新型大國關系”精神四點建議:
①提升對話互信新水平。
②開創務實合作新局面,美方應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
③建立大國互動新模式,雙方應在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保持密切協調和配合,加強合作。
④探索管控分歧新辦法,積極構建新型軍事關系
?中國的和平外交的發展理念
1.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依據: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就是既爭取和平的國家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中國選擇走和平發展道路,根本依據在于中國自身的國情和面臨的世情。
①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傳統的國度,追求和諧、珍視和平歷來是中華民族基本的價值取向,這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歷史依據。
②中國是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如果不能處理好同外部世界的關系,新世紀頭20年由國際形勢總體和平、大國關系相對平穩和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提供的發展機遇就可能喪失。這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實依據。
③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主張和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制度依據。
④從世界形勢來看,盡管還存在局部沖突和戰爭,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可動搖,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堅持和平發展,是時代對中國提出的要求。實現和平發展是歷史為中國提供的機遇。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唯一正確道路。
2.中國發展起來后也不會再世界上爭霸。
“不當頭、不爭霸、不稱霸”,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和戰略選擇。
①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展同所有國家的關系。不干涉別國內政,不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
②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③堅持以求同存異、對話協商的方式解決矛盾分歧。同美國、歐洲、日本以及一些新興大國建立戰略對話和磋商機制,對周邊國家,奉行“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政策。
④中國向世界公開宣示永遠不稱霸、想全世界公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無核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3.推動構建和諧世界
(1)和諧世界理念的內涵主要包括:
①政治上,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應相互借鑒,建設各國和諧共處、公正、民主的世界。
②經濟上,提倡進行互利合作,實現全球經濟和諧發展。
③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開展對話、取長補短,倡導開放、包容的精神。
④安全方面,提出實行全球新安全觀,建立和平、穩定的世界。
(2)和諧世界理念的依據:
①建立和諧世界符合人類進步的時代潮流。各國只有攜手合作,共建和平、繁榮的世界,才能推動各國的發展和實現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
②推動建立和諧世界,是為應對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的挑戰;
③和諧世界是和諧社會在外交領域的延伸。
(3)和諧世界理念的重大意義:
①豐富了我國對外政策的宗旨,深化了我國對外戰略得而基本主張。
②表明中國將在國際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民主法制、制度化建設的結合。
④有利于提高中國的軟實力。
(4)構建和諧世界的途徑:
中國將致力于同世界各國在政治上和諧相處、經濟上共同發展、文化上取長補短、安全上互信合作,繼續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貢獻。
一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同各國相互尊重、擴大共識、和諧相處。
二是同各國深化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強交流,增進了解,相互促進,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四是同各國加深互信,加強對話,增強合作,努力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4.中國對外工作新思想、新論斷
1.外交理念有重大創新。十八大提出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12字精神”,突出了“共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宣示維護領土主權堅定信心。十八大報告在重申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同時,強調“反對顛覆別國合法政權”、絕不會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
3.凸顯對外政策主動性。未來的中國外交,在繼續重視并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全面發展與周邊國家關系的同時,加強了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多變外交的布局。
4.首提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5.高度關切非傳統安全。
?相關考題2013年真題
1.美國將其全球戰略重心轉向亞太的原因何在?(5分)
2.如何看待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影響?(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