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范圍的擴大,土地的價值將在全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上得到更充分的體現?!比珖舜蟠?、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頭戲”就是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作為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土地制度改革是蔡繼明20多年來最為關注的議題,他也被媒體先后稱為“土地委員”和“土地代表”。今年參加全國人大會議,蔡繼明帶來了三份相關建議,分別針對增強優勢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土地保障能力、降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住房門檻、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斑@三份建議在邏輯上是相互緊密聯系的?!彼麖娬{說。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焱/攝)
增強優勢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土地保障能力
2月19日,中央深改委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強對優勢地區高質量發展保障能力的意見》,對新一輪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進行了部署。
我國目前城鎮常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6.16%,農村常住人口已不足34%,但村莊用地則是城鎮建設用地2倍以上,其中占70%的住宅用地相當一部分處于閑置和低效利用狀態?!艾F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只允許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轉讓,這就把農村巨量的宅基地排除在了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之外?!辈汤^明認為,農村宅基地的收益和財產增值功能難以發揮,土地的真實價值就無法得到充分體現。他建議通過試點和修改相關涉地政策法規,允許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在城鄉之間流轉,允許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跨省市區交易,以逐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城鄉建設用地市場。
“通過上述改革就能夠持續穩定增加優勢地區‘制度性’土地供給,使建設用地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從而促進城鄉土地要素自由流動和城鄉融合發展。”蔡繼明告訴記者。
“全國主體功能區定位和資源稟賦不同,既有工業化城鎮化優勢地區,也有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發展優勢地區?!辈汤^明表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擴大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流轉范圍,不僅有利于農業轉移人口和建設用地向城鎮化優勢地區集中,也有助于提升農村規模經濟水平,使限制開發地區的農業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降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住房門檻
“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也伴隨著農村戶均土地規模的擴大,這就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創造了土地的供給條件?!辈汤^明說。
他認為,降低農業轉移人口城市住房門檻,有助于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三農”問題解決,破解“用工荒”問題,從而助力城鄉融合發展。為此,蔡繼明建議從城市住房供給側發力,按照農業轉移人口不同特點,分類、分步實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農業轉移人口城市住房問題的最終解決,有賴于其收入水平和住房支付能力的提升。因此,還要從需求側為農業轉移人口實現市民化轉變筑牢經濟基礎?!辈汤^明強調,應逐步將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創新農業轉移人口住房保障形式,并為農業轉移人口提供更加平等的公共服務。
而在供需兩側同時發力的過程中,不僅要明確政府應承擔的主體責任,加強立法和監督管理,還要進一步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城市住房配套政策。在蔡繼明看來,這些配套政策既包括住房用地政策、財稅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也包括閑置宅基地流轉政策。
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和“強化農村改革創新”作為三農工作的兩項重要任務,并提出“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皵U大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范圍,可以大大拓寬農民獲得財產性收入的渠道,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差距。”蔡繼明說。
他認為,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要與城市國有土地做到同地同權?!笆紫仁琴x予農村宅基地完整的用益物權。而在用益物權里,最重要的是收益權。收益權要想得到實現,那么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范圍就必須超越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擴大到城鄉之間?!?/p>
蔡繼明表示,除了用益物權,還應賦予宅基地完整的擔保物權,這也符合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的要求。只有擔保物權完整,金融機構才愿意接受宅基地抵押?!盀榇耍厥褂脵嗟牧鬓D范圍也應當擴大到城鄉之間。”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對蔡繼明來說,擴大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范圍,正是聯系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紐帶之一,也是統籌這兩項重大工作的關鍵抓手之一?!靶乱惠嗈r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是2020年啟動的。擴大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范圍,也是我們在各地深入調研基礎上提出的建議之一。期待宅基地制度改革繼續深入推進?!彼麖娬{說。(中國經濟網記者 鄧浩 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