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財經.
關心年輕人和他們所熱愛的一切。
本文授權轉載自DT財經(ID:DTcaijing)
作 者 | 鄭曉慧
編 輯 | 唐也欽
數 據 | 董道力
設 計 | 鄭舒雅、戚桐琿、邢思達
2021年10月30日,金庸逝世三周年。
三年前,許多人都感慨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認為“武俠小說、武俠片會持續衰落”。但近幾年,依然有不少00后把金庸的武俠小說看作經典,在知乎、豆瓣等平臺上表達自己的喜愛,分享自己的解讀。
這讓我們好奇,現在的年輕人,究竟如何評價和理解金庸的武俠?他們喜歡金庸的哪些作品、哪些角色?和平年代,年輕人的武俠觀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DT財經聯合塔門發起“當代年輕人‘金庸成分’大調查”,并根據回收到的1768個有效樣本,完成了這份《當代年輕人“金庸成分”報告》。其中,90后(27%)、95后(27%)和00后(18%)占比最多。
歡迎一起來看看,年輕人眼中的金庸武俠江湖。
#01
年輕人還會看金庸武俠嗎?
金庸武俠小說首次面世,至今已經過去66年。
1955年,當時還在《新晚報》編輯副刊的金庸,經過幾番糾結,開始嘗試在報紙上連載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不料很快就引起轟動,金庸武俠的傳奇江湖就此開啟。
梁文道曾以為,金庸只是他們那一代人少年的回憶。但從數據來看,金庸的作品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歡。
在我們的調研中,9成以上的人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或影視劇。而且男女都愛看,看過金庸武俠小說或影視劇的男性和女性比例相近,接近1:1,打破了“男看金庸,女看瓊瑤”的說法。
從年齡段來看,80前自不必說,年輕時便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連載、出版之時。
從80后、85后到90后,他們對金庸的小說、影視劇也十分熟悉,看過的人數占比都接近100%。每天在課堂上、被窩里廢寢忘食地偷偷翻閱借來的武俠小說,或是回家守在電視機前收看最新一集電視劇,曾是他們的青春回憶。
盡管年齡越小,沒看過金庸作品的比例越高,但依然有9成以上95后看過金庸武俠小說或影視劇,00后則接近8成。
可以說,當初金庸為自己設計的墓志銘——“這里躺著一個人,在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他寫過幾十部武俠小說,這些小說為幾億人喜歡”,不僅到今天依然受用,而且喜歡這些作品的人也越來越多。
#02
年輕人喜歡哪一部金庸武俠作品?
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初,金庸一直在不同的報刊上連載武俠小說。直到1972年金庸宣布封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涵蓋的14部小說,再加上一部《越女劍》,就構成了金庸武俠小說的全貌。
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基本以《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記》為主。
數據顯示,這6部作品不僅是金庸所有作品中傳閱最廣的,也是最受歡迎的。其中,《天龍八部》名列“最多人喜歡的金庸小說和影視劇”榜單第1。
但時代變化,每代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白月光。
在00后眼中,《天龍八部》只能屈尊第二,《神雕俠侶》才是yyds。95后、90后和85后,則把《天龍八部》奉為經典。80前更是大不同,不僅最喜歡《射雕英雄傳》,對《鹿鼎記》也十分欣賞。在其他年齡段中,《鹿鼎記》都排名第6,在80前的榜單里卻躍居第3。
不同年齡,對金庸武俠人物的喜愛也不同。
總的來說,令狐沖、喬峰、楊過、郭靖可以被稱作是“金庸四大男神”。無論是00后還是80后,金庸小說和影視劇中最喜歡的男性角色都離不開這4位。
再具體一點來看,00后最喜歡放蕩不羈、對愛情忠貞的楊過,95后最喜歡希臘悲劇式人物喬峰,犧牲小我,成全大局;90后、85后、80后和80前則最喜歡瀟灑自由、退隱江湖的令狐沖,其次是喬峰。
出生于93年的吳雨(化名)告訴DT君,小時候他就最喜歡令狐沖。“他武功高,但是不爭不搶。后來任我行用他和盈盈的愛情逼迫他繼承日月神教魔教教主,他也不畏強權,不妥協,最后成為了自由的隱俠。”
同樣武功高強但隨和善良的張無忌,和翩翩公子段譽,也受到00后和95后的喜愛,分別位居第5名和第6名。
00后還偏愛亦正亦邪的人物。作為《笑傲江湖》的代表人物之一,東方不敗首次上榜最受歡迎男性角色的前10名,排名第9。
至于“金庸四大女神”,幾乎由小龍女、黃蓉、趙敏和任盈盈4人包攬。00后最喜歡溫柔但堅定反抗世俗禮法的小龍女,80前和80后最喜歡機敏聰慧、樣樣皆通的黃蓉;95后、90后和85后更偏愛直爽坦率、勇敢追愛的趙敏。
郭襄、阿朱和王語嫣,也受到全年齡段的喜愛。
一個有趣的趨勢是,在所有年齡段中,越年長的人,越喜歡溫柔賢淑的小昭和雙兒。越年輕,越喜歡因愛生恨、努力成為峨眉掌門的“壞女人”周芷若。
在80前心中,小昭是排名第3的“金庸女神”,雙兒排名第7,周芷若作為《倚天屠龍記》的重要配角,甚至沒有擠進前10。但在00后最受歡迎女性角色排行榜里,周芷若排名第5,小昭跌至第9。而在95后的排行榜中,雙兒跌出前10。
《好奇心日報》曾采訪“六神磊磊讀金庸”的作者王曉磊,他認為金庸的作品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句話中,分別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由此延伸出兩大類不同的人物。一類是有著家國情懷的大俠,如郭靖保衛襄陽城、喬峰斷劍自盡雁門關;另一類是被權力、愛情、復仇等扭曲的人,如東方不敗、周芷若、阿紫、林平之等等。
可以看到,盡管年輕人依然敬佩為國為民的大俠,但對第二類人物的共情也越來越深。
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03
為什么年輕人對金庸武俠作品的喜好發生了變化?
年輕人喜歡不同的金庸武俠作品,主要是因為年輕人接觸金庸作品的方式不同了。
調研結果中,80前有超過9成的人都是通過原著小說了解金庸武俠,通過影視劇的雖然也有,但選擇的比例不高,大約一半。從80后到90后,人們通過影視劇了解金庸武俠的比例不斷上升,超越原著,成為當時的年輕人了解金庸的主要方式。尤其90后一代,有92.3%的人都是通過熒幕走近“江湖”的。
與此同時,選擇游戲的比例也不斷上升,成為80后、85后乃至90后了解金庸武俠世界和人物角色的另一維度。而00后了解金庸武俠的方式比較分散,通過影視?。?7.7%)、原著小說(49.2%)、各大媒體的新聞和評論(22.1%)等方式的都有。
變化發生的原因是,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人們只能通過閱讀報紙,追更金庸武俠小說最新的連載。后來集結成冊,出版成原著小說,讓不少年輕人如癡如醉。
到了80、90年代,金庸武俠小說的衍生電影、電視劇越來越多,曾經在紙上對“江湖”“大俠”“武功”的天馬行空都變成“現實”。而從90年代初開始,一些游戲公司買下金庸IP的游戲版權,陸續推出單機游戲、端游和手游。2002年的單機游戲《天龍八部》就因為畫面精致,游戲體驗豐富多樣,被譽為當時武俠單機游戲的集大成者,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歡。
林林總總,這些衍生作品都為年輕人構建起一個更為真實的“理想國”,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真實生活。
尤其是根據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影視劇。
近年來,金庸武俠的魔改劇越來越多,豆瓣評分基本低于5分。但不少經典版本都是年輕人的童年回憶。
95后張牧之(化名)小時候就看過不少金庸武俠電視劇,對經典版本的演員都了如指掌,“黃日華和胡軍飾演的喬峰都不錯,正氣又堅定;陳浩民演段譽,風流倜儻;高圓圓和賈靜雯在同一版《倚天屠龍記》里扮演周芷若和趙敏,讓書里的角色更立體了。”
“當然,年輕時的邱淑貞、黎姿、林青霞太美、太驚艷了。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的人常常把她們以前的影視劇照翻出來,豆瓣上也能看到不少帖子在欣賞不同金庸影視版本的演員?!?/p>
#04
從現實生活來,最終也回到現實生活中去
整體來看,現在的年輕人依然會看金庸的小說或影視劇,只是相比較之前有些變化。看的人數比例會低一些,對人物的偏好也不太一樣。
這一方面是因為不同類型的網文崛起,年輕人的選擇更多了。
根據調研數據,那些沒有看過金庸武俠作品的年輕人,平時最愛看現實、科幻、懸疑、都市和歷史類題材的小說或影視劇。其中,男性更愛看軍事、歷史,女性更愛看言情、耽美。
另一方面,是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不一樣了。
面對996和內卷的擠壓,他們被“效率”和“方法論”推著走?!皯腋 钡乃麄儾恢雷约合胍裁矗膊恢雷约耗茉趺崔k。
于是,小說、文學、影視,就成為人們的喘息之地,甚至是“答案之所”。
人們帶著現實生活中的想法和困惑走進文學,試圖在文學中找到指導方法,找到自己的理想人物,然后將它遷移到現實生活中,成為自己未來的方向。
調研結果也佐證了這一點,除了性格魅力大、武功高強有才華、人生經歷豐富、道德品質高尚以外,“想成為該人物”也是年輕人喜歡一個武俠人物的重要原因。
這也是為什么,在過去動蕩的年代,人們更想成為像喬峰、郭靖那樣保家衛國的大俠,而今天的年輕人更想成為像令狐沖一樣,隨性而活,自由自在。
網絡爽文固然也是一種紓解情緒的辦法,不少男頻爽文都脫胎于武俠小說,加入穿越、修仙等“開掛”元素。但大部分時候,它們更像是一種麻醉藥,只有片刻的快樂,缺乏現實參考意義。
而金庸的武俠小說,包羅萬象。有不同時期的俠義觀的轉變,也有不同人物成長經歷的變化。雖是虛構,卻呈現了現實生活中不同的價值觀。
正如作家馬家輝曾說,“金庸作品不僅是文學上面的閱讀的經典,更是華人文化符號里面有待去發掘的、使用的資料庫。不管你是哪一類型的中國人,哪個時代的中國人,你都可以在金庸作品里面看到你的影子、朋友、愛人?!?/p>
我們相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俠、義、情”,但無論是什么,年輕人都不會停下腳步,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之國”。
向金庸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