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7
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3月5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尤里?鮑里索夫表示,俄羅斯正考慮與中國合作,于2033年至2035年期間開始在月球上建造一座核電站。他說,基于此,有朝一日人們可以在月球上建立定居點。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尤里?鮑里索夫(圖源:環球時報)
報道稱,鮑里索夫表示,俄羅斯和中國一直在聯合開展月球科研計劃,俄羅斯能夠利用其在“核空間能源”方面的專業知識作出貢獻。
“今天我們正在認真考慮一個項目——大約在2033年至2035年之間——與我們的中國同行一起,將一個動力裝置運送并安裝在月球表面?!彼f,太陽能電池板無法為未來可能的月球定居點提供足夠電力,但核能可以。
“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滨U里索夫在談到這項潛在計劃時說。
報道說,鮑里索夫還談到俄羅斯將建造一艘核動力貨運飛船的計劃。他表示,除了如何冷卻核反應堆的問題外,該項目的所有技術問題都已解決。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夢舟”(圖源:北京日報)
近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了多項國際領先的應用與技術成果,并且瞄準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的目標。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2020年7月,中國和俄羅斯兩國航天機構確定了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合作。2021年3月,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諒解備忘錄》,啟動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合作。
2021年4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關于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聯合聲明》發布,聲明展示了中俄兩國在月球及深空領域合作的信心和決心。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當時表示,中國、俄羅斯將與其他國際伙伴一起,共同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是中俄兩國為推動聯合國外空活動長期可持續發展作出的又一新的重要貢獻,中國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國際月球科研站廣泛合作,共同推動人類航天科技發展和經濟社會進步。
月面核反應堆電源一種方案想象圖(圖源:中國航天報)
資料顯示,目前的空間任務中,航天器使用的電源主要有化學電池、太陽能電池陣-蓄電池組聯合電源和核電源三類。
但在月球表面,因其兩極附近光照變化很大,隕石坑中的永久陰影區終年無光,火星沙塵暴常常持續數月。在這些嚴酷環境中,太陽能發電已無法滿足需求,燃料供應也非常有限,難以可靠地支持航天員長時間停留。隨著載人登月成為未來10年空間任務的核心,人類對空間核反應堆電源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核反應堆電源將核反應堆產生的熱能轉換成電能。這種電源不依賴光照,全天時全天候工作,適應性好,能在深遠空間、日照陰影區、塵暴、高溫、輻射等環境下工作;適用功率范圍廣,可覆蓋千瓦至兆瓦及以上功率輸出;儲能高、重量輕、體積小,非常適合于中高功率空間任務,是空間能源和空天動力的重要發展方向。
美國、蘇聯從很早就開始投入研發,但技術難度很大,實際應用極少。美國僅在1965年發射過一次,將電源搭載在人造衛星上,電功率僅有500瓦,運行了43天。
極目新聞綜合新華社、環球網、中國航天報、中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