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睿鶇
一隊隊學生從校門口走出,他們背著背簍,背簍里放的是鍋碗瓢盆和柴火。近日,一段小學生春季野炊在田地里生火做飯的視頻引發熱議。4日上午,當事學校校長回應記者稱,春季野炊是每年春天他們給孩子們準備的必備項目,已經推行多年。(3月5日 極目新聞)
視頻顯示,學生們一個個走出學校,臉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他們背著背簍,拿著折疊桌、桶裝水、大鐵鍋、蔬菜、湯鍋,甚至還準備好了柴火,準備出門野炊。另一段視頻中,在一片荒地里,學生們挖坑開灶、生火,圍在一起削土豆、配菜。另一邊火已經燃起,大鍋已經上汽,遠遠看去,炊煙裊裊……
這段讓小學生們背著“鍋碗瓢盆”,親自到野外荒地做飯,很“接地氣”的溫馨視頻畫面,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獲得眾多網友一致點贊。正如有網友所言:“這才是真正的春游野炊,讓孩子們自己做飯,走累了,吃自己做的飯,這也許是他們最難忘記的春游”。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的季節,學校組織學生春游意義非同尋常。著名教育專家于永昌曾表示:“學生春游能在戶外感受季節交替變換,鍛煉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對成長非常有益?!庇袝r候,即便給孩子們說無數遍春天好、風景美,都不如讓孩子們來個春游,來個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更有用,更有效果。因為眼睛看到的與手觸摸到的更真實,更能過目不忘,這正是所謂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尤其是,參加這種野炊春游,對于中小學生而言,是一種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的勞動教育。這種形式的春游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讓學生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告別“五谷不分”,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集體主義精神,更能幫助他們磨練意志,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2022年5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將勞動課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自去年秋季學期開始,“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傳統工藝制作”等勞動內容正式進入全國中小學課堂。顯然,四川資陽安岳縣華嚴學校組織的這次春游野炊,是將勞動教育課直接搬到大自然的一次成功實踐。通過親自動手的形式,讓學生們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能讓孩子們從小就感受到勞動的無限趣味,體會到勞動教育的生動魅力。
值得關注的是,活動過程中,學校十分注意火災隱患,專門挑選了當地村民撂荒的空地上生火,并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年級,采取了不盡相同的春游方式。像一到三年級因為孩子年紀較小,一般都是自帶水果零食去春游,沒有組織野炊。
必須看到,基于學生人身安全的考量,近年來,許多學校已取消了學生春游,眼下,春游成為“稀缺品”。小學生背著“鍋碗瓢盆”去春游的成功事例,無疑告訴大家,只要學校未雨綢繆,周密安排,不斷積累經驗,全面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就能保障師生的人身安全,讓學生放心、安心、安全地去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