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特產”的風,終于還是吹到了上海。
早在年前,就有網友發現,去年爆火于延吉、被稱為“炸雞天花板”的正談炸雞,終于開到了上海市中心黃浦區。消息通過社交平臺不脛而走,不少網友摩拳擦掌,做足攻略,準備搶先體驗這家縣城炸雞的魅力。
2月24日,元宵節前夕,正談炸雞上海首店試營業當日,
距離開門營業僅過了兩個小時,當日份的炸雞已經全部售罄。
那些懷抱著希望又失望的人,不得不打道回府,準備下次再戰。
而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正談炸雞門口依然大排長龍。有的人提前一個小時到店排隊,發現已經發了七十多個號;有的人開車三個小時從金山趕到市區,依然和自己心心念念的炸雞失之交臂。
開業一周之后,正談炸雞上海首店依然“一翅難求”。
一份炸雞,為什么也能
搶出奢侈品限定款的架勢?
人們對于這家縣城炸雞的熱情之高,可能連店家都沒預料到:2月27日,在上海首店開業的第四天,店家第一次開放了小程序下單,僅過了三分鐘就爆單,隨即小程序被關閉;當天下午,店鋪通過社交平臺發布了致歉聲明,表示接單的數量已經遠超店鋪的接待能力。
2月27日晚,店鋪向當天被退單的消費者道歉。
而在希望和失望之間反復橫跳的消費者,紛紛表示“已經麻了”。
再看看這份炸雞的價格——大份98塊,小份55塊,這不禁讓人產生一絲疑惑。
一份價格近百元的炸雞,到底有什么魅力,值得人們搶破頭去買?
更重要的是,縣城品牌,難道不應該是主打物美價廉的嗎?怎么到了上海以后,價格也開始水漲船高,直接和“滬幣”看齊了?
在社交媒體上,“滬幣”也是有面值的。
“韓流”都過氣幾年了,
韓式炸雞咋還這么火?
正談炸雞到底好不好吃?只有吃過的人才有發言權。
由于上海排隊的盛況,我并沒能在上海搶先感受到它的魅力。不過,一位在老家吃過正談炸雞的朋友表示,它確實算得上是韓式炸雞中的翹楚。
“外酥里嫩,汁水很足”“當場現炸,就吃的那股熱乎勁”“比肯德基好吃”……在給出了一系列好評之后,這位朋友又補充了一句:
“畢竟都賣到這個價格了,不好吃真的罪該萬死?!?/p>
看完正談炸雞的價目表,我們表示理解。
拋開上海這座城市的光環不談,這幾年,無論在哪個城市開店,正談炸雞都能在當地掀起一股炸雞狂熱。去年11月,正談炸雞在南京網紅勝地南臺巷開業,其熱鬧程度不亞于如今上海店開業的盛況。當時有自媒體撰文稱,連南臺巷上的小店老板們都想要從這波潑天富貴分一杯羹,甚至幫熟客們搞起了“代購”業務。
在官方賬號評論區,網友們紛紛呼吁,期待正談炸雞開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圖/小紅書)
但其實,如果你在社交網站檢索正談炸雞,會發現能找到的最早結果,大約在2022年。
也就是說,在不到三年前,今天的“國民炸雞”,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透明”。
而據正談炸雞官方公眾號介紹,正談炸雞創立于2018年,創始人是一對夫妻,曾在韓國學藝七年?!皣L遍了韓國各種品牌的炸雞,決定將韓國最好的炸雞技術帶回國”“所有炸雞所有配料,均為純手工制作”“承諾1L油只炸兩只雞,保證口味新鮮”。
用料上的考究,
或許正是正談炸雞最大的賣點。
看韓劇,一定要配點炸雞。
借著旅游的東風,吉林延吉在去年幾乎一夜成名。這個常住人口只有56萬人的縣級市,由于距離邊境僅有十幾公里,飲食與文化氛圍接近朝鮮半島,也就一夜之間成了全國最大的韓國城。
而在各種延吉旅游攻略里,也必有正談炸雞的身影。許多慕名而來的食客將它評為“國內最正宗的韓式炸雞”“和在首爾吃過的一模一樣”,甚至有不少炸雞愛好者專程搭飛機跑到延吉,花著境內游的價格,體驗最正宗的韓式炸雞風味。
正談炸雞登上“延吉必吃美食榜”第一名。
那個時候,去延吉吃正談炸雞,是一種“性價比之選”,畢竟它還承擔著一種打卡的儀式感。
但是,當品牌走出小縣城之后,它要面對的挑戰就更多了。
“價格太高”,是正談炸雞最經常被詬病的問題。
但有意思的是,正談炸雞在上海賣得貴,并非進駐魔都之后的入鄉隨俗。對比正談炸雞延吉店和上海店的菜單會發現,正談炸雞的價格從來不低,不管是大份還是小份,基本上延吉店只比上海店便宜幾元而已。
事實上,就連在韓國本地,韓式炸雞也曾因賣得貴被詬病過。
2022年,韓國本地的炸雞店也曾發生一次“漲價爭議”。當時,因為人工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一只炸雞要賣到2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04元),引發了韓國網友的不滿。
韓國網友對炸雞這種“國民美食”漲價表示不滿。
看來,不管在中國還是在韓國,普通民眾對于炸雞這種平民美食的漲價,總歸是不忿的。盡管考慮到正談炸雞的分量較足,折算下來單價并不比麥當勞、肯德基貴太多,但是“點小份不劃算,點大份吃不完”。
相對較高的客單價,還是不免讓部分消費者感嘆:縣城炸雞,就算是魔都也高攀不起。
“浮上來”的縣城炸雞,
想說愛也不容易
隨著加盟渠道的開放,正談炸雞的品控也頻頻出現問題。
去年12月,正談炸雞總店宣布,由于威海店在經營過程中“偷工減料、不使用統一包裝……嚴重影響品牌聲譽”,雙方解除合作。而當地網友發現,這家威海分店至今還在經營,只是改了名字,仍有食客會沖著“延吉第一炸雞”的名頭前來打卡。
“正談怎么改名了?”。
除了加盟店品控難以管理,一些山寨版“李鬼”店同樣令品牌頭痛不已。普通消費者無力分辨,只好在總店的社交賬號下詢問,總店不得不下場辟謠維權,連帶著網友們也紛紛化身福爾摩斯,在線“打假”。
從名不見經傳,到一翅難求,甚至出現山寨店搶風頭,正談炸雞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
當眾多主打下沉的一線品牌攻占縣城,正談炸雞卻選擇“上浮”,且不走低價路線,也算是勇氣可嘉。
“好吃是真的好吃,但貴也是真的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