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地址:南昌市西湖區西湖路7號省扶貧辦人事處
郵政編碼:330003
江西省全國鄉村振興(扶貧)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1年5月8日
江西省全國鄉村振興(扶貧)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候選對象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
一、先進集體候選對象
江西省扶貧辦公室考核評估處
南昌市扶貧辦公室計劃財務科
寧都縣扶貧辦公室
萬安縣扶貧辦公室
貴溪市扶貧辦公室
浮梁縣扶貧辦公室
二、先進個人候選對象
張天樂 江西省扶貧辦公室綜合處處長
何碩 新余市扶貧辦公室扶貧開發科科長
朱耀盛 興國縣隆坪鄉黨委副書記(借調縣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古小亮 遂川縣扶貧辦公室主任
李華嬌(女) 余干縣扶貧辦公室主任
危水發 黎川縣扶貧辦公室主任
曾憲利 瑞昌市扶貧辦公室主任
林帥婷(女) 湘東區扶貧辦公室副主任
郭厚生 高安市扶貧辦公室主任
江西省全國鄉村振興(扶貧)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候選對象事跡簡介
一、先進集體候選對象
(一)江西省扶貧辦公室考核評估處
江西省扶貧辦考核評估處為江西省扶貧辦內設處,正處級。該處堅持把最嚴格考核評估貫徹全過程,為全省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實保障。一是用實“指揮棒”。創建考評體系和系統,破除“一考定終身”,出臺考評減負措施,推動全省脫貧攻堅不斷深化。二是把穩“推進器”。統籌配合國家考評檢查,連獲“好”評。全覆蓋考核11個設區市、107個縣(市、區)及功能區,評估25個貧困縣退出,率先采用“外省核心專家+本省第三方評估隊伍”模式應對突發疫情,確保減貧任務全面完成。三是掌牢“方向盤”。約談督辦問題突出縣,建立“日+周”“點+面”“督+戰”統籌體系推進問題整改,解決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不斷提高脫貧攻堅質量和成色。
2.南昌市扶貧辦公室計劃財務科
南昌市扶貧辦計財科為南昌扶貧辦內設科,正科級。雖然全科3人都是女性,但脫貧攻堅巾幗不讓須眉。她們求真務實,有效安排各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2億元,指導建設扶貧項目3184個,及時消除363戶1024人返貧致貧風險,助力全市47192名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她們注重創新,率先推廣“防貧保險”,協助理賠245.6萬元,倡立“脫貧清潔幫幫團”幫助 523戶貧困重度失能殘疾人改善人居環境,依托“城市大腦”發放補貼資金7435.255萬元,兜牢返貧致貧防線。她們攻堅克難,牽頭制定政策文件20余個,密集調度20余次,大幅提高產業占比至56.9%,有效應對疫情、災情疊加影響。榮獲“南昌市五一巾幗標兵崗”、“南昌市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
3.寧都縣扶貧辦公室
寧都縣扶貧辦是寧都縣人民政府組成部門,正科級。該單位發揮“參謀部”和“突擊隊”作用,履職盡責,成績顯著。一是凝聚合力促脫貧。凝聚國家部委、社會各界力量,建成投資7億元的寧都高級技工學校并開展技能培訓近10萬人次,發展設施蔬菜3.8萬畝帶動脫貧增收。二是創新思路顯身手。創新實施“家訪”制,解決群眾訴求1.2萬件,獲得省委《工作情況交流》肯定推廣。建立“月督導、月推進”工作機制,細化壓實工作責任。危房改造工作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及省政府嘉獎。三是實干苦干成效好。該縣獲得2017、2019年度省級考核“好”的等次,勵志園團隊創業事例在國家“砥礪奮進的五周年”展覽展播。
4.萬安縣扶貧辦公室
萬安縣扶貧辦為萬安縣人民政府組成部門,正科級。該辦始終聚焦“三落實”確保脫貧攻堅成色足可持續。一是創新“大村長”制促責任落實,實行縣領導掛點包村統籌調度脫貧攻堅,該做法全省推廣,入選中組部抓黨建促脫貧典型案例。二是突出“兩業”抓手促政策落實,以消費扶貧抗疫情強增收,2020年消費扶貧銷售1.9億元,居全省前列,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均同比增長30%,實現疫情之年收入不降反增。三是建設“智慧”平臺促工作落實,打通部門堵點實現數據共享,消除預警盲點筑牢返貧底線、解決聯動難點構建專班體系,“雙線”推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5.貴溪市扶貧辦公室
貴溪市扶貧辦為貴溪市人民政府組成部門,正科級。該單位堅持用信息化手段為精準扶貧注入強大動力。一是在全省率先探索精準扶貧數據比對法,打了行業部門數據壁壘,實現數據互通共享,做到常態化比對,有效提升扶貧精準度。二是推行“一戶一碼”,貧困對象戶上資料電子化,每年節約村級扶貧資料費600余萬元。依托“一戶一碼”系統建立防貧監測幫扶平臺,采取農戶自主申請、鄉村干部摸排、部門信息比對“三線并行”預警,致貧風險早發現,幫扶早落實。三是推進扶貧資產信息化管理,率先開展全省扶貧資產管理試點,建立完善“縣級統管、行業監管、鄉村主管、農戶協管”的長效機制,扶貧資產“信息準、底數清、權屬明”。
6.浮梁縣扶貧辦公室
浮梁縣扶貧辦為浮梁縣人民政府組成部門,正科級。該單位堅持以政策落實為基礎,“兩業”增收為核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一是突出人才引領。在發展218名創業致富帶頭人基礎上,與全縣創新推出的“鄉創體系”銜接,引入25名鄉創特派員作為鄉村“首席執行官”,為脫貧攻堅注入人才智力支持。二是強化政策落實。采取“回查監測”、派出“輕騎兵”等措施,確保政策落實到邊到角,2018、2019兩年度位列省級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第一方陣。三是強化“兩業”增收。立足生態和茶產業優勢,培育622個帶貧主體,通過“1+2+3”產業模式,發展扶貧產業2.2萬余畝,建設廠房19個,積極擴大鄉村就業空間,促進就近就地就業。2020年建檔立卡人口人均純收入15562元,較2016年增幅143.5%。
二、先進個人候選對象
(1)張天樂
張天樂,男,1985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現任江西省扶貧辦綜合處處長,從事扶貧工作8年。他聚力謀劃當“參謀員”,抓實以文輔政,牽頭起草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系列政策制度、意見方案等綜合文件,做實頂層設計,協助謀劃創設了“三大攻勢”“三大行動”“四大決戰”等攻堅載體。他有力溝通當“協調員”,做好與部委司局、省兩辦、省級部門及市縣協調對接,推動形成上下聯動、左右銜接體系,保障重要會議活動、考核督查、暗訪督導、問題整改等順利推進。他全力攻堅當“戰斗員”,“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態,在單位幾乎每天忙到后半夜,到基層調研幾乎走遍有脫貧任務縣(市、區)。先后榮獲江西省2020年度“新時代贛鄱先鋒”、第23屆“江西青年五四獎章”等稱號。
(2)何碩
何碩,男,197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現任新余市扶貧辦公室扶貧開發科科長,從事扶貧工作6年,始終兢兢業業,奮發有為。他是精準扶貧的行家,先后起草政策文件40余份、編寫工作指導手冊20多份、開展業務培訓120多次。他是攻堅拔寨的尖兵,走遍全市36個鄉鎮、走訪260多個村,暗訪指導300多次,分片指導17個鄉鎮;創新“六看一算”識別法、“一線工作法”等,指導鄉村干部解決精準識別、醫療報銷、“兩項制度”銜接、產業就業等10多項工作難題;總結脫貧攻堅一系列典型案例,將10多項新余經驗推向全省全國。他始終心系群眾,走訪近1000戶貧困家庭,幫助解決數百個貧困戶子女就學、享受低保、落實貸款、農產品銷售等困難,辦成100多件好事實事。
(3)朱耀盛
朱耀盛,男,漢族,1985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興國縣隆坪鄉黨委副書記,借調縣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任副主任,參加扶貧工作6年。他是沖鋒在前的“拼命三郎”,經常加班加點,患上嚴重的肝病、肺病無暇系統治療,牽頭起草100多份重要文件,撰寫村情調研報告300多份,協助制定全縣扶貧惠農政策140多項。他是敢干實干的“扶貧先鋒”,創新推行項目建設“綠色通道”、學生營養餐集中供應、“興國表嫂”等系列舉措,相關做法在全省推廣。他是蘇區精神的“新時代踐行者”,一心為民,無私奉獻,既行大愛又積小善,每走訪一戶都要問能否吃飽穿暖、家中有無病人、還有什么困難,20多次組織捐款捐物、資助貧困學生就學等。
(4)古小亮
古小亮,男,1973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現任遂川縣扶貧辦主任,參加扶貧工作8年。他是群眾眼中的“朝天椒”,既熱情似火地幫助群眾發展雙業,也辣味十足地糾正“等靠要”思想;他是干部眼中的“智多星”,創作《扶貧歌》,讓群眾熟知各項政策,推行結對幫扶工作法,讓干部知曉如何幫、幫什么,探索統規統建安置法,讓移民四條紅線一步到位、搬遷目標一攬子解決;他是同事眼中的“拼命郎”,八年來,不分晝夜,沒有雙休,一心撲在扶貧一線,繁重的脫貧任務讓他越戰越勇,嚴重的心肌絞痛沒有讓他停下攻堅的腳步。遂川縣脫貧攻堅連續三年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全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全省財政涉農扶貧資金統籌整合評價屢獲優秀。
(5)李華嬌
李華嬌,女,1971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現任余干縣扶貧辦主任,從事扶貧工作4年8個月。她以巾幗不讓須眉的擔當,發揚“白+黑”“5+2”的苦干實干精神,走遍全縣25個鄉鎮(場)、143個貧困村,查窮因、挖窮根、開富方,堅持深入基層摸底調研、督促政策落實。她刻苦鉆研業務,從“門外漢”變成為扶貧政策“活字典”,提出的鄉村扶貧工作站(室)、貧困戶資料標準化建設指南、扶貧工作室“六個一”工作法和返貧責任險的做法在全市得到推廣。她主動掛點幫扶最偏遠最貧困的村,用心用情用力,扶貧扶志扶智,協調投入700余萬元整治環境、發展產業,使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深度貧困村實現“蝶變”,成了交通便捷、“兩業”興旺的美麗鄉村。2019年被評為上饒市優秀共產黨員、方志敏式好干部。
(6)危水發
危水發,男,1966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現任黎川縣扶貧辦主任,參加扶貧工作10年。他身患嚴重高血壓和青光眼,右眼視力近于零,卻十年如一日克服病痛耕耘在扶貧一線。他扎實謀劃脫貧攻堅,牽頭制定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配套政策100多項、調研報告30多份。他矢志推動脫貧攻堅,創新產業扶貧“增收激勵法”、就業扶貧差異化獎補“七個一”機制,使“兩業”真正成為筑牢脫貧成色的堅實基礎。他躬身踐行脫貧攻堅,常年奔波在鄉村一線,創設“六大”主體責任、問責辦法等舉措,壓實各級主體責任,該縣連續多年在省市成效考核中被評為“優秀”,他先后被評為全省五型政府建設先進個人、全市最美扶貧人。
(7)曾憲利
曾憲利,男,197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現任瑞昌市扶貧辦主任,參加扶貧工作5年。他以“寧愿透支身體,也不讓工作欠賬”信念,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攻堅路上“鐵漢子”、“智多星”。他遍訪全市21個鄉鎮、159個行政村、3164戶貧困戶和近半數農戶。幾次因過度勞累病倒住院,一次因腸梗阻壞死昏迷被下病危通知,但未等身體完全康復,他綁著腹帶又一頭扎進扶貧一線。他善于在工作中總結經驗,開拓創新,推進貧困戶信息二維碼“一戶一碼”和藍黃紅“三色”動態管理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等“智慧扶貧”新模式,成效明顯。他盡大忠舍小孝,重病的母親榻前少見他,直至母親去世當天,他仍在走訪貧困群眾。2021年獲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8)林帥婷
林帥婷,女,1985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現任萍鄉市湘東區扶貧辦副主任,參加扶貧工作8年。該同志長期工作在脫貧攻堅戰線,始終堅持用心用情服務貧困群眾。她同志嚴把標準,堅持原則,嚴格把控建檔立卡的各項程序要求,以事實和數據說話,做到真脫貧、脫真貧。她深入基層,走遍全區10個鄉鎮、127個村指導、講解宣傳扶貧政策,為基層干部答疑解惑,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教授”。她創新方式推進17個“同行驛站”扶貧超市建設,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到2020年底,全區1300戶4490人全部實現脫貧,人均收入達14150元。曾獲得江西省2020年脫貧攻堅“最美家庭”和湘東區“五年新跨越”2019-2020年度先進個人。
(9)郭厚生
郭厚生,男,1975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現任高安市扶貧辦主任,從事扶貧工作4年10個月。他是任勞任怨的“老黃?!?,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扎實推進落實,實現全市貧困人口和貧困村高質量脫貧。他是開拓進取的“拓荒?!?。牽頭制定出臺276份政策文件,創新“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和“村集體+扶貧車間+貧困戶”兩業扶貧模式,取得良好成效,獲得國家、省、市扶貧部門的高度肯定,被央視新聞13次宣傳報道。他是勤政為民的“孺子?!?。他舍小家顧大家,妻子生二胎無暇照顧,母親長年臥床不起無法侍奉膝前。為抗疫情,他積極協調口罩1.2萬個,消毒液50桶,助力扶貧車間盡快復工復產;個人聯系銷售蔬菜2萬多公斤、活禽6000余只。他大力拓展本地資源,高安和南昌之間往來奔波,為扶貧農產品打開銷路。2020年,高安消費扶貧總額達2.19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