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誦讀人:衛欣
廣播電視從業者,普通話一級甲等
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 audio 標簽。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驚蟄,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交節?!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古人認為,農歷二月中,春雷始鳴,驚醒了蟄伏于地下冬眠的百蟲,萬物開始復蘇。萬物復蘇當然不是因為雷震,而是到了驚蟄,就進入了“數九”的最后一“九”了,氣溫回升加快,陽光和微風都變得溫暖起來,春天來了。植物們努力地探出頭來萌動,動物們舒展身子打著哈欠,“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
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每個節氣都是農耕文化對于自然節令的反應,驚蟄是春耕開始的時候,更是勞動人民最重要的農事節氣,“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驚蟄節氣一到,大部分地區開始春耕備耕,北方冬小麥全面返青。
所有的蟄伏,都是為了這一刻的盛大綻放,于無聲處,那始震的驚雷,為生命注入了復蘇的能量,使之在天地間迸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讓我們與大自然一起,和著“一雷驚蟄始,萬物齊生長”的喜悅,奔赴活色生香的春天!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在“二十四節氣”中,“五天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即半個月為一個節氣,每個節氣分三候,一年共“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古人將各“候”均與一個物候現象相對應。這是我們古人獨有的關于時令、氣候、物候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屬于我們祖先的時間哲學,至今仍然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我們的日常生活。
一候 桃始華
桃花是春天重要的物候花,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到驚蟄節氣開始開花了。
二候 倉庚鳴
倉庚就是黃鸝鳥,驚蟄后五日,黃鸝鳥感知到春陽之氣,開始鳴叫求偶。古人認為,黃鸝鳥鳴叫是春天到來農耕開始的物候標志。
三候 鷹化為鳩
隨著天氣日漸和暖,鷹開始悄悄地躲起來繁育后代,原本蟄伏的鳩此時開始出來鳴叫求偶。鷹和鳩這兩種鳥兒外形很相似,古人認為鳩是由鷹變化而來的。
與節氣相關的各種民俗,是珍貴的文化遺產。驚蟄節氣的民俗活動主要有“驚蟄吃梨”、“撒灰驅蟲”等。
驚蟄吃梨
“梨”和“離”諧音,是遠離的意思。驚蟄節氣是昆蟲復蘇的時候,此時天氣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驚蟄日吃梨,蘊含著讓蟲害遠離莊稼的期盼;還寓意著人們遠離疾病,新的一年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
撒灰驅蟲
古人認為,驚蟄雷響會喚醒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各種害蟲開始活躍,驚蟄日,人們用艾葉、菖蒲等熏家中四角,在房屋的墻基處、門檻外撒一些石灰或柴灰,意在“攔門辟災”、“辟除百蟲”,驅趕、清除蟲蟻等污邪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