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跟著節氣過日子。今天(3月5日)進入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
此時,春雷乍響,蟄伏一冬的昆蟲開始活動,春風送暖,到處是萬物復蘇的景象。這一天,民間有祭白虎、吃梨、炒豆等習俗。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驚蟄節氣風俗圖鑒和驚蟄全國天氣地圖,看看這個節氣怎么過。
驚蟄這樣過
吃梨炒豆祭白虎 遠離是非和疾病
驚蟄時節,天氣回暖,春氣萌動,萬物生長。驚蟄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節氣,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的風俗都與祈福有關,人們以不同形式祈禱遠離是非和疾病。
此時,天氣剛剛回暖,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在中國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吃梨有兩層含義,一是來自“梨”的諧音“離”,驚蟄日這一天,人們吃梨有遠離疾病的寓意;二是驚蟄到來,仲春即至,溫差變化大,且天氣干燥,此時吃梨還能潤肺生津。
在山東,民間有驚蟄吃烙餅的習俗,人們用糧食烙餅產生煙,寓意用煙熏死害蟲,祈禱今年的糧食可以豐收。
“一雷驚蟄始?!惫湃苏J為驚蟄是雷聲引起的,人們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環擊打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來震動人間,所以過去有驚蟄日祭祀雷神的習俗。也有傳說驚蟄這天,天庭雷神會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擊“人間之鼓”,提醒人們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隨著氣溫回升,陽氣升發,人們上火發脾氣的現象變多。為了避免是非口舌之爭,在廣東一帶民間有在驚蟄“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據稱白虎為口舌之神,每年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傷人,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還有一些地方有“驚蟄打小人”的習俗,以祈求消災解困,化險為夷。
“雷驚蟄蟲醒,大地萬物蘇?!斌@蟄時節,各種蟲蟻出動,為了保佑莊稼豐收,人們有驚蟄日吃炒豆的習俗,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后爆炒,在鍋里炒出噼啪之聲,這個聲音就像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所發蹦跳聲音。炒豆響聲大,寓意把害蟲趕走,保佑五谷豐登。
驚蟄看天氣
北方氣溫起伏 南方雨水增多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痹谠娙斯P下,驚蟄節氣唯美而富有生機,此時,春雷乍響,動物驚醒,雨水增多,萬物沐春。
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驚蟄期間天氣地圖來看,常年此時,我國大部雖天氣回暖,春意漸濃,但冷暖空氣仍會“糾纏不休”,氣溫波動起伏,需根據氣溫變化合理調整穿著,適當春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臍這四個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吉林大部、新疆北部等地天氣依舊寒冷,當有冷空氣活動時風雪較強,需注意防風防滑,預防感冒。
隨著天氣轉暖,北方沙源地土壤解凍,沙塵天氣進入高發期。像新疆南疆盆地到甘肅北部、內蒙古中部和西部等地在常年驚蟄期間易受到冷空氣侵擾,大風或沙塵也逐漸增多,出行需做好防風防沙準備,注意攜帶口罩、紗巾等防塵用品,以免沙塵對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損傷。
受冷空氣南下和暖濕氣流共同影響,浙江、江蘇、江西、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區春雷驚響,降水日數增多,可能出現連陰雨天氣;而江淮、江南、華南等地隨著天氣回暖,雨水逐漸增多,平均降水量大多超過10毫米,春耕工作也將自南向北陸續開啟。
“春風春雨化春意,驚蟄驚雷藏驚喜。”驚蟄用溫暖和春雷喚醒天地萬物。在這個時節,心懷向往,努力耕耘,期待收獲美好明天。
上一篇:好新聞,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