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
2024年春節
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消費維權輿情集中反映的問題
涉及
交通出行、景區旅游
文化娛樂、消費服務等四個方面
1交通出行
監測期間,有關“交通出行”負面信息共413303條,日均4.1萬條。春節假期出行需求增長,火車票、機票供需失衡,價格波動明顯。海南三亞因地理、天氣等原因,“返程難”引發熱議,此外列車超員問題再次出現。
01 三亞返程機票價格陷入爭議
【返程機票暴漲,滯留三亞游客超8萬】
02 K225次列車多名旅客長沙站沒乘上車
【廣鐵回應K225次列車多名旅客長沙站沒乘上車】
2 景區旅游
監測期間,有關“景區旅游”負面信息共355724條,日均信息量3.6萬條。初三前后各地迎來出游量最高峰,景區出現導游司機嚴重違規、安全衛生意識缺失、運力不足等情況?!斑\動員稱包車被勒索”等事件引發公眾廣泛討論。
01 運動員稱包車被勒索
【對傅園慧加價黑車司機被罰3萬元】
02 一家五口云南旅游同導游產生糾紛提前結束行程
【文旅局回應游客未買手鐲被趕下車】
03 五臺山景區桶裝水是從女廁所水管接的
【景區回應從女廁接水給游客喝】
3 文化娛樂
監測期間,“文化娛樂”類負面信息共334723條,日均3.3萬條。假期前三天觀影、線下民俗活動、煙花燃放等公眾吐槽較為頻繁。
01 10000響鞭炮發現僅有3641響
【男子買10000響鞭炮數完發現僅有3641響】
02 消費者對電影票價下調有更多期待
【春節檔電影票價有多離譜】
4 消費服務
監測期間,消費服務負面信息共85906條,日均0.9萬條。話題集中在年夜飯、年禮等方面,美發、美甲,購買“新年戰袍”已成為很多年輕人展現品味和個性的潮流。節假日的漲價、強制消費等行為頻頻招致網友吐槽。
01 按“套”賣的年夜飯讓消費者叫苦不迭
【近2萬元的年夜飯套餐含約3000元服務費】
02 美甲行業隱性消費春節期間再受關注
【春節做美甲前建議問清隱形消費】
針對今年春節假期消費輿情,中消協建議:
(一)多聯動,完善多部門協同長效管理機制
各地區各部門應把恢復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從頂層設計角度,制定促進消費政策,優化資源分配,集中管理調度,進一步釋放城市活力和消費空間。一是建立相關部門協同聯動機制,工作靠前,就重點時期重點工作開展會商,形成管理共識。二是加強對消費市場的動態監管,建立健全應急預案和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在類似春節等高峰期能夠及時調整和調度資源,以緩解供需矛盾帶來的諸多壓力。三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搭建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科學分析、精準預測,為消費者提供更透明的商品價格、交通出行、旅游風險等實用信息,提升消費體驗。
(二)抓細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看當下,更看長遠,不貪圖短期暴利,以改善消費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為先,才能持續贏得消費紅利,實現地區市場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相關部門應當堅持以人為本,以服務為第一要素,向先進地區學習,不斷改進細節,提升服務。一是實實在在做好引導和監管工作,切實打擊重點消費場所欺客宰客、強制消費、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肅清“頑疾”。二是提升重點窗口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急群眾之所急做好各類暖心服務。三是加大教育投入,對旅行社、導游、司機、商戶、酒店等重點服務群體開展針對性培訓,督促其堅守誠信底線。
(三)強引導,建立健全應對有力的處置回應機制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因此要加強網上網下聯動,強化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面對消費投訴,應暢通接訴即辦、即訴即賠的渠道,快速化解消費糾紛。面對運力瓶頸、景區擁堵,應提前進行旅游規劃,通過宣傳引導游客分散旅游目的地,避免熱門景區和線路的過度擁擠。面對輿論焦點,在線下實質性解決維權訴求的同時,應清晰回應,給出結論性認定,傳遞主管部門認真對待、秉公處理的信號,安撫公眾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