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人家止損你all in。
2月28日,繼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對“蘋果取消造車”消息表示“非常震驚”后,他再發聲,稱蘋果用戶買小米汽車是最好的選擇。
雷軍還表示,小米su7支持Carplay,后排屏也支持掛接iPad。
對此,有網友表示“適配性拉滿”“你還別說,我手機蘋果,充電器數據線全是小米的?!庇腥苏{侃“小米是蘋果最好的配件商”“人家止損你all in”“難以想象蘋果用戶會選擇小米,”還有網友留言“你倒是拿貨來賣啊?!?/p>
除了雷軍,蘋果放棄造車消息傳出后,眾多車企前來圍觀。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和深藍汽車CEO鄧承浩表示惋惜;理想汽車CEO李想點評稱“是正確的選擇”;曾上門商討收購,但被蘋果CEO蒂姆·庫克拒之門外的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平臺感嘆,稱破產是汽車公司的常態。
此前報道蘋果挖走特斯拉超300人造車,計劃卻取消了?馬斯克:點煙表情
西街觀察
蘋果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十年之后,蘋果終于“頓悟”,做出了一個讓科技圈連同造車圈一起驚掉下巴的舉動。
2月28日,外媒報道稱,蘋果已經決定放棄造車計劃,并讓參與項目的部分員工轉向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
馬斯克第一時間抵達“現場”,把復雜的心情揉在一套“敬禮+抽煙”的表情組合里。雷軍、李想、何小鵬、周鴻祎也紛紛表態,有表達震驚、意外的,也有分析原因的,唯獨當事人自己,自始至終保持沉默。
在紛雜的討論聲里,蘋果放棄造車在意料之外,好像也在情理之中。
造車計劃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再加上技術、供應鏈等客觀現實因素以及蘋果一直以來塑造的“顛覆性”品牌形象,縱是再不差錢的蘋果,要想拿出一個既符合自己調性,又滿足消費者期待的汽車圈“iPhone”,不現實,也不劃算。
造車的事兒,做不到第一就不做,這很蘋果。但蘋果這次的決定引發軒然大波,也不僅僅只是因為造車的懸崖勒馬、及時止損,還在于放棄造車的另一面,對時下大火的人工智能的擁抱。
就像李想說的,汽車的電動化是上半場,人工智能才是決賽。周鴻祎則更一針見血:如果蘋果忙著去做智能汽車,忽視了AI,那蘋果的根基就會被撼動。
蘋果的根是什么?起碼就目前的情況看,還是手機。
大模型“卷”到最后,就是應用的爆發,而應用就意味著勢必要有一個載體,手機、電腦、戒指皆是選擇對象。但這其中被賦予最大想象力的,還是手機,而蘋果又恰恰是手機市場最大的霸主。
占據著載體的先天優勢,再加上AI的最強輔助,以蘋果的能力,不愁創造不出新爆款、新可能。
更何況,蘋果也曾試圖將重心從硬件轉向軟件服務,那么“終端+AI”又何嘗不是一場“1+1>2”的嘗試。
友商都已經下場親身肉搏了,蘋果“iPhone手機上搭載生成式AI”的進展還停留在外界的預測上。
而微軟和英偉達,一個因為關聯OpenAI市值一度反超蘋果,一個因為擁抱人工智能市值無限逼近蘋果,如果蘋果再這么“神秘”的“克制”下去,就真有點執迷不悟了。
盡管當下人工智能技術尚未成熟,也沒人能準確地說明,AI到底會在什么時候以怎樣的方式顛覆世界,但一個共識卻早已成型:如今的AI就像是當年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會順勢而上,抓不住可能就會錯過一整個時代。
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在風口面前尤其如此。漫長周期里蘋果未必能夠再造一輛“特斯拉”,那么即便數十億美元投入也無濟于事。
編輯丨楊博 綜合北京商報(評論員 楊月涵 記者 劉洋 劉曉夢)、網友評論、此前報道
圖片丨北京商報、微博@雷軍 截圖、微博評論截圖、X@Elon Musk 截圖、蘋果官網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