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4月2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14分報道,4月中旬以來,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措施密集出臺。4月14日,國務院出臺了“新”國10條,成為調控房地產的第一道金牌,4天之后,“新”國十條引發了一輪調控風暴,地產股出現了接近10%的跌幅,購房者由狂熱轉向觀望,一二線城市成交量大幅萎縮。
與此同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日前也公布了9項新措施, 遏制樓市投機行為,打壓高房價。那么,兩個市場的樓市調控究竟有何異同?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香港樓市是否能在調控手段上給內地樓市一些有益的啟示呢?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香港立法會前主席范徐麗泰對記者說:“兩種調控經驗,只可參考,不能盲目借鑒?!?/p>
記者:在兩會的時候聽到您說:香港的很多年輕人都“蝸居”著呢。而香港政府近日也出臺了9項措施調控樓市,為高房價降溫。那么現在香港樓市現在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范徐麗泰:香港的樓市還是傾向建一些豪華的住宅,因為豪華的住宅價錢可以賣的更高一點。的確是不少人在買,有的不是香港人,是內地來的,所以這些豪宅的價錢,就只看到它上就沒有看它怎么樣的下來。不過這個不是我們最關心的,我們最關心的就是一些年輕的,比如說大學畢業生,已經工作5年,可是他無論怎么樣省錢也沒有辦法買這個樓。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很多地提供出來,地的供應少,當然這些房子的價錢就會上去?,F在特區政府已經改變了政策,所以現在看來可能供地的情況會有所改善,如果供地的情況改善之后房地產的價錢希望能夠平抑一下。
記者:您對此次內地樓市的調控政策有何評價?
范徐麗泰:我看內地的調控活動好像比特區政府拿出來的有效的多。因為你看到,(新政出臺后)立刻股票市場的那些地產股滑落的程度都比較大,香港財政司司長提了這些措施出來,調整的程度就沒有那么大。我想是因為內地做事情是很清楚的,你如果買第二個房,你就不能多貸款50%,既然沒有這個錢,炒房客就不去炒了,所以這個價格就會有所影響,可能價格不一定會跌下來,因為地產發展商還會支撐一段時間。
香港那邊的措施是指導性的,要求他們那么做,比如說要出一個清水樓,你交給人家的時候是怎么樣的,你就用這個樣子給人家看。我想主要是推廣地產發展商,內地的政策是針對這些買家可能是炒家的人。
記者:您覺得在調控手段上,香港有哪些經驗值得向內地推廣?
范徐麗泰:這個情況很難用香港的經驗,可以參考,可是絕對不能照做,因為香港跟內地有個很大不同的地方:香港是完全外向型的經濟。當時我們1998年的樓市是高的不得了,所以當時政府就提出來每年要建85000個單位,這85000個單位有的是公屋,有的是私樓,本來這個政策沒有問題,但是忽然之間就來了一個亞洲金融風暴,樓價就一下子塌了下來,很久都沒有辦法恢復。很多香港的市民他們去買了樓,他們就是用分期付款,結果就成為了負資產,造成了很大的民怨,因此我們這種外向型的經濟做事情要很小心。
我們內地雖然會受影響,但是我們的內需是很大的,而且我們的市場也夠大,能夠頂得住,這次金融風暴就是頂住了。所以香港的做法可以考慮,但是用借鑒這兩字就不大適宜,尤其我們內地沿海城市和西北城市差距還是比較大,所以一套政策沒有辦法可以兩邊的用,因此還是地方政府怎么去控制。
記者:那么在樓市的調控方式上,香港有沒有哪些教訓是內地需要吸取的?
范徐麗泰:我覺得一切,尤其是關于樓市的事情,必須要從一個普通市民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其實樓市就是要看社會問題,政府應該怎么做,現在也做了一點,就是將他本來手上還沒有賣出去的叫居屋,居者有其屋,這些是政府建的樓,大概有4千個單位,申請的人很多,我想這是政府希望能夠減一減壓。將來怎么做,政府表示不準備再繼續這樣做,可是香港各個政黨都要求政府還是這么做。
范徐麗泰表示,內地房地產市場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很快,現在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前進過程中不得不經過的一道道檻,要發展就必須跨過這些檻。現在內地和香港的房地產市場雖然面臨同樣的高房價的問題,但是卻不能用同樣的方式來解決,因為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市場。
(中國之聲、中國廣播網聯合推出新聞線索提供平臺,您可將新聞線索發至郵箱:xwxs@cnr.cn,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