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觀潮新消費,作者| 王叁,編輯|杜仲
高合的困境來得很突然。
2月初,高合汽車官方微博按部就班地送上了連番祝福,慶新春、迎財神,連情人節都沒落下,在感謝車主陪伴之余,高合還邀請車主朋友一起開拓新的春天。
(圖源:高合汽車官方微博)
但高合的春天卻并未到來。
2月18日,在龍年開工大吉的熱鬧氣氛中,高合宣布停工停產6個月。據內部人士表示,高合汽車方面稱,2月18日之前的員工工資將照常發放;3月15日之前還留在高合汽車的員工,僅發放基本工資;3月15日之后員工僅發放上海基本工資。
換句話說,裁員的N+1實在拿不出來了。
(圖源網絡,侵刪)
此前,高合工資延遲發放、取消年終獎和全員降薪的報道因春節假期的到來而延遲發酵。當時的報道中提到,在春節前夕,高合汽車曾召開員工代表大會通知表示,2024年1月的工資無法按時發放,將在2月底補發,此外2023年年終獎取消,部分部門提前放假,年后居家辦公并且鼓勵員工自尋出路等。
對此,高合汽車曾向媒體回應稱,根據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公司正在采取比如高管主動降薪、緩發工資等調整措施,應對內外部的挑戰。但網傳全員居家辦公是不實信息。春節前有些同事休假提前回家,春節期間不同業務板塊做了相應的工作安排,比如用戶服務、售后等。
去年10月,網傳高合開啟裁員,比例高達20%,有的部門甚至接近50%。對此,高合汽車方面也曾回應稱,近期公司業務結構調整,部分崗位功能進行合并、重組、新建,再加上績效末位淘汰,出現人員流動,都是常規管理工作。同時,大量崗位正在持續招聘,各項業務都在正常推進。
“停工停產6個月”并不能與“高合倒閉”畫上等號,但敗走市場之前的掙扎和憧憬,與威馬、愛馳、天際乃至法拉第未來如出一轍。
當龍年的第一場大雪落下,造車新勢力的洗牌仍在繼續。
01 高度融合
“感謝政府。”
2020年1月7日,特斯拉在位于上海臨港的超級工廠舉行交付儀式,首次向社會用戶交付國產Model 3。馬斯克在交付儀式上數度哽咽,接連感謝中國政府和上海政府的支持、上海團隊的付出以及中國消費者的喜愛。
但是,最需要被他感謝的人,已經離開了可以被感謝的位置。
時間退回2014年4月,時任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的丁磊,接下了引進特斯拉到上海投資設廠的任務,并為此準備了一套階段性方案。
那是中國新能源車企拓荒的年份,距離第一批中國特斯拉車主從馬斯克手里接過車鑰匙也才兩年的時間,漂洋過海進入中國市場的車型還只是謀劃創業的同行拆解研究的對象,或者有錢有閑的人與科技前沿接軌的“大玩具”。丁磊本人曾提到過,當時他們甚至認為特斯拉只是電子產品,不需要申請中國汽車目錄。
丁磊在央視《對話·挑戰者》節目中直言:“在Model X之前,我還是有點輕視,因為特斯拉造車時間不是很長,最早的特斯拉,座艙設計在我看來不是太專業。但是當我一踩油門的時候,瞬間覺得眼睛一熱。因為4秒左右的加速,如果用燃油車的話,需要很大的發動機,并且會產生很大的噪聲。并且特斯拉把所有的按鍵幾乎都集中在中控上,相當于是手機從有按鍵轉變成沒按鍵的概念?!?/p>
引進特斯拉的方案敲定后,丁磊前往美國,先后參觀了特斯拉美國總部及其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但經過長達半年的談判與磋商,特斯拉最終的回復沒有太大的變化:“北美工廠的產能還未完全發揮,在中國建廠需要5年后再作商議?!?/p>
時間卡得剛剛好,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破土動工。
但這一切都和丁磊沒關系了。在被特斯拉拒絕的次年,丁磊辭去了公職,下海經商。沒能在任期內完成特斯拉的引進項目成了他職業生涯中一個不大不小的遺憾。
而在回首這段往事時,丁磊表示,“正是通過對特斯拉公司和產品及上下游供應鏈的深入了解,作為一個從事汽車行業多年的汽車人,我敏銳地感覺到:機遇來了,中國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升維超越的機遇來了。”
下海的第一站,為夢想窒息。
2015年9月,時任樂視CEO賈躍亭在微博發文,慶祝丁磊加盟樂視超級汽車。而在此之前,賈躍亭曾為丁磊的職位傷過腦筋。
幸福和苦惱的根源都在于丁磊那份厚重而亮眼的職業履歷。
1988年,丁磊拿到復旦大學物理系碩士學位,隨后進入上海大眾,先后擔任上海大眾質量保證部工程師、股長、實驗室主任,后成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浦東轎車項目組(上海通用汽車前身)質量小組負責人,并參與了上海通用汽車的創建,這是中美最大的合資車企。
2011年,擔任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的丁磊突然接到一紙調令,隨后調任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兼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任。
兩年后,政績斐然的丁磊被任命為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任職期間曾參與中國第一個自貿區建設,也是在此時主導過引進特斯拉的相關工作。
賈躍亭熱情稱贊了丁磊在汽車與政界的豐富經驗,丁磊則以樂視汽車聯合創始人、全球副董事長、中國及亞太CEO的職位開啟了合作創業的歷程。
(圖源:賈躍亭微博)
為夢想窒息的經歷的確讓人窒息。兩年后,樂視資金鏈斷裂,在賈躍亭奔赴美國之前,丁磊跳下了樂視的大船。2017年12月,丁磊成立華人運通,擔任董事長兼CEO。
(圖源:高合汽車官方微博)
“創辦華人運通是長期從事汽車行業而催生的一種使命感,絕非心血來潮?!倍±谠诮邮懿稍L時曾說道,“我個人受黨教育多年,是組織培養了我,幫助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個人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將華人運通和高合汽車打造成未來出行領域的世界級領軍企業,為國爭光!”
老汽車人創業,自帶高度。
2019年7月31日,華人運通正式發布全新豪華智能純電品牌高合HiPhi,并推出量產定型車HiPhi 1。2020年9月,華人運通的首款量產車高合HiPhi X正式亮相,收割了一片驚嘆聲。
這款車與FF91太像了,從外形設計到車身尺寸,再到鋼鋁材質、空氣懸架和內飾布局,任何一款找不同的游戲都不敢出這么難的題。HiPhi X將PPT里的FF 91帶進了現實,丁磊在離開樂視兩年后終于圓了賈躍亭的造車夢,高合的品牌含義也被解讀為“高度融合”。
(左:FF 91;右:HiPhiX)
實際上,HiPhi X就是那款賈躍亭沒能在國內造出來的車,但抄襲一詞太過武斷。丁磊與賈躍亭合作時擔任樂視汽車聯合創始人,樂視汽車與法拉第未來是兩家各自獨立的公司。
在資金鏈斷裂之前,賈躍亭為樂視鋪開了內容、大屏、體育、云、手機、金融、汽車七大生態,幾乎覆蓋了當時互聯網領域的全部風口,沒有余力深入具體的業務層面,樂視的汽車業務本來就是由丁磊主導。時過境遷,已經很難定義這款車型真正的原創者。
法拉第未來的運營與生產都在美國,丁磊在樂視汽車奔走兩年所積累的團隊和供應鏈資源仍在運作,就是HiPhi X與FF 91極度相似的根本原因。
02 豪華“門廠”
“很多人都說我們的車跟FF91像,當然是這樣,畢竟我們是有關系的。”
北京一家高合體驗店的工作人員曾如此解釋二者的相似度,言談之間并不避諱與FF91相比較,“FF91快200萬,HiPhi X只賣80萬。”
拉FF 91墊背,讓80萬顯得便宜,但高合依然是“最貴新勢力”。高合汽車的定位是國內豪華智能純電天花板,售價錨定在68萬-80萬價格區間,丁磊將造車的事業提升到“使命感”的高度,并將售價作為“領軍企業”的注解。
2021年9月初,在成都國際車展上,丁磊宣布高合HiPhi X 4座車型將開始量產交付。他表示,高合HiPhi X的科技豪華感重新定義了中國豪華電動“天花板”,創造了中國品牌在汽車產品和技術上的新高度。在丁磊看來,這意味著80萬以上的豪華陣營第一次正式有了中國品牌的身影,打破了半個世紀以來國外豪華品牌的壟斷。
正如他在坐進Model X之前就因座艙設計不太專業而輕視特斯拉,在傳統車企多年的經歷讓丁磊更了解如何實現高端化定位——拉滿的硬件配置輔以豪車級售價,至于如今新勢力企業寸土必爭的三電、智能座艙與輔助駕駛技術,還不足以作為溢價的來源。
而在硬件配置方面,高合整合起一眾供應商。高合曾在一篇名為《一圖讀懂HiPhi Y合作伙伴》的推文中列舉了30家國內外供應商,從三電系統、車機交互,到音響和座艙體驗,高合汽車的核心技術大部分依托于供應商。
高合在文末寫道,“我們創造作品,而不只是生產商品”。
然而,HiPhi Y的動力電池是寧德時代提供的115kWh三元鋰電池和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提供的76.6kWh刀片電池,電機是由聯合汽車電子提供的高性能雙電機,電池管理系統是高合與博世聯合開發的,自動泊車系統由德賽西威提供,車內攝像頭視覺算法由商湯科技旗下的商湯絕影提供,語音交互是由科大訊飛提供。
高合的創造力停留在FF 91式的未來感設計與吸睛的開門方式上。
(展翼門是用戶最深的記憶點,高合也因此被稱為“門廠”)
采取成熟供應鏈的解決方案是傳統車企的慣用打法,也是從圖紙到量產交付的捷徑。但在智能汽車時代,幸存下來的造車新勢力普遍采用自研的方式,拿下最后一張入場券的小米汽車也將自研寫進了每一個生產環節,從而實現軟硬件的無縫融合及快速更新換代。對于定位高端的高合而言,自研能力的缺失最終導致了內卷時代的競爭乏力。
一方面,定位于豪華純電路線,雖然單價高,但銷量偏低,影響整體營收規模,難以形成持續的研發投入,高合曾以智能化和科技化作為賣點,比如智能燈光交互、沉浸式座艙以及L3級別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這些已經是新造車勢力30萬-40萬價格帶的產品標配。
另一方面,創業公司打豪華牌,只能從“堆料”層面下功夫,但也因此而受制于供應鏈,被瓜分利潤。傳統豪車的溢價很大程度上來自長年累月的經營,保時捷、法拉利、瑪莎拉蒂等豪車品牌也都背靠大眾、菲亞特等集團,這些大集團旗下都有走量車型,盡管相互獨立,但可以在供應鏈等方面相互扶持。
丁磊曾表示,高合就處在主流市場,高端市場也是主流,銷量不是衡量是否主流的唯一標準。因此他并沒有立一個銷量的Flag,他認為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急不來。
但是,豪華車型通常是有車群體的第N輛車,而不是工薪階層的第一輛車,但后者才是造車新勢力的最大受眾。正如產品價格的高低割裂一般,高合的愿景與市場的反應之間也隔著一道天塹。
公開數據顯示,高合汽車在2021年總銷量為4237輛,2022年總銷量為4349輛。高合最近一次官方公布月交付量是在2023年11月,但只公布HiPhi Y 10月交付了1606臺。此后,官方再未公布過交付成績。
(圖源:高合汽車官方微博)
HiPhi Y是高合在2023年7月發布的新款車型,起售價下探至33.9萬元,此前兩款車型不同版本的售價大部分都在60萬元以上。(HiPhi X改版后售價區間為57萬—80萬元;HiPhi Z于2022年8月上市,售價區間為61萬-63萬元。)
從60萬元直接降至30萬元,顯然是要沖擊更廣闊的消費市場。但較高的售價將高合隔絕在主流市場之外,長期維持在低點的銷量也削弱了高合的存在感。
因此,當高合在市場策略方面做出了調整,但月銷千余輛的30萬級車型很難在短期內完成提振銷量的目標。高合宣布停產時,理想、問界的同價位車型已經實現月銷過萬輛,并完成了中等收入群體的市場教育。
高端的定位,給高合帶來的是放不下的身段。
03 融資續命?
“華人運通有來自美國的原始資本,還有政府投資,暫時沒有啟動社會私募的計劃,也不會有A、B、C、D數輪的融資?!?/p>
丁磊曾在創業早期如此解釋企業與資本的關系,這在各家車企創始人為造車劃定200億、300億門檻的言論中顯得特立獨行,也讓高合的啟動資金顯得更為神秘。
2017年,丁磊與東海岸(上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江蘇悅達集團等共同成立華人運通(江蘇)技術有限公司。2019年,悅達集團、東風悅達起亞、華人運通三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書》,東風悅達起亞和華人運通簽訂《汽車產能合作協議》等系列協議,同時解決了生產資質與產能的問題。
始建于2004年的東風悅達起亞一工廠位于江蘇鹽城,是起亞汽車2002年進軍中國后設立的首家工廠,年產能14萬輛。隨著韓系車型的銷量呈現頹勢,產能過剩的起亞尋求產能減負,華人運通在鹽城市政府的牽線搭橋下順利接盤。
此外,根據華人運通官網描述,華人運通(江蘇)技術公司便是在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鹽城市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成立的。
從PPT到量產是造車新勢力的第一個門檻,順利拿下工廠的高合可謂一步一個臺階。在2019年6月宣布收購起亞工廠后,高合僅用了100天左右的時間就下線了第一臺試產車;同年9月公布量產定型車,2020年9月公布量產車,2021年5月開啟交付。
(圖源:高合汽車官方微博)
而在高合HiPhiX首批試生產車下線后,江蘇悅達集團的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王連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華人運通項目早日投產達效,將開啟鹽城汽車產業“雙核驅動”戰略的大幕,必然會為鹽城產業強市目標實現再立新功。
這樣一家自帶高度的造車新勢力,吸引了另一座城市的目光。
2021年9月30日,青島市長趙豪志在市級機關辦公樓會見了丁磊。在此10天前,青島日報刊文《強力推進重點產業和“四新”經濟項目建設》,提到重點推動華人運通高合汽車等項目簽約落地,為此次會面預熱。
2022年1月7日,華人運通與青島簽署合作協議,項目包括華人運通將在青島設立中國總部,并成立高合汽車銷售服務總公司,打造面向全球的世界級研發技術中心等。高合汽車因此成為了《青島“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中“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高端化發展”目標的組成部分。
(圖源:高合汽車官方微博)
2022年11月,據青島晚報報道,2022年前三季度,萊西市新開工投資過億元項目154個,其中投資過50億元項目3個,這里面就包括華人運通總部基地項目。
另據網易清流工作室報道,其獨家獲取的一份可轉債投資協議顯示,揚州國益恒遠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揚州國益恒遠”)與華人運通山東公司約定,在滿足不同條件后,揚州國益恒應在約定日期向華人運通山東公司支付投資資金。
根據清流工作室獨家獲取的電子回單及收據顯示,華人運通山東公司在2021年12月24日收到了來自揚州國益恒遠的第一筆5億元投資款,之后又分別在2022年2月21日、2022年6月17日至29日和2023年3月31日至5月16日分別收到共20億元的投資款。這也意味著,高合汽車滿足了可轉債協議中包括萊西工廠竣工交付在內的所有目標,并合計獲得了揚州國益恒遠25億元投資款。
創始人的政商背景和供應商資源,配合智能汽車、智捷交通和智慧城市“三智戰略”,讓高合成為“一城一車”的理想標的。
接連獲得的政府向投資為高合的起步奠定了基礎,但也讓高合錯過了資本市場密集押注造車新勢力的活躍時代,品牌溢價所帶來的資本吸引力已經被消磨殆盡。
在一個向上發展、研發驅動、競爭激烈的市場上,造車新勢力永遠缺錢,要么自我造血,要么尋求融資。在高合宣布停工停產6個月后,一筆及時到位的資金是盤活企業的最大希望。
2022年初,曾有媒體報道稱,高合考慮最早于2022年在香港上市,但得到了高合方面的否認。此后,高合也并未官宣過IPO相關的計劃。
2023年6月,據報道,中阿合作論壇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雙方在首日會議便簽署了總價值超過100億元的多項投資協議。其中,沙特投資部與華人運通簽署了一項價值210億沙特里亞爾(約合人民幣400億元)的協議,雙方將成立從事汽車研發、制造與銷售的合資企業。
然而,華人運通并未在官方渠道公布過這筆融資的相關信息,也未公布與此相關的投產計劃。
作為對比,蔚來汽車在2023年底獲得中東資本CYVN的投資,但CYVN本來就是蔚來的股東,新一輪融資也是股份認購。
更加類似的是天際汽車。2022年,天際汽車曾與沙特阿拉伯Sumou集團簽訂協議,但雙方合作的方式是在沙特阿拉伯本地成立新能源汽車研發與生產基地,隨著天際汽車的停工停產,這筆合作也沒有了下文。
因此,即便400億元的融資協議屬實,但必定帶有附加條件,或許是在海外合資建廠,或許是在國內的銷量要求,總之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04 結語
從拜騰到愛馳,再到威馬與高合,出身傳統車企的造車新勢力接連受挫,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賽道上,互聯網出身的創業者占據著越來越高的比重。
究其根源,傳統車企的成功經驗已經無法在日新月異的造車領域復制粘貼,傳統汽車行業所角逐的生產、采購、銷售環節,已經被造車新勢力的智能化所取代,難以形成設計、生產、規模、體系的正向循環。
行業變局的迅速與猛烈,讓諸多深耕多年的從業者猝不及防。高合汽車能否走出深潭,延續國產高端電動的高度,像2020年9月那樣,向世界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