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我在微博上關注Peggy,是因為徽州汪滿田村的魚燈。她的微博里有許多漂亮的照片和視頻,是穿著漢服的年輕人舉著魚燈拍給她的“返圖”。
Peggy和她的小團隊,從徽州的山村里,將這些本來只有在村里的元宵節才能看到的手工魚燈帶到線上,引發了年輕人的關注和追逐。
徽州汪滿田村的魚燈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提供
許多人在網絡上見過汪滿田村元宵節鬧魚燈的場面。
汪滿田村的“魚燈會”鬧元宵習俗至今已有200余年的歷史,從正月十三到十六,每晚“嬉魚燈”,魚燈以竹篾為架,糊以棉紙,表面手繪魚鱗等紋樣,鬧燈時,村民們舉著大到十幾個人舉的8米長的大魚,小到娃娃舉著的50-60公分的小魚,穿梭在村巷里。光彩流動,熱鬧非凡,頗有辛棄疾筆下元夜“一夜魚龍舞”的古風。
汪滿田村每年元宵時期的“魚燈會”
從一見鐘情,到一份事業
Peggy不是徽州當地人。2019年,她也是偶然間在微博上見到了朋友轉發的文章和圖片,對汪滿田村魚燈一見鐘情,想要將這些漂亮的魚燈帶出大山。
“我本來不是一個喜歡歷史的人。”她笑說。她曾在外企做過營銷相關工作,是網絡上的文博博主讓人耳目一新的科普方式,將歷史、文物和民俗技藝之美帶到了她面前。
村民舉著魚燈在村里游行
更因為喜歡旅游,她在旅途中看到很多瀕臨失傳的傳統手工藝時,就用相機拍照記錄下來。在蘇州,她留意到了蘇繡,想拿來做成團扇搭配漢服,便親自去選擇繡片?!皫装俜N中,符合年輕人審美的可能只有幾十種”,她告訴我。選好繡片,還需要根據畫面內容、構圖、配色去搭配不同形狀和材質的扇框做裝裱,并搭配適合的扇穗。
她的蘇繡團扇很受歡迎。“我發現,年輕的顧客更喜歡購買和分享直接和漢服相關的東西。漢服這個群體更新很快,很容易受到KOL、史學博主,或是影視劇熱門話題的影響。”
這也是她覺得汪滿田村的魚燈會受到漢服愛好者喜愛的原因之一。
熱門游戲《江南百景圖》中用的魚燈元素
漢服愛好者反饋給Peggy的產品照
Peggy原計劃今年元宵節便去村子里走訪,卻因為疫情原因沒有成行。不過,甫一解禁,她便沖向了汪滿田村。
村里沒有開發什么旅游,在一位徽州朋友的幫助下,她在村里唯一的一家農家樂住下了,開始打聽做魚燈的事。
魚燈,很多家都能做,但汪滿田村多數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只有過年才回來。她便說服留在村里的村民做魚燈。村民每日農耕的收入并不高,如果做魚燈可以掙到同樣或者高一點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遇到下雨、農閑,也是對家里不錯的貼補。
經過當地朋友的溝通聯絡,她找到了一位竹匠,可以長期配合訂單扎制魚燈。魚燈自此開始源源不斷地發往全國各個角落,“99%的客人都是漢服愛好者?!盤eggy說,魚燈成了拍漢服照和漢服視頻的完美配飾。
魚燈是拍漢服照的好道具
《長安十二時辰》中出現的魚燈也讓漢服愛好者對魚燈產生了興趣
讓魚燈“出山”,其實是個艱難之旅
前不久,一位Peggy合作過的插畫師突然聯絡她:“你知道嗎,在你之前,其實有很多人想把魚燈商業化,但都失敗了,只有你做成了?!?/p>
Peggy對此很有感觸。“其實無論做多么光鮮亮麗的事情,最終都是要解決雞毛蒜皮的事情?!彼龑ξ艺f。
要將魚燈帶出大山,找到工匠并非意味著大功告成。傳統的魚燈,一年只在元宵節用一次,用完后會燒掉,或者會撕掉紙,只留竹架。因為它本身就是很脆弱的一件工藝品,并不是為長久保存,遠距離物流所設計的。
魚燈的竹架
她發現,村民制作魚燈時使用的棉紙質量一般,一戳就破?!白钤缙诎l貨的魚燈,每個都破了,我得拿回來修復?!?/p>
于是她去了附近的涇縣,看看宣紙是不是可以用來代替棉紙,她還試了復寫紙。但是發現復寫紙太脆,宣紙透光性不好,不好粘,也不好定型。兜兜轉轉,現在用的是質量比較好的棉紙,比以前結實許多。
覆蓋上棉紙的魚燈
但破損依然是一個問題。她依然在尋找新的材料。
9月,她又去了一次汪滿田村,帶去了面紗布和歐根紗等材質試驗,“歐根紗也不好粘,而且太透光了,沒有朦朧美。”
Peggy需要咨詢對服裝面料熟悉的專業人士尋求解決辦法。“我不希望做了一年后,客戶還是會反饋說,這個太脆弱,容易破?!?/p>
材質的優化只是一個方面。魚燈的尺寸也費了她很多周折。標準的汪滿田村魚燈大小是一米,標準的紙箱裝不下,物流還要另收超重費。
于是,團隊請工匠師傅將魚燈做成60-70cm的尺寸,方便物流裝箱,并找到了優化尺寸的厚紙箱裝運,大大降低了運輸過程中的破損率。
師傅在固定竹架
諸如此類,具體到魚燈里的LED燈泡和包裝用的氣泡墊,都是不斷選樣和優化的過程,會耗費很多時間。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不可控因素,比如紙的破損,比如天氣原因(尤其是歙縣今年發洪水,雨季延續到立秋之后)導致固定竹架的鐵絲生銹,竹架發霉長毛等等,Peggy就請物流公司發貨前做必要的檢查和去酶處理,并及時與客人溝通就解決方案達成共識。
“好在我們的客戶都很包容很體諒手工制品的不易?!彼f。小姐姐們收到魚燈之后會指出瑕疵,但也會表示理解。并且多數人愿意拍照和視頻,返圖評價并且微博分享。這讓Peggy和小伙伴覺得很溫暖,并有了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每次收到顧客的返圖她都很開心
Peggy找到了歙縣的朋友負責與工匠師傅日常溝通,以及魚燈的修補繪制工作,還找到了同樣是汪滿田的物流小哥,負責將魚燈安全滴從歙縣寄往全國各地。
最重要的是制作魚燈的工匠師傅,不僅喜歡做魚燈,還不斷在材質、結構、顏料上尋求創新和升級的辦法。中元節的時候很忙,他就深夜趕制訂單。這次Peggy進村也是連著熬了兩個大夜,一起做燈。Peggy跟他說別太辛苦,做不完就慢一點做,他說,這是他的“中國夢”。
目前,Peggy與工匠和小伙伴也在色彩和圖案方面尋求更多的定制選擇和創新圖樣。最近,做了一款“蝙蝠和銅錢”的紋樣,寓意“福在眼前”。做古風文創產品的經歷讓她有了一個傳統紋樣的“數據庫”,之后,她還想請插畫師,在紋樣和配色上做更多的嘗試。
師傅在糊棉紙
從上山砍竹子做竹篾,到上色繪畫,幾乎所有流程都是他在經手。同時,他還會考慮里面放什么樣的燈泡,也會同Peggy商量升級怎樣的面料、顏料,會讓她帶一些魚骨膠這樣的原料,讓顏料更均勻。
徽州古建和魚燈
“我希望未來村里能有更多的村民可以加入到魚燈制作里來?!盤eggy說。盡管有些朋友說,只有老人參與的手工藝制品是支撐不下去的,但她依然覺得有希望。畢竟,每年元宵的燈會都是年輕人籌劃、制作和舉辦的,手藝并沒有丟,對傳統的敬意也沒有丟。而她想做的事情是:“每個月多賣幾個魚燈,多支持一兩家人的收入,讓魚燈能點亮中國更多的省份,就好了?!?/p>
(聯系我們/投稿郵箱:sjdl_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