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以來,呼吸道疾病感染人數持續激增。1月3日下午1點半,在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感染科、發熱門診區域人滿為患,兩個輸液室座無虛席,門急診輸液區的叫號系統顯示有61名患兒在排隊等待。全國各大醫院的兒科門急診量也處于高位運行狀態。
華中地區一家三甲醫院感染科主任章燁表示,如果以2024年12月初的接診量為基準,12月中旬門診量接近翻番,現在則高達五倍之多。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范娟指出,這一輪呼吸道感染高峰期比往年晚了約一個月。
中國疾控中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全國門急診的流感病毒陽性率較上周升高6.2%,部分人群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陽性率和人偏肺病毒陽性率呈波動上升趨勢。
北京卓正醫療兒科醫生孔令凱提到,流感從2024年12月下旬前后明顯增多,如今門診病例顯著增加。根據最新一期流感監測周報,截至2024年12月29日的一周內,我國各地的流感病毒陽性率直線上升。在多個年齡段中,無論是門急診還是重癥病例,流感都是首位致病元兇。北方省份的流感樣病例增長明顯,報告數高于2021-2023年同期。發熱(腋溫)≥38℃,同時有咳嗽或咽痛,缺乏實驗室確診依據的,都屬于流感樣病例。
隨著兒科、急診內科、呼吸或感染科的接診量持續增加,醫院到了最忙的時候。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不斷通過廣播提醒,對于出現發熱、腹痛、腹瀉等癥狀的患者,急診科可以提前開具末梢血常規檢測單,以加快診療流程;南京市兒童醫院的夜間急診已增至1400-1500人次,翻了近三倍,醫院不得不從病房調集醫生支援門急診。
王先生是其中一位感染者,最初只是感覺有點累,喉嚨干澀。次日凌晨,體溫升至39.1℃,喉嚨痛,頭暈、無法站立。當晚,他被確診為甲型流感。從全國看,甲流在此次呼吸道感染趨勢中占主導地位,檢測到的4883例流感病毒陽性樣本中,99.7%是甲流。但包括王先生在內的不少患者反映,自己存在此前感染從未出現過的頭暈等癥狀,因此懷疑是“新毒株”作祟。
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判。北京市海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顏衛峰解釋,同樣一個病原菌,作用在不同人身上,表現出的癥狀會有細節差異。比如,有的人得了流感,可能更多是咽痛、流鼻涕,另一個人可能覺得頭暈、嗓子疼、咳嗽加重。根據流感監測周報,A(H1N1)pdm09亞型是我國本輪流感流行的主要毒株,在流感陽性樣本中的檢出率高達99.6%,并非新型毒株。章燁也說,對大多數感染者來說,本年度流感并未表現出更強的致病力。
雖然并未出現新毒株,但多名受訪者均提到一個新變化:人偏肺病毒感染病例數較往年多了起來。北京市疾控中心分析,截至2024年12月30日,感染比例最多的五種病原體依次為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肺炎支原體、新型冠狀病毒、腺病毒。尤其是在14歲及以下人群中,人偏肺病毒陽性率近期波動上升。此外,人偏肺病毒還是南北方省份住院嚴重感染病例的主要病原體之一。
長期以來,人偏肺病毒在民眾中的知曉度較低,但不代表這是種新毒株,相反,它已經存在了數十年?!读~刀-全球健康》文章顯示,2018年全球有超過1400萬的5歲以下兒童感染這一病毒,造成60多萬例住院,1.6萬余例死亡。中國疾控中心的文章稱,該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學校、醫院和養老院是感染高發區。低溫是其季節性傳播的主要驅動因素,發病季節為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下旬,中位發病期是每年1月的首周。
通常來說,人偏肺病毒感染后的潛伏期為3-6天,全人群普遍易感,絕大多數感染者都是輕癥,會出現發熱、流涕、咳嗽等癥狀,一周左右癥狀逐漸緩解。5歲以下兒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屬于高危人群,可能在感染后發展成肺炎等重癥。尤其是造血干細胞移植受者,研究發現,該人群感染人偏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后,100天的平均死亡率高達43%。對于高危人群,醫生建議要密切關注病情變化,一旦出現呼吸困難、高燒不退等,應及時就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教授提醒,人偏肺病毒經常和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組團作案”,引起共感染。這意味著,患者可能出現“疊加”感染,病情更復雜。各種因素疊加之下,一批藥品銷量大漲?!岸.斂焖帯?月2日數據稱,近一個月內,抗流感藥品、退熱貼等銷售增長率分別達164%、181.5%。與呼吸道感染相關的產品,如海鹽水、鼻噴霧劑等,都賣得火熱。但專家提醒,自行用藥更要謹慎,合并用藥或帶來損傷。
截至目前,尚無針對人偏肺病毒的特效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教授告訴媒體,現階段臨床以對癥治療為主,不推薦常規抗病毒藥物治療,“應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除非合并細菌感染?!?/p>
由于多種呼吸道疾病高發,且不同病原體之間的感染癥狀相似,如何確診并對癥治療成為應對關鍵。章燁表示,這有賴于病原學篩查、實驗室診斷。目前,臨床可以針對性只查一種病原體,也可以選擇合適的、囊括多種病原體的檢測包。孔令凱則提醒,在不延誤治療的前提下,最好能明確病原體,尤其是將流感、肺炎支原體、A組鏈球菌等鑒別出來,這些是明確有藥可治的。這樣一來,不僅醫生、家長更放心,也能減少患者復診次數,避免抗生素濫用。
什么情況下建議做檢測?受訪醫生表示,臨床會依據患者癥狀出現的時間、程度等進行詳細評估。范娟解釋,如果全身癥狀重,如高熱、頭痛、身痛,再加上現在是流感高發季,會針對性查流感。如果以發熱、咳嗽為主,且咳嗽劇烈,會篩查肺炎支原體。住院患者病情往往較重,查得可能更多一些。若患者發燒不足三天,峰值低于38.5℃,僅有輕微的咳嗽、流涕等,臨床大多會先按照普通病原體感染進行對癥治療。若癥狀較重但不典型、接觸史不明確,則建議篩查多種病原體。
除了上述情況,多數患者初診時無需檢測。章燁指出,當前正值流感季,因此門診中的70%-80%病例都是流感患者。此時,若一名門診患者出現典型癥狀,可以先按流感治療,而不是非要等檢測結果??琢顒P說,針對流感,各大指南都強調不能為了等檢測結果而耽誤治療。也就是說,治療越早越好,盡量保證在48小時內。研究發現,在流感住院患兒中,超過48小時再給予抗流感病毒藥物,是死亡的危險因素。
也有一些病原體缺乏針對性藥物,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等,此時臨床對癥治療即可,重點是向患者、家屬說明注意事項。中國疾控中心建議,為減少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降低危害,公眾要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孕婦、低齡兒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較弱人群應及時接種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等。
北京慢性病防治與健康教育研究會科普專家邵憶楠介紹,很多人可能因“流行性感冒”這個名字混淆“流感”和“普通感冒”,低估流感危害,實際上流感可能導致包括肺炎、腦炎在內的嚴重并發癥。從歷年數據看,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流感風險,尤其當疫苗株與流行株高度匹配時,預防效果理論上會更好。我國流感疫苗所使用的抗原毒株,恰恰與當前流行的A(H1N1)pdm09亞型高度匹配。值得注意的是,流感疫苗接種后需要1-2周才能產生保護作用。因此尚未接種的人員應盡早完成接種,以盡快獲得免疫保護。
根據流感監測的數據斜率,目前我國流感傳播還在上升階段,預計春節前后可能達到峰值,在此期間,公眾仍要做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