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
古裝懸疑探案劇《大唐狄公案》于2月6日在優酷全網獨播。該劇改編自高羅佩同名推理小說,連《唐朝詭事錄》的編劇也表示十分期待。
狄仁杰,一個對于中國絕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陌生的名字,甚至祖孫三代都看過同名影視劇,尤其是2004年錢雁秋執導的巔峰版的《神探狄仁杰》,那句“元芳,你怎么看”還絲滑入場網絡熱梗。
珠玉在前,《大唐狄公案》也承擔著前所未有的期待和壓力。故事還是熟悉的那些人,以狄仁杰、曹安,及忠仆洪亮、護衛馬榮喬泰為主要人物線。圍繞著九個離奇案件的偵破,以單元案件布局謀篇,彼此獨立又與主線呼應,不僅使得劇情更加緊湊精彩,接連不斷的反轉也使劇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總能給觀眾帶來新的驚喜。
其實嚴格來說,《大唐狄公案》更像是狄仁杰的成長故事。從拜官之初開始,奔赴各地任職屢破奇案,懲治貪官、守護海防、肅除黑惡,伸張律法、助民安平,最后破解自己身世之謎。一路探案一路解密的形式也更容易引導觀眾成為戲中人。
追到最近更新劇情以后,也有看到彈幕和各大平臺的觀劇評價略有爭議,其實細品一下,這都是劇組用心滿滿的設計。
狄仁杰會武功,不是漏洞而是加分項
《大唐狄公案》第一個出人意料的地方就是給狄仁杰拉滿了戰斗力,大眾印象里的狄仁杰,大多是需要保護的形象,這也是“元芳你怎么看”這個梗的出處。沒想到這部劇中的狄仁杰卻武功高強,實際上這是有歷史依據的。
根據一些史料記載推演,歷史上的狄仁杰本就是文武雙全的,且劇集拍攝所依托的原著中狄仁杰也是會武功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好想通的邏輯,拜官之初的狄仁杰若不是有武力傍身怎么會被任職各地去破棘手的案件,以及到了后期狄仁杰的神探之名已是名冠天下,若不會武功又何以自保?早知道那可不是當今的法治社會,而且一個會武功的狄仁杰讓很多事情合理化。
好劇要細品,撥開層層表象見真章
《大唐狄公案》在還原歷史還原原著的基礎上也作出了創新,打破臉譜化狄仁杰形象只是第一步。種種值得考究的細節才是“真誠必殺技”,管家頭上的槐花,更有“槐花黃,舉子忙”的典故,對應著槐花開放時節舉行科舉;管家洪亮給狄仁杰的“浮票”指的正是古代的準考證,這些都是服化層面的精細。
前四集在喬泰和馬榮在街上賭博出千時、管家和狄仁杰打賭是否參加科考時、皇后在狄仁杰面前拿出骰子以及狄仁杰赴任蓬萊前的那個鏡頭,反復出現強化的骰子就是案件線索之一。
畢竟狄仁杰不是擁有上帝視角的我們,拍劇更要從劇中人的角度設計合理的動線,觀眾眼中的巧合,折合到劇中就要費很大一番功夫,劇情的推進也是十分有技巧的。
整體的觀劇體驗是覺得劇情設計還挺新奇的,很多細節仔細琢磨起來頗有“細思極恐”的意味。想必隨著其他案件的鋪設,大的故事地圖只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