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院線上映了一部猛片,來自印度的懸疑犯罪電影《因果報應》。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再次看到憤怒的父親和被傷害的女兒,讓人想起類似東野圭吾創作的《彷徨之刃》這類的故事。
不同的是,在這部電影里,有兩個憤怒的父親,一個善良,一個丑惡。而他們之間命運的連接,來自于一次對善意的誤解。恩將仇報的人,終將迎來自己的毀滅。
本片正義的男主父親馬哈拉賈身為理發師,好心把項鏈給失主塞爾旺送去,畢竟這是塞爾旺花了很多錢給女兒買的生日禮物。但好巧不巧的是,馬哈拉賈送項鏈的時候,警察也正好趕到。
暴徒塞爾旺和同伙燒殺搶掠的罪行瞞不住了,他認為正是馬哈拉賈在理發店偷聽了自己的那通電話,才報警來抓自己的。作為一個惡人,他也帶著惡意揣測他人的動機,他完全不會想到眼前這個善良的理發師是給他送項鏈來的。
更不會想到的事情還在后面。塞爾旺被抓后,馬哈拉賈帶著妻女再次登門拜訪,塞爾旺的妻子對丈夫的惡行非常痛心,她不想要回那個沾滿了被害者血跡的項鏈。馬哈拉賈的妻子示意丈夫到對面的商店買個禮物給對面的母女,結果一輛卡車撞進了商店,房屋坍塌……
可憐的馬哈拉賈,不會想到自己的善意卻把妻女的命也搭進去了。這場災難情節放在了影片的開場。之后是十三年后的故事,觀眾以為馬哈拉賈的女兒幸免于難,其實結局告訴我們,他收養的恰恰是塞爾旺的女兒,因為當時屋子里另外三個人都死于那場災難。
這部影片令人憤怒的地方在于反派角色塞爾旺的恩將仇報。他不分青紅皂白,在十三年后的一個夜晚,帶著兩名同伙去找馬哈拉賈算賬。沒想到馬哈拉賈去給女兒買運動鞋,沒有及時回家。而作為體育生的女兒剛從集訓地回來。
接下來,全片最令人痛心的場景發生,塞爾旺毆打了這個少女,另外兩人則強暴了女孩。那一刻,塞爾旺還不知道他們傷害的正是自己的女兒。結尾兩個壯漢父親對打之后,知道真相的塞爾旺崩潰和絕望至極,最終選擇墜樓身亡,這也是中文片名叫“因果報應”的原因。
這種命運的安排也是上天在懲罰塞爾旺。他和同伙在搶奪他人錢財時,也奸殺過很多無辜的女性。作為一個愛護女兒的父親,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女兒如果遭受同樣的厄運會怎樣。于是在知道眼前這個被自己毆打,被同伴強暴的女孩,正是自己的女兒時,塞爾旺肯定是無法承受的。
另一層面,那場塌房事故雖然對兩個男人來說都是災難,但對活下來的小女孩卻是幸運的。她終于有機會從惡魔父親手中逃離,而被一個善良而正義的父親養大。雖然我們看到塞爾旺當年照顧女兒時像是換了一個人,但這不能改變他本性中的黑暗。
塞爾旺墜樓身亡后,他的血流在地上,流進了女兒踩在地上留下的腳印。正像那個項鏈的圖案一樣,這里沒有項鏈上的紅寶石,只有自己流出的血,償還自己的虧欠。
這個故事本身的戲劇張力和情感沖突就很濃厚,而導演在處理敘事節奏的時候,主要是體現在被打亂的時間線上,這就增強了故事的懸念,也為最后情感的沖擊力做了充分的準備。
因為有令人憤慨和憋屈的劇情,也就安排了非常解氣的動作場面,全片中最能釋放那個憤怒,看得觀眾血脈噴張的場景,就是馬哈拉賈以一敵眾,用剃須刀大戰暴徒的那場打斗戲,砍掉惡人頭顱的一瞬,也是相當帥氣的。
在此之前已經為這種爆發做了兩次鋪墊,一次是因為校長誤解了女兒,還不給她道歉的時候;一次是去警局報案,沒有人相信的馬哈拉賈的時候,他都爆發出一股巨大的破壞力,這也預示著這股力量最終會完全釋放出來,電影里會出現精彩的搏斗場景。
馬哈拉賈看上去沉默寡言,甚至讓身邊人覺得他很迂腐,其實他很有自己的想法。他以垃圾桶丟失為由去報案,看似荒唐,也正是因為他無法描述歹徒的模樣,才想出這樣的計謀,來實現警察幫自己抓到罪人的方式。
在一些情節的設定中,我們可以看到印度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影片里也表現了各種腐敗和霸權的丑惡。另一方面,女性遭遇強暴甚至奸殺的惡性事件在印度頻發。電影中也通過核心故事以及塞爾旺的罪行來表現了這些內容。主創們也借助反派角色的罪惡,來反思和警醒強暴之罪給社會帶來的極其惡劣的影響。
本片兼顧了類型片與劇情片的拍攝手法,也對現實有更深入的探討與思考,特別是在情感層面,有很深的感染力,同時也具備有視覺沖擊力的爽片質感。尤其是剃刀大叔爆發的時刻,絕對是今年電影中燃情指數很高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