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刻度里,潛藏著向上的力量,記錄著向前的步伐。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2024年漸近尾聲。近日,各大社交平臺、APP陸續上架“年度盤點報告”,從年度聽歌到年度賬單,從年度觀影到年度搜索,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總結禮包”等待查收。此時此刻,從北方的冰雪世界到南方的熱帶風情,從西部的壯闊山河到繁華都市,億萬中華兒女干字當頭、奮發有為,正以銳意進取的精神書寫奮進中國的“年度報告”,成為神州大地上的靚麗風景。
涓滴細流,都朝大海奔涌;點點星光,匯成浩瀚星河。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有國際環境的風高浪急、也有國內發展的風險挑戰;這一年,有攻堅克難的頑強拼搏、也有改革創新的堅定決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精準洞察“時”與“勢”、科學統籌“穩”與“進”、辯證把握“立”與“破”,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沉著應變、綜合施策,順利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行至歲尾、回望全年,在“年度報告”里有科技賦能、產業向“新”,有消費升級、市面回暖,有民生保障、幸福生活,更有經濟的動力、發展的活力、奮進的合力。
“創新中國”增添潛能動力。這一年,看國之重器,嫦娥六號月背“挖寶”,福建艦成功完成首次海試,深中通道正式開通,國產首艘大型游輪“愛達·魔都號”正式開啟商業首航;察產業結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低空經濟、生物制造等新產業賽道加快布局,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表現亮眼;觀創新指數,在全球創新力排名較2023年上升1位至第十一位,擁有26個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位居世界首位......一個個重要時刻、向好態勢,記錄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鏗鏘步伐、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活力奔涌。向“新”而行、以“質”致遠,搶抓發展機遇、加大創新力度,不猶豫、不拖延、不懈怠,努力把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定能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奮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
“流動中國”折射生機活力。大美山河,壯麗華夏。這一年,全國旅客年度發送量首次突破40億人次、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五一”“國慶”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分別達到2.95億人次、7.65億人次,淄博、天水、哈爾濱等網紅城市火爆“出圈”、擴大免簽國家范圍歡迎外國朋友“種草”中國......車站機場熙熙攘攘、熱門景區游人如織、港口碼頭繁忙有序,南來北往、人享其行、物暢其流,一連串新紀錄的誕生、諸多個打卡地的涌現,匯聚成“流動中國”的美好圖景,處處迸發著活力、處處孕育著希望。今日之神州大地,出行方式四通八達、選擇多樣;戶籍制度改革、異地醫保結算、上學就業創業正打開流動通道,讓商品、資本等要素充分流動起來,人才、人力等資源充分涌動起來,一個奮躍忙碌、生機盎然的中國值得共同期待。
“幸福中國”凝聚奮進合力。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這一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進一步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新時代以來首次從中央層面出臺就業指導性文件,“兩重”建設加力支持城市更新等民生項目,“兩新”提振居民消費......一系列政策舉措、有力行動,彰顯經濟社會發展的民生底色、幸福成色。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新征程上,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一以貫之辦好民生實事、一刻不停增進民生福祉,聚焦基層所盼、百姓所需,多推出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改革服務舉措,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2025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五五”規劃之年。前進道路上,讓我們向改革要動力、激活力,以開放聚合力、提效力,持續增強“時不我待、分秒必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滿格狀態、頂格標準向著美好未來進發!
祝愿明天的中國更加美好?。▌Ⅵ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