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6月10日,國家網信辦指導北京網信辦約談新浪微博負責人,針對微博在蔣某輿論事件中干擾網上傳播秩序以及傳播違法違規信息等問題,責令其立即整改,并決定暫停更新微博熱搜榜一周。同時,要求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新浪微博依法從嚴予以罰款的行政處罰。
簡言之,接下來廣大網民將看到七天內微博熱搜定格在6月10日15時。當然,下一周會不會出現熱搜報復性回潮還未可知。現下來,“微博熱搜停更”也將活久見地成了其他各大媒體平臺的熱搜。關于“微博被整改”的事件,各平臺評論區的評價都十分統一。簡單來說,大家對此事的評價總結起來都是八個字——喜大普奔、喜聞樂見。
在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微博作為當今影響力最大的信息分享和傳播平臺,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平民性,為受眾獲取及時資訊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微博熱搜榜更是匯聚了微博用戶最為關心的事件,但也成為許多問題滋生的土壤,新浪熱搜到底怎么了?
虛假信息誰之過?
微博用戶基本上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微博上經常能看到一些“小黃文”廣告。更惡劣的是,一些營銷號上,這種赤裸裸的博文推送隨時出現。表面歲月靜好的博文下,卻被強行送進一些不堪入目的廣告,微博“渣浪”之稱名副其實。
虛假信息鋪天蓋地,營銷廣告見縫插針,這種風氣的形成是誰之過?
勒溫提出了“把關人”概念,何為“把關人”?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食品的流通必須經過各種渠道,而渠道必定存在不少的門坎,就隨之產生了把關人。在新聞選擇中,傳播者作為把關人,對信息或新聞的進與出必須進行判斷和決定,從而對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
就微博傳播領域而言,把關人效用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政府監管部門、微博運營商和用戶自身。其中,微博運營商的把關是微博把關的主要方面。微博熱搜榜是微博中各種熱門話題的集中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時間段內網民最為關注的話題,也能讓微博用戶在短時間內篩選出最新、最熱的焦點。
在這一過程中,微博運營商的把關顯得至關重要,因為他們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用戶可以接觸到的信息內容。但不難發現,現如今的微博熱搜榜展現的部分內容有的嘩眾取寵,庸俗不堪,有的細小瑣碎,完全和明星有關,有的甚至無端貼標簽,傳播虛假或者未經證實的信息。
微博熱搜背后,其實是“熱搜生意”大行其道。事實上,2年前,微博就啟動熱搜領域為期一周的下線整改。2018年1月27日,新浪微博相關負責人被北京市網信辦約談,被指“用戶發布違法違規信息未盡到審查義務,持續傳播炒作導向錯誤、低俗色情等違法違規有害信息”等多項問題。隨后,微博啟動熱搜領域為期一周的下線整改。
在當時的調查中,就有記者扒出了熱搜榜背后的驚人內幕,即一些企業及娛樂業者為獲取關注和流量,進行有組織的刷榜行為,微博熱搜黑灰產業鏈由此誕生。
2018年年初,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在微博運營體系中,做“熱搜生意”的不在少數。從購買熱門關鍵詞、廣告推薦位到修改認證、購買粉絲、轉評贊等,每項數據生意都有著明碼標價,甚至還有專門的課程傳授這項“技術”。有賣家宣稱,熱搜前十的售價僅為2萬元,而關鍵詞廣告位等均可購買。
當輿論的傳導被資本控制,你看到的熱搜也不過是資本想讓你看到的熱搜。難以否認,這就是微博面臨的現狀,微博正在逐漸演化成烏合之眾的聚集地。而正如《烏合之眾》里所言:“烏合之眾的腦子里只有一種正義,那就是——數量即正義。”于是,理智的人越來越不愿意在網上發聲,而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壞人的囂張,正是好人的沉默。
娛樂至死的熱搜
互聯網2.0時代以來,信息傳播就進入了碎片化傳播的新時期?!八槠?,顧名思義,即原本完整的東西碎片成了諸多的零塊。碎片化傳播有兩個層面:事實性信息傳播的碎片化和意見性信息傳播的碎片化。事實性信息傳播的碎片化主要是信息來源的多元化、觀察視角的分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以及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意見性信息傳播的碎片化不僅指意見的零散性,更指意見的異質性、分裂性。
回到微博熱搜,微博熱搜榜的誕生正是碎片化傳播的結果。信息傳播的方式發生了變革,但作為信息生產者議程設置的功能卻未改變。
議程設置的概念在1972年由美國傳播學者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提出。他認為在選舉中,大眾媒介所重點報道的問題會影響選民所關心和討論的主要問題,如果把大眾媒介當作把關人,那么這個把關人的傾向和價值觀會極大地影響當地民眾的關注焦點??梢哉f,大眾媒體的議程設置和民眾所關注的問題是成正相關的。
簡單來說,大眾傳播雖然不能決定受眾對某一事件的意見或具體看法,但是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議題來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談論事件的先后順序。微博熱搜榜信息傳播正屬于大眾傳播范疇,其作用是通過設置順序引導輿論。微博熱搜榜根據話題討論量、轉發量和評論量等數據信息,推出爆炸性話題、熱門話題。話題以參與人數的多少排列順序,從而使得排序越靠前的內容越能快速被網民關注并引發更大規模的傳播。
于是,在傳播過程中原本碎片化的信息經過微博熱搜榜被集中成為一個整體,但似乎微博正在成為娛樂的舞臺,而不是一個信息的集合。因為一打開熱搜榜,娛樂的信息撲面而來。
從羅志祥到蔡徐坤,從《青春有你》到肖戰事件,單純娛樂的信息在日常的熱搜榜中占據了更加大的比重。微博熱搜榜越來越傾向于展現娛樂化和瑣碎化的東西。而這些資訊,除了為民眾增加一點額外的談資外,并沒有任何其他的實際意義。反而對微博用戶有一個不太正確的引導和暗示,使大家過度留戀于表面的娛樂,而忽視了真正有意義和值得關注的事情。
正如尼爾波茲曼所擔憂的一樣,我們正在成為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所有的行業都成為了娛樂的附庸,并最終走向毀滅。這在微博中體現為熱搜榜的各大板塊都心甘情愿接受娛樂的支配,從經濟和營銷角度來說,這無可厚非,但并非所有用戶都喜歡娛樂新聞。從長遠來看,過度追求利益將會喪失真正有價值的受眾。
此外,泛娛樂化的盛行將反作用于新聞的傳播。為了迎合受眾的趣味,部分營銷號甚至背離了新聞的真實性,盲目地強調娛樂性。長此以往,新聞將走向庸俗化、低趣味化,而這些不良現象將嚴重危害到傳媒行業的健康發展。
如此看來,微博想要真正的獲得長足的發展,就需要設置合理的議程。盡量多對社會重大事件和與民生相關的事件進行報道,控制瑣碎無用的娛樂信息的數量。同時,矯正微博熱搜榜,使之走上均衡分布的道路,使其議程設置功能發揮良性的互動作用。
微博熱搜論戰頻發
我們不能否認微博熱搜榜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熱搜榜的存在體現了個性化時代的“使用與滿足”。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的“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傳播中受眾都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他們因為種種不同的動機而接觸媒介,通過使用媒介而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微博作為當今影響較大的媒介,擁有龐大且繁雜的用戶群體,這就意味著用戶有著不同的需求,并希望在微博中得到滿足。
微博用戶的需求分為3個方面:獲取資訊、自我表達和情感釋放。微博把一定時間段內的熱點及重大事件展示到熱搜榜,便于用戶對熱度的把握和認識。同時為用戶節省了時間,滿足了他們獲取資訊的需求。其次,微博作為一個容易接近的公共平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只要進行注冊網民就能暢所欲言。平民化的接近方式給與了民眾平等的話語權。此外,由于匿名性,微博提供了一個成本更低的情感釋放的平臺,這也是娛樂信息盤踞熱搜榜的重要原因。人們可以對熱搜榜上的話題表達喜歡或者嫌惡的觀點,這也滿足了用戶情感發泄的需求。
微博雖然賦予了用戶一定的話語權,使其可以發布或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形成互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但觀念和立場的限制,會導致論戰的爆發,甚至由網絡空間追溯到現實社會,通過“人肉搜索”等方式,對別人施加網絡暴力。
在微博熱搜中,有關明星的報道層出不窮。對于某個明星的報道,往往會引發粉絲之間的論戰,熱搜榜的評論區也成為了不文明語言的匯聚地。這樣的論戰,日積月累,無休無止。即使論戰得以暫時平靜,也會在特定的事件中被重提,從而引發又一輪的混戰。
我們不能懷疑微博熱搜榜作為微博重要功能模板的媒介傳播的功能。事實上,微博熱搜榜的存在打破了地理位置和空間環境對于民眾接收信息的限制,使全民接收到的信息量增多。但與此同時,微博熱搜存在的信息安全性無法保障、信息傳播的管理存在漏洞的問題也不容小覷。不僅限于微博,互聯網時代的媒體熱搜皆異曲同工。“微博被整改”只是互聯網時代發出的一個信號,如若此時不重視,熱搜終變熱“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