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時間再次來到年終歲末,這一年,文旅市場依舊“卷”,240小時過境免簽、各地文旅上大分;這一年,“大腕”“王者”接續歸來,依舊頂流;這一年,文學作品也有可能成為旅游熱門目的地,讓人無限向往……在與2024年握手道別的檔口,正觀新聞特別策劃【2024文旅顯眼包】系列報道,篩選十大關鍵詞,與讀者一起回望2024中國文化和旅游市場那些值得銘記的面孔、事件、作品。
日月輪轉,2024年即將過去。一些人如閃爍的星辰,在劃過夜空時留下了深刻印記。他們不僅自身極為耀眼,也給眺望夜空的我們,帶來了美好。
“帶貨一哥”董宇輝成為一張炙手可熱的文旅名片,去哪哪火,引起熱潮;趙麗穎辛勤耕耘十八載,一舉摘下金鷹、飛天、百花三項碩果;刀郎沐雪歸來,再度唱響,真心化雪,顆顆晶瑩;李子柒沉寂三年后再次站上流量高地……2024年,在文旅界,這些面孔值得銘記。
董宇輝:成就平凡,成就自己
董宇輝,憑借才華、口才與性格魅力在直播帶貨領域爆火出圈,幾乎是一夜之間收獲千萬粉絲,一度成為最熱的“流量明星”。
今年3月23日,董宇輝帶著他的“與輝同行”開啟了全國游玩推介之旅。
首站是湖北,先后前往武漢漢陽門碼頭、湖北省博物館、荊州博物館等,開啟長江之旅,還到了荊州、宜昌、十堰等城市,飽覽深受長江水蘊滋養的城市風貌、風土人情。
隨后前往山西,在山西運城永樂宮、臨汾小西天、晉中王家大院、平遙古城等地,董宇輝一睹古城古色,流連忘返。
重慶的參差山色;河北的承德避暑山莊;山東的濟南明水古城、章丘、山東博物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曲阜、泰山、靈巖寺;澳門大賽車博物館、官也街、瘋堂斜巷;海南的熱帶風情……董宇輝一路游覽大好山河,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特色,觸摸歷史脈搏。
河南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自然是董宇輝不可錯過的“寶地”?!芭c輝同行”這“潑天的富貴”將河南文旅推向新高潮。
4月25日至29日,董宇輝5天走遍洛陽、鄭州、安陽、開封四大古都。他說,是河南火熱的文旅市場把他拉來的。
在鄭州,在河南博物院聆聽鎮館之寶賈湖骨笛(仿制品)那來自8000年前的遠古聲音;在鞏義杜甫故里,贊嘆杜甫雖一生坎坷卻有骨氣脊梁;在嵩陽書院與王立群教授對談論史;在鄭州商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越了解歷史,越理解這個民族的榮光;在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與戲劇幻城總導演王潮歌一起翻開河南的歷史,叮嚀“不要忘記先輩的囑托,記得回應他們的期待”……
他喜歡河南,盛贊河南是真的中!認為河南就像苦練的孩子,堅毅勇敢、勤勞樸實、熱情大方。
他在行程中的一舉一動,被紛紛“捕捉”,作為宣傳自家文旅資源的亮點;所到之處,粉絲線上線下與之熱情互動,說“必須要去河南看看”。
董宇輝的河南之行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的縮影,他統攝古今、多情善感、侃侃而談,幽默諧趣的風格,加上河南厚重濃郁、豐富多樣的文化底蘊,強強聯合,不火不行。
記者觀察:
董宇輝成就了自己,人們又在他身上照見了平凡眾生。其爆火現象下,是人們對知識的崇敬,對傳統歷史文脈的熱愛,是對一個平凡普通、沒有顯赫背景與耀眼外表,卻憑借不斷努力與奮斗一點點精進,把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的人的認可、支持。
在董宇輝身上,我們看到了長久積累、浸潤于歷史、哲學、文藝知識的用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董宇輝明白弱者身處困境時的痛楚,知曉革新者翻越“偏見”這座大山的不易,了解奮進者自牧自束的步履維艱……所以,他道出了人們的心聲,成為了大家的“嘴替”,贏得了大家的喜愛。
人們在董宇輝身上看見了平凡普通的蕓蕓眾生,靠努力改變命運的樣子,這也是他們自己,以及理想中自己的樣子。
趙麗穎:默默耕耘,終得碩果
“怎么是她?”
相信關注影視劇的人聽到趙麗穎在2024年包攬中國影視界極具分量的金鷹、百花、飛天三大獎項的第一反應,莫不如是。
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為什么是她,而是為什么才是她。
人們認為像這樣一個優秀的實力派女演員,早就該得此殊榮。
趙麗穎1987年10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2006年,因獲得《雅虎搜星》比賽馮小剛組冠軍而進入演藝圈。這一打拼,就是十八余載,2024年是趙麗穎真正意義上的“大豐收”年,也是“證道之日”。
她電影、電視劇兩開花,憑《第二十條》獲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憑《風吹半夏》獲第32屆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第34屆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兩項大獎,還受到國際認可,獲得AFA新世代獎。
由趙麗穎、雷佳音主演,張藝謀導演的影片《第二十條》于2024年大年初一上映,獲24.54億票房,位列當前中國影史票房榜第28位。趙麗穎在片中大膽突破自我,挑戰飾演一位聽障女人。她認真學習手語,更是在生活中觀察、體驗和揣摩聾啞人的內心世界。
這種敬業精神和對角色深度的理解,使得她在片中的每一個動作、眼神都充滿了故事感,把這一特殊人群以及正義與邪惡邊緣那“不可言說的部分”,展現給每一位觀眾,引人深思。
電視劇方面,《風吹半夏》助趙麗穎斬獲飛天、金鷹兩項重量級大獎,她在劇中飾演許半夏。
許半夏的母親因生她難產而死,父親對其不聞不問,這造就了她天生傲骨、敢闖敢拼的性格。她帶著兄弟小陳、童驍騎做起了廢鋼、運輸生意。
在男性主導的鋼鐵行業中,許半夏憑借冒險精神和務實態度,勇闖俄羅斯,歷經生死考驗,開辟了國際鋼鐵進口業務,收獲第一桶金。此后,她憑借卓越眼光、果敢個性和對市場的敏銳嗅覺,排除萬難,擴大事業版圖,逐漸成為鋼鐵行業大佬。
為貼近角色,她特意增肥且拋棄偶像包袱,以無美顏濾鏡的真實形象示人,其樸素到精致的服裝造型變化,契合角色從底層創業者到商業女強人的成長歷程。
趙麗穎出道以來,通過不斷挑戰不同類型的角色,展現了出色的演技和強大的角色塑造能力,實現了從初出茅廬的新人到實力派演員的轉變。這是她長久以來用心觀察生活,認真對待每一份劇本、每一個角色的結果,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18年,她作為演員奉獻了自己又一個“青春”。俯瞰趙麗穎的演藝之路,步步扎實、勤勉、竭盡全力。
記者觀察:
趙麗穎展示給觀眾的,不僅是銀幕上姣好的妝容、精湛的表演。更多的是一個女性如何在十幾年如一日中,努力奮斗,拼搏不歇,認真、用心地生活、工作,不急不躁。堅持,是趙麗穎身上閃爍的寶貴品質。
堅持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像在走一條很長時間看不到盡頭的路,我們會迷失、害怕、跌倒、誤入歧途,最難熬的是,我們不知道離出口還有多遠,甚至,不知道出口是否存在。
堅持的過程,其結果是一方面,我們自身卻是實實在在的每天都在精進,這么看來,哪怕最終不如人意,我們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趙麗穎的堅持不懈似乎也啟示著我們,放棄就等同于失敗,再多一次、多一秒、多一回,守得云開見月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我們面對生活這個大劇本時,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不怕等,也不著急,我相信上天是會眷顧努力的人,不會辜負我們的付出!”
刀郎:真金不怕火煉,也不怕雪藏
假如你走在2004年的某一街頭,雪天,聽到“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時,一定會心生感慨。這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一經發布就火遍大街小巷。曲中那滄桑而深情的歌喉,質樸而真誠的歌詞,深入人心。歌手刀郎從這一年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2003年至2006年,刀郎演唱了《康定情歌》《沖動的懲罰》《情人》《披著羊皮的狼》等歌曲,獲獎無數,紅遍大江南北。
2013年6月,刀郎結束“謝謝你”世界巡回演唱會后,消失在公眾視線,如雪消融,再無痕跡。
十年磨一劍,2023年7月19日,刀郎帶著最新力作再度爆火。
他推出個人音樂專輯《山歌寥哉》,其中主打曲《羅剎海市》爆火出圈,在QQ音樂平臺登上“新歌榜”“熱歌榜”“流行指數榜”等榜單的榜首。
截至同年7月30日,該歌曲全球網絡播放量到達80億次;抖音有關“羅剎海市”的話題達到了81.6億次播放。憑借該專輯,刀郎獲得第37屆全球音樂華鼎獎“亞洲最佳歌手”獎。
今年8月30日,舉行“刀郎知交線上演唱會”,超高的人氣再掀“刀郎熱”。
3個多小時的直播,刀郎一共演唱了39首歌曲,共吸引超5200萬人次觀看,點贊量破6億,更打破了此前周杰倫創下的視頻號演唱會直播紀錄。
《紐約時報》對此頭版頭條報道,標題為“中國歌手刀郎最驚艷的線上音樂盛宴”,評價刀郎為“中國真正的音樂人”。
真金不怕火煉,也不怕雪藏。
提到2004年的中國樂壇,不得不說起那場“來得更晚一些”的雪。
20年后,說起2024年的中國音樂,就無法繞開這首諷譏世事人性的《羅剎海市》。
《羅剎海市》原型為《聊齋志異》的諷刺名篇《羅剎海市》,講述名為馬驥、長相俊美的中國商人到萬里之外的羅剎國經商,因當地人美丑顛倒而遭排斥,他把臉涂黑后,反因“貌美”而被國王封官的荒誕故事。
該曲如講故事般娓娓道來,真誠動人,引發了人們對社會現實、人性善惡等問題的深度討論和思考。
2024年,刀郎再度用音樂證明了自己,他憑借經得住時間與市場考驗的“貌美”,在一個正常的“音樂國度”里取得了應有的地位。
記者觀察: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明星紅人都在想破腦袋博眼球,為何刀郎能在沉寂10年后,繼續占領音樂精神與物質的高地?從這兩個方面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刀郎的創作,是融合多民族的、深入生活的、傳承于歷史文脈且推陳出新的,創作出的作品,渾厚、多元、貼合生活。
第二,在這個快節奏、浮躁的時代,刀郎的音樂質樸而純粹,不迎合市場的流行趨勢,堅持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滿足了人們對真誠、質樸音樂的渴望。
從本質上講,人們不滿足于一味地短、淺、奇的信息塞入,也呼喚著長、精、深的作品。這些作品能真正抵達人的情感深處,促使人在審美鑒賞活動后涌出性靈真泉,澆灌精神的空虛田野。
李子柒:守正創新,堅持耕耘
世事白云蒼狗,時光窗間過馬。人們上網發泄情緒,大腦渴望被簡單、刺激的東西迅速填滿。
李子柒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靠著輸出古風的美食跟手作,竟能在全球范圍內吸引大量粉絲,不禁讓人深感疑惑,為什么她能達到“現象級”程度?為什么她消失一段時間回來后,沒有“涼掉”,反而更火了?
李子柒2015年出道,在2016年被大眾熟知,至2017年,其制作秋千的視頻全網點擊量突破1000萬,播放量達8000萬,點贊突破100萬;2018年,李子柒的海外賬號粉絲訂閱數增長迅速,獲YouTube白銀、爍金創作者獎牌。
截至2019年12月11日,李子柒在某國外視頻平臺上粉絲數達746萬,單條視頻點擊量最高達4000萬次,每條視頻幾乎都超過500萬次,相關數據甚至超過了BBC、CNN等有影響的外媒。
此時,李子柒“火遍全網、風靡全球”。
2021年7月14日,李子柒因與東家杭州微念的糾紛,社交媒體賬號停更。
2024年11月12日,她浴火歸來,發布關于非遺漆器的視頻,從播放量以及互動量看,她還是那個李子柒,更加受歡迎、更加優秀,蛻變成蝶的李子柒。
李子柒利用這三年時光,走訪上百位非遺傳承人,深入民俗文化村鎮,學習多項非遺文化技藝,這無疑為回歸后的非遺題材創作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李子柒將才華與精力都傾注在古風視頻創作中,風格獨樹一幟、文化內涵豐富,有的鏡頭堪當電影級大制作,這些成為她從一眾網紅之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她致力于呈現寧靜質樸的鄉村生活,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完美結合,如制作傳統手工藝品、烹飪美食等,形成“李子柒式美學”:美人、美食、美物、美景、美樂,網友直呼“想回去種地”“這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太棒了”。
李子柒的視頻深入傳統,從古老土壤中汲取新鮮養分,深入挖掘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與技藝,呈示給觀眾。如文房四寶制作、蜀繡、漆器等,讓觀眾在新奇、有趣之余深感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了大家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發地宣傳、轉發、評論、點贊。
李子柒的視頻走古風唯美路線,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美不勝收。小橋流水、鳥語花香、亭臺樓閣、茂林幽竹、泉潭溪洼隨處可見;風聲雨聲、水聲蟲聲、號子軟音不絕于耳。電影級的空鏡、轉場;景別俯仰遠近、運用巧妙;節奏溫和緩慢,將觀眾拉進與樓宇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的世外桃源。
李子柒的視頻不僅有“好看皮囊”,也春風化雨般滋養了觀眾的心田。
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人們渴望逃離城市喧囂,回歸自然。她的視頻為觀眾提供了精神寄托,滿足了人們對田園牧歌生活的想象和渴望。
李子柒視頻依靠其中天光云影、花木魚獸,以及人的勞動作息,制造出了一種“慢”的美學氛圍,具有治愈、舒緩、減壓的特點,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感到身心放松,緩解了緊張的學習與工作帶來的焦慮和壓力。
記者觀察:
李子柒能在全世界圈粉千萬,并得到多方支持、官方認可,在網紅界實屬罕見。
她以傳統手工藝、節氣習俗、飲食文化等為內容,將中國文化的獨特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提升了中國文化的國際辨識度,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有效路徑。
她呈現的“慢生活”“松弛感”,引發觀眾向往,觸動情感共鳴,滿足人們對寧靜質樸生活的渴望,為日夜劬勞的“城市建設者們”提供精神寄托,緩解焦慮和壓力。
她專注、刻苦、堅韌的品質,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向上的態度,激勵了觀眾面對生活困難時保持樂觀、努力奮斗,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追求向往的生活。
李子柒作為現象級網紅,也為其他網紅樹立了榜樣:做好人、做好作品、守正創新、堅持耕耘,這些是想要一直“紅”下去的關鍵,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