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游戲大廠而言,2024年是一個“劉翔年”。
劉翔通過跨欄,成為全球頂流。
而中國游戲大廠,則期待通過“跨屏”,參與全球爭霸。
剛剛在12月發布的《2024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中所顯示的那樣,今年國內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和游戲用戶規模都實現了增長,整個產業重新回到了上升通道。
隨著12月24日最后一批版號發布,2024年的游戲版號發布總量達到了1416個,其中國產游戲版號1306個,進口版號110個,相比2023年均實現了增長,已逼近2019年的版號發布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今年共有98款游戲申報變更信息。
其中,有23款移動游戲增報客戶端版本;有7款客戶端游戲增報移動版本。
此外,在今年的版號列表中,很多公司都開始學習《無盡冬日》的成功模式,開始為小游戲申請移動端版號。
在今年1月拿到移動端版號的《無盡冬日》就是一個小游戲多端發行的典型案例。
在今年,這款游戲通過先上架小游戲平臺再上架獨立APP實現了流量的爆炸式增長。
據Sensor Tower數據,截至2024年10月,《無盡冬日》的全球累計收入已突破14.3億美元,其中國服已成為單月貢獻最大收入來源的市場。
而Quest Mobile數據顯示其小程序端的MAU已超過3600萬。
比如《三國:冰河時代》《抓大鵝》等知名小游戲都已經拿到版號。還有一些老牌小游戲則想走IP化道路。
比如簡游在11月拿到《羊了個羊:星球》的版號,豪騰在12月拿到《肥鵝之王》的版號。
這些知名小游戲IP的新品很可能不再是簡陋的小游戲,而是更為重度的APP產品了。
近日,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以下簡稱音數協)發布的《2024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提到,2024年國產游戲行業跨平臺多端發行與云游戲趨勢更為清晰。
2024年,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382.17億元,同比增長5.01%,再創市場收入新紀錄。
客戶端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679.81億元,同比增長2.56%。
網頁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35%,整體規模為46.38億元,已是連續第九年下滑。
主機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44.88億元,同比增長55.13%。
音數協表示,客戶端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增長主要得益于頭部長青游戲的穩定表現,以及多部移動游戲新品在PC端的同步發行。
當前游戲行業在移動端和PC端兩端布局的邏輯是什么?
在多端布局的過程中,游戲開發商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這一趨勢反映出怎樣的市場需求變化?
未來游戲行業在多端布局方面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對此,大河財立方記者王宇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跨屏求生,是一個全球趨勢,而中國大廠的“跨欄”姿勢,目前最佳。
畢竟,跨屏和跨欄一樣,是個技術活,姿勢正確就能全球制霸,比如此前的《原神》。
而選擇兩端布局,肉眼可見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效擴大用戶群體,特別是更為硬核的PC端用戶群,這本是手游在觸及用戶天花板后的一種選擇。
當然,PC端網游也可以反響向手游爭奪用戶。
兩端布局本質上是游戲精品化和玩法多樣化后的一種選擇,尤其是當下的一些手游精致程度已經接近甚至超越PC端游。
如果操作中不出現沖突,例如都是采用上下左右ABCD的操作模式,那么實現手機、PC乃至主機上的互通,其實也就沒多少障礙。
多端布局最大的問題不是多端互通,而是數據互通。
即使在移動端跨平臺,安卓和iOS之間,安卓不同品牌之間,也是難上難。
畢竟為了分賬方便,渠道服的比例之大,華為手機上的玩家都沒法和小米手機玩家在同一個服務器里,更何況還有一些應用商店也有服務器……
跨平臺不難,數據互通很難。
目前而言,跨端布局,只要游戲精細水平能滿足多端體驗即可,但數據互通依然有較大難度。
此外,諸如競技類游戲外掛問題,也是制約多端數據互通特別是打通游戲主機端口的關鍵難點。
中國大廠為何作出如此選擇,主要是“時機成熟”了。
國內游戲產業正在從重點發展手游的時代趨勢中走出來,為達成更好體驗和更多技術成就而走向更多游戲載體。
同時,游戲玩家對游戲體驗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也倒逼游戲廠商制作出能接近主機游戲水準的手機游戲,而這個過程中,跨端布局也就自然達成了技術儲備。
可以預見,未來游戲應該也必須突破屏幕限制,讓游戲能夠在盡可能多的平臺上得到呈現,收獲玩家。
目前較為成功的大多是FPS類游戲,主要是實現了游戲主機和其他平臺的數據互通。
全球的游戲大廠都在爭取讓FPS以外的游戲類型,都逐步打通跨端布局,甚至是跨端數據互通,讓玩家的游戲體驗再無載體困擾。
中國大廠一騎當先,未來可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