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的爆火,將這兩年的刑偵罪案劇熱潮,推向了巔峰。
事實上,在國劇快速發展的這些年,刑偵罪案,一直是觀眾最喜聞樂見的類型劇。
這30年間,刑偵劇,經歷了三個巔峰時刻。
第一個,是90年代中后期。
這是國劇的黃金發展期,也是刑偵劇嶄露頭角的時期。
彼時,以“大案紀實”題材為主的刑偵劇成為市場主流。
《九·一八大案紀實》《緊急追捕》《西安大追捕》,均以真實事件為藍本,成為刑偵劇歷史上的經典之作。
第二個,是2000年前后。
此時,經過十年的發展,刑偵劇進入井噴式高光期。
一批制作成熟,兼具娛樂性、觀賞性和啟發性的高質量刑偵劇扎堆出現。
《中國刑偵一號案》《重案六組》《驚天大劫案》等作品脫穎而出,成了一代人的光影記憶。
第三個,就是2018年之后,直至今天。
隨著國劇的發展,刑偵劇無論在類型還是拍攝方式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近幾年,《白夜追兇》《沉默的真相》《狂飆》《掃黑風暴》等刑偵罪案類熱劇層出不窮,讓“刑偵”這個古早類型劇,煥發出了新生。
可以說,《我是刑警》是這些年刑偵劇發展的集大成者。
在它身上,既有當年紀實類刑偵劇的寫實感,也有后來罪案懸疑類刑偵劇的魅力。
事實上,2024年,有很多優秀的刑偵罪案劇已經播出。
年末《我是刑警》的高光,也讓我們看到這一整年,刑偵罪案劇的跨越式進步。
今天,皮哥就為大家盤點一下,2024年口碑最好的10部刑偵劇。
排名有先后,我們從第10部開始:
第10名:《白夜破曉》
豆瓣評分:6.0
主演:潘粵明、王龍正、梁緣、王迅、吳曉亮、費啟鳴、鄂靖文
相比《白夜追兇》的8.9分,這部《白夜破曉》,實際上算是一部失敗的續集。
很多粉絲苦等7年時間,雖然看到了后續的故事,但意難平,仿佛比第一部更多了。
其實,在皮哥心里,《白夜追兇》第二部,肯定無法與第一部相提并論。
因為《白夜追兇》剛出現的那年,是網劇崛起元年,乘著網劇的東風,不少觀眾給《白夜追兇》的評價,其實有情懷和特定時代的濾鏡在里面。
但當下,今時不同往日,面對《白夜破曉》再去橫向比較,當然會有落差感。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白夜追兇》確實開啟了一個時代,自《白夜追兇》后,刑偵罪案劇又迎來了一波高潮。
任何一部神劇,宿命或許都是跌落神壇。
這是劇作發展的規律,至少,它曾經在神壇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至于《白夜破曉》的故事情節,演員表演和敘事結構,皮哥已經說過很多次,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只不過,至今依舊不忍心回望關宏峰的結局。
雖然評分一降再降,來到了6.0,但從彌補遺憾,重新出發的角度來說,《白夜破曉》,值得一個榜單提名。
第9名:《黑土無言》
豆瓣評分:6.4
主演:陳建斌、胡軍、鄧家佳、史策、路宏、陳靖可、邢佳棟
猶記得,《黑土無言》剛開始的時候,對標的是《漫長的季節》。
同樣的刑偵懸疑類題材,同樣的時代背景,同樣都發生在大東北。
只不過,相較于《漫長的季節》,《黑土無言》的氣質,少了一些年代史詩感。
作為東北罪案劇,《黑土無言》有它的優勢。
這部劇,以2005年一夜三命案為引子,通過跨越15年的三線敘事結構,講述了一段橫跨1990年到2005年的東北往事。
在人物塑造上,《黑土無言》也別具匠心。
陳建斌飾演的關宇一角頗具層次感,將一個內心溫柔卻又秉公執法的警察形象詮釋得入木三分。
在過往東北的大背景下,皮哥當然理解,《黑土無言》想要講好東北故事的野心,只不過,一些劇中暴露的問題,讓它離《漫長的季節》越來越遠。
在90年代背景、案發前夕和破案當下三條時間線的交織中,本應環環相扣的劇情反而失去了應有的張力。
包括王萍在內的諸多角色未能跳脫類型化的桎梏,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塑造更是停留在表層。
對《黑土無言》來說,它過于依賴外顯的東北符號來構建地域特色,卻未能深入挖掘這片黑土地上人們真實的生活質地與情感脈絡。
當然,這并非刑偵罪案劇特有的內核表達,但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遺憾。
第8名:《九部的檢察官》
豆瓣評分:6.4
主演:張譯、秦嵐、徐帆、王真兒、鄒元清、賈笑涵、李洪濤
春節檔《第二十條》爆火之后,檢察官題材的影視劇,開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這部《九部的檢察官》,是國內首部未檢題材劇集,同時又是張譯主演,播出時風頭無兩。
這部劇最大的亮點,是其獨特的敘事結構和深刻的主題表達。
它通過“樹狀結構”的敘事手法,展現未成年人案件復雜性的同時,又深入剖析了案件背后的社會根源。
以姜筱潔案件為主線,劇集巧妙地將個案與社會議題相連接,揭示了未成年人犯罪和受害背后的家庭教育缺失、學校管理疏漏以及社會監管漏洞等深層問題。
而劇最顯著的成就,在于其對未檢工作的真實還原和人性化呈現。
雷旭和都子瑜等角色的塑造既展現了檢察官的專業素養,又不失人性溫度。
特別是在與未成年人溝通的場景中,檢察官們既講究法律程序,又懂得以理解和同理心化解未成年人的心結,展現了司法工作者的專業智慧。
值得稱道的是,整部劇的案子,并未停留在簡單的案件偵破層面,而是將未成年人保護上升到"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位一體的系統工程高度。
通過展示"團圓系統"等具體舉措,讓觀眾看到了國家在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實際進展和努力。
當然,這是一部本身帶有宣傳功能的作品,也不需要用太多藝術的條條框框去苛責。
明年,張譯還有一部同類型的作品《以法之名》,我們拭目以待。
第7名:《獵罪圖鑒2》
豆瓣評分:6.7
主演:檀健次、金世佳、張柏嘉、朱嘉琦、陸妍淇、周彥辰
雖然《獵罪圖鑒2》相比前作,口碑有所下降,但跟《白夜追兇》相比,基本上還是保持著之前的水準。
新一季的《獵罪圖鑒》,依舊以模擬畫像師沈翊為視角,牽出社會真實的案件,試圖通過案件,將鏡頭對準當下社會的深層痼疾。
對路人觀眾來說,《獵罪圖鑒2》還是比較友好的。
每3集左右一個案子,每個案子相對獨立,是比較經典的刑偵罪案敘事結構。
在主線人物不變的基礎上,案件配角魚貫而入,每個案子,都能帶給觀眾小小的人性震撼。
并且,第二部中,不少案子,都能在現實里找到影子,藍極速網吧事件改編的第五案。
無論是男團案,盲童案還是奪命達芬奇,《獵罪圖鑒2》都不僅關注犯罪表象,更致力于描摹"人心圖譜"。
通過精心設計的這些單元案件,從偶像產業亂象、未成年人保護、人工智能倫理等多個維度,展現了現代社會的陰暗面與人性困境。
劇集對犯罪者心理的刻畫,也十分立體,不同于簡單的善惡二分,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展現了犯罪者從受害者到加害者的轉變過程。
雖然在某些情節設置上仍顯戲劇化,但作為網劇,《獵罪圖鑒2》基本做到了觀感與內核俱佳,豆瓣6.7的評分,雖然沒有突破“續集必爛”的魔咒,卻給我們種下了一個好的期待。
第6名:《看不見影子的少年》
豆瓣評分:6.9
主演:張頌文、榮梓杉、成泰燊、陳雨鍶、李健
《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或許是今年迷霧劇場,最特別的一部劇。
這是一部典型的“替身文學”劇作,甚至于,導演在拍攝的時候,用到了很多電影化范式的手法,讓這部劇擁有了特別的觀影質感。
一個失蹤的少年,三年后莫名其妙回歸,重新融入了一家人的生活。
可他卻并非那個走失的孩子,而是借用了失蹤者的身份,一串陰謀因此被牽出。
通過這個故事,導演巧妙地將90年代東南沿海小城的社會圖景、失蹤兒童問題以及人性的多重面相交織在一起。
榮梓杉、成泰燊和張頌文飾演的兒子、繼父和警察的角色,各有特色,尤其張頌文與榮梓杉的對手戲張力十足,每一個眼神交匯都暗藏玄機,每一次對話都蘊含深意。
通過兒子與警察之間微妙的關系演變,案件真相一步步被揭露,一段關于救贖與新生的故事也因此上演。
對皮哥來說,這部劇內容大于形式。
劇中有很多富有隱喻的設置和令人窒息的氛圍,但其底色,卻是暖色調的。
它并未陷入為懸疑而懸疑的窠臼,反而通過對身份的冒充和逃離,制造了對人物更為豐富的解讀空間,從而深入揭示了人性在特定歷史與社會語境下的多重可能。
在懸疑領域,它的張力和內在,都有不同尋常的魅力,這是好演員的功勞,也是導演和編劇的功勞。
第5名:《錯位》
豆瓣評分:7.1
主演:馬伊琍、佟大為、高至霆、藍盈瑩、王勁松
又是迷霧劇場,不過關于《錯位》,皮哥要提到一個演員:佟大為。
這兩年,佟大為又火出了圈,繼《去有風的地方》里的黃玫瑰后,又在《錯位》里,演上了斯文敗類。
也是從這部片,皮哥看到了他的可塑性。
《錯位》的罪案屬性,要比之前我們提到的幾部劇,都弱一些,它的懸疑感,主要來源于導演對氣氛的精準塑造。
那種緊繃,壓抑,甚至窒息的氛圍,是觀看《錯位》爽感的來源,相比于節奏飛快的斷案劇,《錯位》更像是通過故事,對觀眾心理的考驗和歷練。
故事以獨居女子被殺案開場,以案件線索與暢銷書的聯結引出人物,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蝴蝶效應。
《錯位》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尤為出彩,尤其顧己鳴。
他從文學夢想的追求者到名利場中的投機者,他的墮落軌跡既是個人的悲劇,也折射出當代文化圈的浮躁與虛偽。
蘇真真對掌控欲的執著和姜光明面對婚姻危機的掙扎,則從不同維度展現了現代人內心的困境與迷失。
導演郭映嘉采用了克制而富有張力的視聽語言,通過陰郁的色調、壓抑的構圖和細節特寫,營造出令人窒息的氛圍,與劇中人物的心理狀態形成共振。雨夜、城中村、停電等意象的反復出現,既服務于懸疑敘事,又暗合了人物命運的陰暗面。
雖然這部劇,在節奏把控和情節設置上略顯冗長,但《錯位》仍是一部用心之作。
它的看點,本就不在案件推理,而是通過一個壓抑的故事,探討在社會變遷背景下,人性的迷失與救贖這一永恒命題。
這也是國產社會派懸疑劇的獨特價值。
第4名:《太陽星辰》
豆瓣評分:7.4
主演:陳偉霆、劉雅瑟、馮德倫、謝君豪、周勵淇、朱鑒然
在港式罪案劇越來越套路化的今天,港劇《太陽星辰》絕對是一股清流。
這部劇在國內平臺和網飛同步播出,贏得了全球網友的一致好評。
陳偉霆、劉雅瑟、馮德倫,都是我們的港星老熟人,在表演層面,幾乎不需要過多擔心。
而《太陽星辰》雖然有個浪漫的名字,但在罪案的呈現上,依舊是前所未見的尺度,開場的各種血腥犯案場面,就看得人心理不適,代入感十足。
死的人各色各樣,1993年和2018年兩條時間線也因此被牽出。
沒錯,《太陽星辰》也是雙線敘事結構,通過兩條線索,將一樁連環殺人案的偵破與人物命運的交織巧妙結合,營造出了復雜而引人入勝的敘事張力。
雖然主角楊光耀在時空間穿來穿去,但《太陽星辰》最大的魅力,來自于對人性光譜的細膩刻畫。
從表面的警匪對立延伸至每個角色內心的善惡交織,無論是楊光耀對親情的執著追尋,還是麥志鴻從受害者到加害者的心理轉變,都展現出人性中難以簡單定義的灰色地帶。
編劇唐耀良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案件推理,而是通過犯罪心理的剖析,揭示出社會問題與人性陰暗面的成因。
在視聽呈現上,《太陽星辰》完美重現了九十年代香港的城市風貌。
通過霓虹街景、港式音樂等文化符號,營造出濃郁的懷舊氛圍,讓人一秒穿越回90年代。
同時又以現代的攝影手法和剪輯節奏,讓雙時空的轉換自然流暢。陳偉霆與凌文龍的演技對決更是將警察與罪犯之間微妙的心理較量演繹得扣人心弦。
可以說,《太陽星辰》雖然形式新穎,但內核上,依舊延續了港式罪案劇的精髓,同時在試圖開創,一種全新的類型片美學。
皮哥預感,有這樣的港劇存在,那以后的香港罪案劇,或許還有更多可能。
第3名:《雪迷宮》
豆瓣評分:7.4
主演:黃景瑜、章宇、王子奇、謝可寅、林博洋、劉潤南
優酷“白夜劇場”今年貢獻的,比較好的懸疑劇,就是這部《雪迷宮》。
上線前,《雪迷宮》就有雙層buff加持。
第一層,是東北懸疑罪案。
我們見過的東北背景的優秀懸疑劇,太多太多了,一般想到東北,就能想到凌冽、凌厲、粗獷、豪放,包括《我是刑警》在內,最開始的故事背景,都在東北。
東北出好劇,尤其懸疑。
第二層,是張藝謀加持,委身劇集,擔任編劇,有張藝謀的把關,《雪迷宮》的基本盤,不會有問題。
果不其然,《雪迷宮》還是很特殊的。
敘事手法上,它的“溫暖懸疑”敘事,打破了很多懸疑劇開場就殺人放火老套路。
不僅如此,在傳統禁毒題材框架下,《雪迷宮》融入了很多生活化的場景設計和輕喜劇元素,打破了以往東北懸疑劇冷峻陰郁的刻板印象。
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對警察形象的塑造,尤其是鄭北。
都說黃景瑜在娛樂圈服兵役,他演警察真不是蓋的。
劇中,鄭北內斂克制的表演,完美詮釋了一個既有東北爺們兒血性,又飽含柔情的禁毒警察。
他在強硬與溫柔之間的自然切換,讓角色跳脫出傳統警匪片中正義使者的單一形象。尤其童年陰影、家庭責任等設定的加入,也為鄭北這個人,增添了豐富的情感層次。
同時,《雪迷宮》借助張藝謀監制團隊的電影質感,將東北獨特的地域風貌與現代影像美學完美結合。
明亮干凈的畫面風格、虛實結合的構圖手法,以及冷暖交織的色彩設計,都為這部作品注入了清新的美學氣質。
在皮哥看來,某種意義上,《雪迷宮》其實成功實現了類型片的創新突破,它既保留了警匪片的緊張刺激,又通過生活化敘事建立起獨特的情感溫度。
這種創新不僅豐富了東北題材的表現形式,也為國產懸疑劇,尤其是東北懸疑劇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第2名:《南來北往》
豆瓣評分:7.4
主演:白敬亭、丁勇岱、金晨、左小青、劉鈞、姜妍、劉冠麟
央媽出品,雖然《南來北往》被更多歸類到年代,其實它的本質,依舊是鐵路警察題材的刑偵劇。
一個鄭曉龍,一個劉滿堂,兩個名字,給《南來北往》打上了“質量”的標簽。
播出后的效果也不枉觀眾的期待。
其實,皮哥更愿意說,《南來北往》是一部鐵警題材的《我是刑警》。
同樣是刑偵年代劇,《南來北往》講述鐵路干警馬魁(丁勇岱飾)和汪新(白敬亭飾)四十年間,從互懟的搭檔到親如父子師徒的過程。
中間穿插著各種鐵路案件,也有一件大案,始終貫穿主線,成為馬魁的心病,并導致了馬魁的悲劇結局。
細細看,《我是刑警》其實也講述了于和偉飾演的秦川,通過案子和各種師父的幫助,不斷進步的過程。
兩部優秀的刑偵劇,殊途同歸。
只不過,相較而言,《南來北往》更有煙火氣和生活氣,尤其小區里,熱熱鬧鬧的鄰里群像,家長里短的情感故事,蘊藏著小人物和大時代的年代劇精髓。
可以說,2024年,是《南來北往》開了個好頭,后面才有各種優秀刑偵劇的不斷涌現。
而收官的,也正好是我們要說的,今年排名第一的這部:
第1名:《我是刑警》
豆瓣評分:7.6
主演:于和偉、富大龍、丁勇岱、白凡、馬蘇、黃曼
因為太火,對《我是刑警》的評價爭議,有很多。
但無論什么評價,都改變不了,它是今年最優秀的刑偵劇,也是最優秀的國劇之一,這個事實。
因為帶有一定的宣傳功能性,所以《我是刑警》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生硬的情節設置。
但這改變不了,主創想將它,打造成國產精品刑偵劇的實力和野心。
《我是刑警》有種特殊的氣質,它讓我們看到了30年前刑偵黃金期的影子,開場的礦場慘案,其實改編自1995年的“河昌市西山礦大案”。
而劇中的每個案子,其實都有對應的真實原型,比如張克寒和周克華,就連倒地的姿勢和擊斃的地點,都一模一樣。
《我是刑警》的內核,有兩方面。
一方面,作為娛樂類型劇,它致力于對刑偵案件紀實性的刻畫,以及對整個案子斷案過程的還原,尤其是第一個案件,基本上完全按照刑警斷案的思路和慣常做法拍攝。
那個簡陋的會場,甚至有真的刑警充當群演。
另一方面,作為主旋律劇,它試圖通過這些年大案要案的偵破,呈現我國刑警隊伍的進步和成長,展現刑偵技術手段的發展和突破。
所以才有了后面包括“白銀案”在內的三個要案,只有技術層面呈現的過程。
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我是刑警》的價值,遠不止一部刑偵劇那么簡單。
對觀眾來說,它是科普,是精神,也是一種時代印記。
皮哥還是私心,以后能有越來越多,這種氣質的國劇的。
最后:
縱觀2024年的這十部刑偵劇,我們不難看出,國產刑偵劇的表達形式愈發多元化。
有的融入歷史變遷,如《太陽星辰》;有的植根地域文化,如《雪迷宮》;有的聚焦社會熱點,如《九部的檢察官》。
這種多元化的創作趨勢,讓刑偵題材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真實"始終是這些作品的共通之處。
無論是對警察群像的刻畫,還是對案件細節的呈現,都在努力追求一種扎根現實的質感。這也印證了一個創作真理:越是虛構的故事,越需要真實的底色來支撐。
值得欣喜的是,觀眾的審美趨向也在悄然改變。
華麗的包裝和夸張的情節不再是吸引觀眾的法寶,反而是那些能引發共鳴、直擊人心、體現時代溫度的作品更受歡迎。這種轉變預示著國產刑偵劇正在走向更加成熟的創作階段。
未來,國產刑偵劇的發展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但只要始終堅持以現實為根基,以人性為核心,相信這個類型一定能永葆青春,也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又迎來一個巔峰。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