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華敬方
在即墨區通濟街道永和花園社區居住著一名86歲的老人,他的名字叫黃繼良,是一名老黨員。從1990年起,他幾乎每天都會堅持剪報,收集10余種報紙,根據不同類型的主題,編排成一張張“專刊”。30年的時間,他編排了1000余個版面,其中包括自然、歷史、人文、社科等幾十余個種類。黃繼良偏愛《半島都市報》,“專注青島,全面又立體?!彼麖摹栋雿u都市報》中獲得了許許多多的剪報素材,也收集了《半島都市報》歷年來的諸多特刊,他尤其喜歡《人文青島》版塊,收集了厚厚一沓。
臨近退休,黃繼良發現“娛樂”新方式
時間回到1990年,黃繼良還有兩年的時間即將退休,忙碌了一輩子的他,得以有時間放慢生活的節奏。黃繼良是一名老教師,在課程較少的那一段時間里,他利用閑暇時間大量閱讀各類報紙。
黃繼良發現,報紙不僅是包含了時事政治類新聞,更有他感興趣的自然、歷史、人文、社科等諸多類型的文章,對黃繼良而言,就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報紙中,有他想要學習的知識。
從那以后,黃繼良開始閱讀各種類型的報刊,時間一長,他發現,同一個選題,不同的報紙都會進行不同角度的報道。如何圍繞著一個主題,收集所有的素材?黃繼良總結出了一個剪報后重新拼成全新版面的方法。用黃繼良自己的話說:剪報,是一種積累資料,汲取知識的好方法,既能增長才干,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充實生活,又能陶冶情操、廣泛交友、發揮余熱,可謂雙手剪出“百科全書”,獲益匪淺,其樂無窮。
黃繼良在閱讀收藏的《半島都市報》人文青島專欄
根據主題編排千余個版面
在黃繼良家中,有一間專門存放報紙的房間,紙箱、皮箱、柜子,裝的全是不同類型的報紙,一旁的一張書桌,擺放著尺子、剪刀、膠水和一副老花鏡,這是黃繼良的工作臺。床上,一沓一沓的四開紙大小的剪報,這個房間,有空隙的地方,基本都堆滿了報紙,走在房間里,都需要小心翼翼。
黃繼良向記者展示他編排的版面,有鶴山、田橫島、古港金口、嶗山等青島市各景點詳細介紹的專刊,有千年古城的各類人文專刊,有百年青島的各類老照片???,也有現代活力新青島的時尚???。
翻閱一張張老人裁剪、排版制作的“???,每一張都主題鮮明,編排專業,每一張都是一個故事、一個大事件、一個大項目、一個興趣愛好……每一張都要從近10種報紙中收集素材,每一張的完成都不是一朝一日,“需要長期收集,有的主題,留了白,好幾年了都還沒拼滿?!?/p>
幾百個主題,上千張四開紙的版面,難在如何分類、有序地搜集素材,黃繼良一本《剪報有關資料》,解決掉一切麻煩,讓這項工作井井有條。
翻閱《剪報有關資料》,能看到,黃繼良收集的報紙,有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大眾日報、半島都市報等14種報刊,收集的主題有非遺、百年青島、傳統節日、自然景觀,每一個大類別,又羅列了幾十余個種小類別,厚厚的兩本筆記本,基本全部寫完。
剪報工具
工作臺上的30年退休生活
“老黃退休以后就這一個愛好,30年了,一直都在堅持,之前還舉辦過3次展覽,反響很好,家人朋友都很支持他,定期收集各類報紙,給他送來?!秉S繼良的老伴告訴記者。
“這一罐罐的膠水,忘了用完多少瓶了,剛開始時去買專用的紙張,后來因為數量大,成本高,我就開始用舊掛歷的反面……”黃繼良說著,開始為記者演示如何制作一張“專刊”。
黃繼良找出了建黨一百周年的《半島都市報》特刊,開始制作,“標題、圖片、文字,需要分類剪好,版面上一般都會有一些空白,這就要用到我之前剪好的各類彩印的花邊,填補空白,進行裝飾。”
裁剪、粘貼、美編,黃繼良行云流水,一氣呵成,30年的功底,從每一處細節中,都能看得出來。
與《半島》緣分頗深,最愛《人文青島》
黃繼良拿出一沓被精心包裹的報紙,打開后,全部都是《半島都市報》——人文青島專欄,“這么厚的一沓,收集了很長時間?!秉S繼良笑著說道。因為黃繼良的老家住在青島市區,畢業后分配到即墨任教,對老家的思念,讓他非常樂趣去了解,《半島都市報》推出人文青島專欄后,黃繼良非常關注和喜愛,“自從出了人文青島專欄開始,我就一期一期的把它剪下來收藏起來,有時間,我就拿出來翻看,這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我很感興趣,讓我感到親切?!?/p>
此外,在床頭的柜子上,記者看到厚厚的一沓《半島都市報》,其中是各個時間節點推出的特刊,如《小康》《見證》《風華正茂》等,“我收集了這么多的剪報,大多數都是關于青島,關于即墨的內容,因為青島是我的家鄉,我覺得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記錄家鄉,見證家鄉一步一步越來越好,非常有意義,而咱們《半島都市報》,一直深耕青島,報道各類關于青島的鮮活新聞,立體又全面,我到現在還在訂閱?!?/p>